官與民

官與民

《官與民》是一本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的書籍,講述了從古至今的“官”與“民”的關係與時代的變化。

基本信息

作者: 范忠信

叢書名: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0150093

出版日期:2012 年1月

開本:16開

頁碼:803

版次:1-1

內容簡介

《官與民》-中國傳統行政法制文化研究-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從中傳統中國的國家和行政、傳統中國的行政主體法制、傳統中國的行政行為法制以及傳統中國的行政救濟法制四個角度論述了中國傳統行政法律體系。中國傳統行政法律制度具有其獨特性,以“禮樂政治”為核心,貫徹儒家思想及中央集權制度,具有一整套獨特而完整的封建行政行為。

目錄

《官與民》-中國傳統行政法制文化研究-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

導論

第一編 傳統中國的國家和行政:特質和理念

第一章 傳統中國的國家特質和理念

第一節 中國早期國家形成的過程及其特色

第二節 傳統中國國家政權的基本屬性

第三節 古代中國典型的國家理念

第二章 傳統中國行政的特質與理念

第一節 “作君”“作臣”關係與行政

第二節 “作親”“作子”關係與行政

第三節 “作師”“作徒”關係與行政

第四節 “三作”的家長制本質及其肇因

第三章 禮樂政治與中國傳統行政

第一節 中國古代的“禮”與“樂”

