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澤(1059~1128)

宗澤(1059~1128)

正文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汝霖。婺州義烏人(今屬浙江)。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同進士出身。從元祐八年起,他先後任大名府館陶縣尉、衢州龍游縣(今浙江衢州東)令、晉州趙城縣(今山西洪洞縣北)令、知萊州掖縣、登州(今山東蓬萊)通判、巴州(今四川巴中)通判等地方官。
靖康元年(1126)金兵第一次圍攻開封撤退後,宗澤入京任台諫之職。八月,金兵再次南侵,他出知磁州(今河北磁縣),並任河北義兵都總管。他不僅在磁州擊退金兵,還主動出擊,獲得一些戰果,使磁州軍勢聲震河朔。其時,宋欽宗趙桓依然想用屈膝求和的辦法求得金兵再次後撤,派康王趙構出使金營。當趙構一行到達磁州時,宗澤勸阻趙構使金,使他得以免被金兵俘虜。金兵再圍開封后,宋欽宗任命宗澤為河北兵馬副元帥,協同兵馬大元帥趙構等人救援京城。他力主向開封進軍,並不顧元帥府中趙構、汪伯彥等人的阻撓,率兵奮戰,多次挫敗金兵,雖然由於勢孤力單,未能解京師之圍,但卻打擊了金兵的氣焰。
南宋政權建立,宗澤因堅持抗金,反對投降活動,遭到排斥。由李綱的推薦,於建炎元年(1127)六月任知開封府,後又升任東京留守兼開封府尹。
宗澤在開封修建防禦設施,加強治安,整頓秩序,同時聯絡北方抗金義軍。各地農民起義軍,還有若干支潰兵游勇,在金軍南侵的情況下,也都先後歸附宗澤,共同抗金。因此,宗澤在很短時間內,就把開封這個經過金兵洗劫,殘破不堪的城市,整頓成抗金前線的堅強堡壘, 擊退金完顏宗翰等發動的猛烈進攻。為了收復河東、河北失地,宗澤在鞏固開封防務的同時,還積極作渡河準備。他先後給宋高宗趙構上了二十四份奏疏,懇求他"迴鑾"開封,向宋朝軍民表示堅決抗金的決心,並以開封為中心,號令全國軍民進行抗金鬥爭。
宗澤對宋朝的一片忠心,絲毫未能改變宋高宗等人屈膝投降的立場。宋高宗等不僅不支持宗澤的抗金部署,還一再加以破壞。建炎二年,宗澤終於憂憤成疾,疽發於背。諸將入問疾,他勉勵諸將:“汝等能殲敵,則我死無恨。”諸將出,宗澤悲憤地吟誦杜詩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連呼三聲“過河”,遂於七月與世長辭。謚忠簡,有《宗忠簡公集》傳世。
參考書目
 吳泰:《宗澤》,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配圖

宗澤(1059~1128)宗澤(1059~1128)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