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成功的垂簾聽政

宋代是太后稱制頻露迭出的朝代,先後有八位太后垂簾聽政:真宗劉皇后、仁宗魯皇后、英宗高皇后、神宗向皇后、哲宗孟皇后、高宗吳皇后、寧宗楊皇后、理宗謝皇后等。宋代母后垂簾是做得最成功的朝代,在太后理政期間,基本上無外戚專權和流血政變,且得到大臣們的擁護和合作。
總結宋代后妃垂簾成功的經驗,她們所具有的共同點是:一、出台時無可非議,主政時力渡難關。宋代后妃主持朝政,或是受老皇帝的委託;新皇帝的邀請,或是受大臣的再三請求,名正言順地走上政治舞台,大臣對此不能非難異議。而且,她們上台之際大都是國家危難之時,或者是重臣陰謀廢立皇位繼承人,或者大敵壓境,皇位空缺,國家缺乏精神領袖。她們出面主持工作,具有當時任何大臣都難以取代的權威和號召力。
二、把握實權,杜絕外戚、宦官、權臣擅權。宋代以前稱制的后妃往往或者蔽於外戚,或者溺於宦官,或者輕信權臣,致使大權旁落。宋代執政的后妃都把實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她們對外家要求嚴格,如仁宗魯皇后當政時“檢木尼曹氏及左右臣僕,毫分不以假借”。宣仁高皇后保佐三朝,但其“外家班秩無顯者”。同樣,執政的后妃們也不容宦官權臣窺借自己手中的實權。明肅劉皇后權同處分軍國大事時,權臣丁謂請太后御別殿,太后以“皇帝視事,當翱夕在側,何須別御一殿?”為理由予以拒絕,遂與小皇帝一左一右坐承明殿垂簾商事,排除了丁謂左右小皇帝的可能性。
三、自我抑制,不要虛榮;及時歸政,以息眾議。以男性為本位的政治文化,對后妃政治的容忍是十分有限度的。如果女主不明確自己的代理身分,而自我發展,整個文化就會出現不能容忍的激烈反對。所以,宋代從宣仁高皇后開始,一些垂簾的太后,都拒不接受虛榮虛號,如御正殿、避家諱、立誕節等。在與大臣共事中,對碩臣耆老表現出相當禮敬。並且,一旦她們過渡時期的任務完成,便及時還政,不僅保全了自己而且也維護了政局的穩定。
四、太后主政,政治以守成為基點,表現出惜生重人的女性特徵。宋代后妃執政,對變法持保留態度,也不贊成興兵收復燕薊等進攻性舉措。守成政治比較符合一些因循守舊老臣的心理,故能得到他們的合作。一般說來,后妃的政策重點在寬徭息兵、愛民崇儉上。宣仁高皇后一參政,即下旨遣散修京城的役夫,減皇城覘卒,止禁庭工技,廢導洛司,出近侍尤無狀者,誡中外毋苛斂,寬民間保戶馬等,對不同政見的官員,后妃們也力求保全他們的生命。
宋代后妃垂簾聽政,受到宋代及後人的稱道和推祟。《宋史·后妃傳》稱,宋三百年間,外無漢王氏之患,內無唐武韋之禍,是“卓然而可尚哉!”這說明,母后主政的形式經過多年的探索和校正,至宋代已臻成熟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