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興華

人生經歷1、人物簡介安興華,1940年3月生,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安莊鎮張侯鄉南園村人。 1950年,在安興華10歲時,母親病逝,在雲南工作的舅舅派人回老家接父母,他爺爺請他的外祖父帶上安興華。 1992年被任命為中國駐瓜亞基爾(厄瓜多最大的海濱城市)領事,後又到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任一等秘書。

目錄

人物簡介
人生經歷

1、人物簡介

安興華,1940年3月生,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安莊鎮張侯鄉南園村人。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北京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畢業,同年被調入外交部後,派駐中國駐古巴大使館,後駐哥倫比亞大使館、厄瓜多大使館、瓜亞基爾總領事館、哥倫比亞大使館。歷任見習生、翻譯、調研員、主任、領事、一等秘書等職。

2、人生經歷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安興華的爺爺、父親都先後參加了革命,但因漢奸告密,盤踞在肥城安駕莊的數十名日本騎兵,突然包圍了他們的家,幸好在敵人襲來時,聽到有人喊叫:“鬼子來了!”於是全家人跑出去,躲藏起來。敵人撲了空,隨後放火燒毀了爺爺三兄弟的家。母親就在這烽火歲月里,生下了安興華,那是1940年的春天。1950年,在安興華10歲時,母親病逝,在雲南工作的舅舅派人回老家接父母,他爺爺請他的外祖父帶上安興華。這樣,他便遠離家鄉到了雲南。在昆明經介紹住校上國小。1955年他的叔叔安楓調到了雲南軍區政治部工作,一切全由叔叔供養,直到報考北京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1964年大學畢業,外交部由學院抽調學員赴古巴大使館當見習生,他感到這是個學習實踐的好機會,遺憾的是當時中古關係逐漸惡化,使館減人,只得回國,被編入外交部翻譯隊,經歷了“文革”。1970年,再次派往古巴,從事翻譯工作,1978年回國,1980年被調到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工作,負責調研和翻譯,1987年駐厄瓜多大使館任調研室主任。1992年被任命為中國駐瓜亞基爾(厄瓜多最大的海濱城市)領事,後又到中國駐哥倫比亞大使館任一等秘書。他的愛好是把所到之處的奇聞軼趣寫成短文,發往國內各報紙雜誌,並在業餘時間翻譯國外的名家作品,1995年翻譯了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巴爾加斯·維拉的名作《泥淖之花》。在駐外使館30多年的工作中,他自覺忠誠黨的外交事業,嚴格要求自己,重視樹立中國人的良好形象。外交部強調,外交要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大力促進經貿關係的發展。在進行這項工作時,一直沒有忘記養育他的故鄉,一直留意尋機為家鄉辦實事。通過他搭橋,使泰安市和瓜亞基爾市建立聯繫,有6位泰安地區的炊事員、2位農技師、6位中醫已經到瓜亞基爾市工作,山東省養蝦技術員也已在厄國找到賺錢的路子。兩市的進出口業務也已經開始,安興華認為這是分內的事,微不足道,但這是他對故鄉的一片真情。他說:“生在泰山下,看著泰山長,身為泰山的兒子,不管你走到哪裡,不可能忘記生你養你的故土,泰山兒女應該為家鄉的建設出點力,以報答人民的養育之恩!”愛人於蓮芝不幸病逝後,也許是因為鄉情牽引,安興華同泰安王萍女士結為伉儷,雙雙去哥倫比亞大使館供職。筆者在受託草成這篇小文時,又接到他們的來信,正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炸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之時,他們懷念家鄉和親人,想尋機給家鄉繼續辦些事,辦些使家鄉脫貧致富的事,他們在信中感慨萬端,最後的一句話是:“祖國啊,趕快富強起來吧!”這是身居海外的外交人員的聲音,他們說出了全國人民的心聲。(文/安全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