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龍泉窯瓷器

宋代龍泉窯瓷器

宋代龍泉窯為中國宋代南方民間名窯之一,在今浙江省龍泉縣。已發現燒窯遺址數百處,以大窯、金村兩地窯址遺存最多,燒瓷質量最精。始燒於北宋早期,南宋中期以後窯業極盛,明中期後漸衰,清康熙後停燒。龍泉窯早期產品在器型、裝飾、釉色各方面與越窯、溫州窯、婺州窯相似,南宋中期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南宋晚期窯業大發展,對浙江、江西、福建境內的窯業產生影響,形成燒制龍泉風格的青瓷窯系,產品暢銷南北各地,並遠銷東亞及東非、阿拉伯諸國。

概述

龍泉窯為中國宋代南方民間名窯之一,在今浙江省龍泉縣。已發現燒窯遺址數百處,以大窯、金村兩地窯址遺存最多,燒瓷質量最精。始燒於北宋早期,南宋中期以後窯業極盛,明中期後漸衰,清康熙後停燒。龍泉窯早期產品在器型、裝飾、釉色各方面與越窯、溫州窯、婺州窯相似,南宋中期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南宋晚期窯業大發展,對浙江、江西、福建境內的窯業產生影響,形成燒制龍泉風格的青瓷窯系,產品暢銷南北各地,並遠銷東亞及東非、阿拉伯諸國。

宋代龍泉窯瓷器宋代龍泉窯瓷器

工藝特色

龍泉窯產品以民間生活日用青瓷為主。北宋青瓷胎色灰白,釉色艾綠,釉質薄勻晶瑩,多以刻花、篾點或篾劃裝飾技法,表現波浪、蕉葉、團花、纏枝花、流雲、嬰戲等紋樣。還有塑貼紋飾。器類以碗、盤、壺等為主,也有少量的盆、 缽、 罐、瓶等。造型端莊,製作工整,器底鏇削平滑。

歷史傳承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龍泉窯青釉刻花牡丹紋瓶,在勻稱的瓶體上,刻劃枝莖纏繞的牡丹花,以篾劃的細密線表現花筋葉脈,肩、頸部以覆蓮瓣紋作襯飾,整器上花紋滿布,層次分明,主題紋樣豐滿鮮明,是北宋龍泉青瓷的代表作。浙江武義北宋元豐六年(1083)墓出土的龍泉窯青釉五管瓶, 肩、 腹部作塑貼花邊裝飾,展現了北宋早期龍泉青瓷器型與裝飾特點。南宋中期的龍泉青瓷,釉色多淡青,釉質晶亮透明,多為刻花,篾紋漸少。青瓷器類新增多種式樣的爐、盆、渣斗等,器物底部厚重,圈足寬闊淺矮,造型淳樸穩重。浙江松陽縣南宋慶元元年(1195)墓出土的青釉弦紋蓋瓶,胎厚色灰白,釉薄透體,細密的層層弦紋規整清晰,展現了南宋中期龍泉青瓷特點。 南宋晚期的龍泉青瓷, 胎色白,釉色青翠的梅子青釉或粉潤如玉的粉青釉,達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頂峰。此時期的器類更為豐富,有各式碗、盤、碟、盞、盆、壺、渣斗等日用品和文房用具硯滴、水注、筆筒、筆架、棋子與佛前供用的各式香爐,還有八仙塑像等等。突出的器物是,模仿古銅器和玉器造型的青瓷鬲、觚、觶、投壺、琮等古雅之品。早期的刻劃裝飾已消失,堆貼、浮雕裝飾大增。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南宋龍泉窯青釉蟠龍紋蓋瓶,在瓶的粗頸上環繞一條蟠龍,蓋頂塑貼鳥形鈕,小鳥翹尾、低首,似在垂視那神奇的龍,釉色青潤如美玉。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南宋龍泉窯青釉凸花葫蘆瓶,瓶體的上、下部位,分別凸起折枝花和纏枝花,一色的粉青釉遮蓋其上,襯出花枝的鮮嫩,展現了南宋龍泉青釉的美妙。在燒白胎青瓷的同時,龍泉窯還為南宋皇室燒造仿官窯的黑胎青瓷,在窯址遺存中有為數不多的黑胎青瓷殘品。

科學研究結果

龍泉窯屬南方青瓷系統,與其他窯的青釉有所不同。經對宋代龍泉青瓷標本進行的科學測定,發現龍泉青釉可分成石灰釉石灰鹼釉兩大類北宋青瓷為石灰釉,由於石灰釉的高溫粘度小,易於流釉,一般釉層較薄。由玻璃相組成的石灰釉,透明度好,釉面光澤較強,能清晰的映出刻劃紋飾,因而北宋龍泉青瓷多以刻、劃花為飾。南宋的梅子青與粉青釉,則是在石灰釉內摻入“烏釉” 製成的石灰鹼釉。 石灰鹼釉的特點是高溫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適度的窯溫與還原氣氛中可呈現柔和淡雅如青玉般的粉青色調,這種粉青釉的釉層內含有大量小汽泡與未熔石英顆粒,能對進入釉層的光線發生強烈散射,使釉的外觀產生光瑩溫潤的視覺效果,這種瑩潤的厚釉,不能清晰地透出刻劃紋飾,故南宋龍泉青瓷多用堆貼、浮雕裝飾。粉青與梅子青釉同屬石灰鹼釉,它們的青釉色調與釉的質感有所不同,由於梅子青釉的釉層比粉青釉更厚,燒成溫度較高,還原氣氛較強,致使形成釉面光澤較強,釉層略帶透明,色調青翠如青梅。南宋龍泉窯發明的石灰鹼釉,是傳統青瓷工藝的巨大進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