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征輿

宋征輿

宋征輿(1617—1667),字轅文,號直方,上海松江人,詞人。與陳子龍、李雯並稱“雲間三子”。明末諸生(俗稱秀才),明亡後先後考中清朝舉人、進士(順治四年進士),開始仕清,官至副都御使。 著有《林屋詩文稿》(含《海閭香詞》等等)。《四庫全書提要》云: “征輿為諸生時,與陳子龍、李雯等以古學相砥礪,所作以博贍見長,其才氣睥睨一世 ,而精練不及子龍 ,故聲譽亦稍亞之雲。”。

基本信息

宋征輿

宋征輿是雲間詞派中最先填詞者,對促進雲間詞派形成有重大影響,雖然此後陳子龍的填詞成就超過他而成為盟主,但是宋征輿的開創之功卻不容忽視。

據野史筆記傳說,宋征輿十六歲時與當時名妓柳如是相戀,因當時松江知府方岳貢下令驅逐外地來的“流妓”,柳如是因之前是蘇州人氏,處於被驅逐對象,因此找宋征輿商量,宋性格軟弱,建議“姑避其鋒”,柳如是大怒,與其斷絕關係,陳寅恪《柳如是別傳》採用了這個說法,但是未知是否確鑿。這個說法雖然是野史,卻不斷被研究柳如是和宋征輿的學者當做史實用以支撐自己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寫出,聊備一說。

宋征輿詞選

【傳 記】

松江華亭人。明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生。順治進士,官至副都御史。為諸生時,與陳子龍、李雯等倡幾社,以古學相砥礪。其詩以博瞻見長,聲譽亞於子龍。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卒。著有《林屋詩文稿》。

------------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詞人傳記與集評》

小重山

宋征輿

春流半繞鳳凰台。

十年花月夜,泛金杯。

玉簫嗚咽畫船開。

清風起,移棹上秦淮。

客夢五更回。

清砧迎塞雁,渡江來。

景陽宮井斷蒼苔。

無人處,秋雨落宮槐。

踏莎行

宋征輿

錦幄銷香,翠屏生霧,妝成漫倚紗窗住。

一雙青雀到空庭,梅花自落無人處。

回首天涯,歸期又誤。

羅衣不耐東風舞。

垂楊枝上月華明,可憐獨上銀床去!

-------------------------------------------------------------------

【《篋中詞》一】譚獻曰:“何減馮、韋?”

憶秦娥 楊花

宋征輿

黃金陌,茫茫十里春雲白。

春雲白,迷離滿眼,江南江北。

來時無奈珠簾隔,去時著盡東風力。

東風力,留他如夢,送他如客。

--------------------------------------------------

【《篋中詞》一】譚獻曰:“身世可憐。”

蝶戀花

宋征輿

寶枕輕風秋夢薄。

紅斂雙蛾,顛倒垂金雀。

新樣羅衣渾棄卻,猶尋舊日春衫著。

偏是斷腸花不落。

人苦傷心,鏡里顏非昨。

曾誤當初青女約,只今霜夜思量著。

----------------------------------------------

【《篋中詞》一】譚獻曰:“悱惻忠厚。”雙蛾:指女子雙眉。

玉樓春 燕

宋征輿

雕樑畫棟原無數,不問主人隨意住。

紅襟惹盡百花香,翠尾掃開三月雨。

半年別我歸何處?

相見如將離恨訴。

海棠枝上立多時,飛向小橋西畔去。

--------------------------------------------------

【《篋中詞》一】譚獻曰:“探喉而出。”

參軍行

檀州軍敗泲南陷,鐵騎西山逼雲棧。九門辛苦坐公卿,按兵不動有高監。

玉堂美人何不平,上書北闕苦論兵。參軍新命一朝下,單騎夜出長安城。

是時主將盧司馬,獨將西兵兵力寡。不教國士死黃沙,別遣參軍向城下。

參軍不行司馬嗔,參軍既行司馬陳。北向再拜謝至尊,曰臣象升死國恩。

鼓聲闐闐軍出壘,司馬一呼創者起。三萬邊兒夜合圍,孤軍雖勝終斗死。

朝廷頗輕死事功,翻疑訟疏多雷同。司馬精爽久寂寞,參軍一官成轉蓬。

嗚呼國家賞罰未可測,歸耕匡廬隱亦得。

襄陽曲

襄陽二月花艷時,城頭高曳五丈旗。東風一夜動笳鼓,夾城傳呼丞相歸。

紅纓金甲光炤日,霜刀亂揮賊爭出。倉卒誰辨非官軍,滿城鼎沸嗟何及。

峴山日落黑雲重,大堤女兒哭相送。襄王宮殿野火燒,何人更起獵雲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