第二節 禮、樂、政、刑四者關係

第三節 傳統中國行政中的禮樂

第二編 傳統中國的行政主體法制

第四章 君主制度與最高出政制度

第一節 君權的產生及君權轉移制度

第二節 君主權力及其禮法限制

.第三節 君主權力的行使方式:最高出政制度

第四節 君主命令之形式和實質分類

第五節 其他與君權相關的制度

第五章 中央輔政決策機構及相關制度

第一節 附屬於君權(佐君為治)的輔政體系

第三節 輔政機構“佐君出政”的輔政決策模式

第四節 輔政機構之間的制衡、監督

第六章 中央政務執行機構、派出機構及行政制度

第一節 附屬於君權的中央政務執行機構及其與中央輔政機構的關係

第二節 中國歷代中央政務執行機構體系及其變遷

第三節 中央政務執行機構的權力及其行使方式

第四節 中央行政派出機構、其權力及與地方的關係

第七章 地方政務機構的基本構成及行政制度

第一節 附屬於中央的地方政務機構

第二節 地方政務機構的體制變遷

第三節 地方行政派出機構及其權力

第四節 地方政務機構變遷的規律

第五節 地方政務機構的權力及其行使方式

第八章 軍事行政機構及相關行政制度

第一節 附屬於君主的軍事行政機構及其性質

第二節 中國歷代軍事行政機構的變遷

第三節 中國歷代兵制與軍事指揮體制

第四節 軍事機構與其他行政機構的關係

第九章 鄉里組織的行政職能及其與官府的關係

第一節 西周“國”、“野”二元結構下的基層行政組織

第二節 春秋時期基層行政組織的變化

第三節 戰國時期的基層組織

第四節 秦漢基層行政組織

第五節 魏晉南北朝的鄉村基層行政組織

第六節 隋唐時期的基層行政組織

第七節 宋朝鄉村基層行政組織

第八節 金、元鄉村基層行政組織

第九節 明朝基層行政組織

第十節 清朝鄉村基層行政組織

第十章 監察機構及其相關督政制度

第一節 言諫機構及對君主的諫議制度

第二節 中央御史機構及相關監察制度

第四節 古代中國的相關監察法規

第五節 監察機構的權力及其運作方式

第十一章 國家公職人員構成體系及其管理制度

第一節 國家官吏及輔佐人員的基本構成

第二節 官吏選任制度

第三節 官吏品級制度

第四節 官吏休假和致仕制度

第五節 官吏俸祿制度

第六節 官吏考課與獎懲制度

第十二章 財政組織體系及財政決策與審核制度

第一節 傳統中國的財政組織體系

第二節 傳統中國財政歲入制度

第三節 傳統中國的財政支出制度

第四節 傳統中國財政審計制度

第十三章 國家公文與公事程限制度

第一節 傳統中國公文管理概說

第二節 傳統中國基本公文管理和公事程限制度

第三編 傳統中國的行政行為法制

第十四章 授田限田:傳統中國的土地行政制度

第一節 “井田制”與夏商周授田制度

第二節 秦漢魏晉之授田墾田與限田

第三節 南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

第四節 宋、元、明、清的官田屯墾、佃售與限田

第十五章 勸課農桑:傳統中國的農業行政制度

第一節 帝王“親耕籍田”制度

第二節 官吏農師督教耕織之制度慣例

第三節 獎助墾殖之制度及慣例

第四節 懲游惰賤商賈獎賞農夫之制度慣例

第五節 扶貧與農貸制度

第六節 資源與環境保護制度

第十六章 備荒賑災:傳統中國救災減災行政制度

第一節 官倉儲備與放賑制度

第二節 常平倉及平糶賑濟制度

第三節 義倉/社倉及相關賑濟制度

第四節 其他賑災制度及實踐

第十七章 稽糧征賦:傳統中國的農稅行政制度

第一節 歷代土地稅徵收制度及慣例

第二節 歷代人頭稅戶稅雜稅徵收制度

第三節 歷代賦稅減免制度和慣例

第四節 歷代稅收管理體制及相關罰則

第十八章 征徭興役:傳統中國的徭役行政制度

第一節 徭役的制定及役齡役期

第二節 力役減免制度

第三節 力役的徵用、替代、廩給及相關制度

第四節 力役的使用場合及相關制度

第五節 與役法有關的禁令和刑罰

第十九章 征商管工:傳統中國的工商行政制度

第一節 官府工場作坊與匠役制度

第二節 行會與工商業者管理

第三節 商業和市場管理制度

第四節 工商稅徵收制度

第五節 鹽、鐵、酒、茶禁榷與稅收制度

第二十章 蕃民編戶:傳統中國的人口戶籍行政制度

第一節 中國歷代鼓勵人口增長之制度與實踐

第二節 中國歷代戶籍編制與管理制度

第三節 歷代鄉里什伍保甲組織及治安制度

第二十一章 制民防奸:傳統中國的基層治安行政制度

第一節 歷代舉告緝捕奸賊之制度或慣例

第二節 歷代法律宣傳普及懲儆百姓之制度

第三節 歷代社區治安與防奸制度

第二十二章 僧道管理:傳統中國的宗教行政制度

第一節 歷代王朝的宗教管理體制

第二節 寺觀、僧道限額及資格的國家控制

第三節 督責僧道敬君敬父之相關制度與實踐

第四節 對僧道亂戒、妖術、危害治安的監控

第五節 對奢侈、乖戾之禮佛行為的國家控制

第六節 關於僧道營財限制及賦役問題

第七節 關於僧道犯罪及其審判權問題

第二十三章 蕃政歸化:傳統中國的邊疆民族行政制度

第一節 中央政權對邊疆和蠻夷部族的管治模式

第二節 對邊疆和蠻夷部族的撫教、同化和歸化制度

第三節 對邊疆和蠻夷部族人民的賦役政策

第四節 關於邊疆和蠻夷部族案件管轄與法律適用問題

第二十四章 軍征武備:傳統中國的軍事行政制度

第一節 軍賦徵收及軍需置備制度

第二節 兵士徵集及軍伍構成之制度

第三節 獎恤勇烈、懲罰怯民之有關制度

第二十五章 興學養士:傳統中國的教育行政制度

第一節 先秦的教育行政制度

第二節 漢代教育行政制度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教育行政制度

第四節 隋唐五代時期的教育制度

第五節 宋元教育制度

第六節 明清教育制度

第二十六章 察舉科舉:傳統中國的舉選行政制度

第一節 先秦的鄉舉里選制度

第二節 兩漢時代的察舉徵辟制度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第四節 隋唐以後的科舉制度

第二十七章 教民正俗:傳統中國的教化行政制度

第一節 中國古代道德教化之法制和慣例

第二節 “鄉飲酒之禮”和“鄉約制度”

第三節 其他道德教化制度或慣例

第四節 倫理的法律強化及其借鑑意義

第二十八章 惠弱濟貧:傳統中國的福利行政制度

第一節 先秦時代的福利制度

第二節 漢代的福利行政

第三節 南北朝時期的福利制度

第四節 唐代的福利制度

第五節 宋代的福利制度

第六節 元代的福利救濟制度

第七節 明清的福利救濟制度

第八節 中國傳統福利救濟制度的特徵和精神

第四編 傳統中國的行政救濟制度

第二十九章 傳統中國政府給人民提供的權益救濟途徑

第一節 按照國家行政層級逐級申控的救濟途徑

第二節 通過巡迴監察機構接受申控的救濟途徑

第三節 “告御狀”與通過君王直接干預的救濟途徑

第四節 越訴特許與人民權益救濟

第三十章 古代中國人民權益救濟的主要方式或手段

第一節 個人權益救濟方式或手段

第二節 集體權益救濟方式或手段

第三節 古代中國人民權益救濟方式的主要特徵

第三十一章 古代中國人民權益救濟與國家廉政監督目標

第一節 監察機關接受人民對官吏的控告以行廉政監督

第二節 監察機關複審普通民刑案件與廉政監督

第三節 古代中國藉助人民申控進行廉政監督的主要特徵

本卷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