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竹蓆

安岳竹蓆

安岳竹蓆在炎夏作臥席用,易於收汗散熱,涼爽宜人。特別是工藝細席,造型新穎,別具一格,可以摺疊裝於提包內。以圖案優美、竹蓆編織精細蜚聲中外。

簡介

安岳竹蓆安岳竹蓆

安岳竹蓆在炎夏作臥席用,易於收汗散熱,涼爽宜人。特別是工藝細席,造型新穎,別具一格,可以摺疊裝於提包內。以圖案優美、竹蓆編織精細蜚聲中外。

歷史

安岳竹蓆安岳竹蓆

清朝時期,竹編與文化藝術結合,最初是竹編藝人把各種方塊形、萬字格等圖案編在竹扇上、枕席上。據清乾隆《安岳縣誌》記載:安岳產的竹蓆,已遠銷保寧(今閬中)、仁壽。清光緒年間,安岳已能製作普通細席和精美細席。1932年,在四川省第11次勸業展銷大會上,安岳竹蓆、筲箕、皮背篼被評為甲等獎。新中國成立後,安岳高檔竹編工藝品有涼蓆、枕席、桌席、蚊帳、帳檐、條幅、掛屏、座屏等,產品暢銷國內及歐、美、東南亞、中東、日本和香港等地。

現代的竹編,採取的是提花編織原理和多種不同的挑、壓、破、拼等編織絕技。其中,用手工編織而成的竹編畫,堪稱一絕。

1981年,安岳精美細席“毛主席在天安門揮手致意”、“南京長江大橋全景”等細席、枕席、桌席、帳、條幅、枕頭樣品,分別在美國、羅馬尼亞、香港和廣交會、首都展覽館展出,遠看氣勢恢宏,近觀精緻華貴,顯示了竹編藝人的精湛技藝。作品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讚賞。其中“毛主席在天安門揮手致意”7尺條幅等,至今還保存在首都展覽館。  

在安岳,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李家的背篼,高升的筲箕,永清的竹蓆”,可見這些地方的竹編早已深入人心。

傳承人

安岳竹蓆安岳竹蓆

安岳工藝竹編的代表性傳承人物——汪子明。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和老伴居住在安岳縣水務局舊宿舍內。由於年老眼花,汪子明已經近10年沒有真正搞過竹編了,只有從他家牆上掛著的兩副小小的竹編作品,以及他曾經參加各種展覽的留影中,記者才依稀感受到了老人曾經有過的輝煌。

汪子明本是安岳縣元壩鎮人。元壩盛產慈竹,是竹編的上好原材料,當時元壩家家戶戶都從事竹編。汪子明幼年時期便跟隨母親學習竹編,10多歲時便掌握了全部竹編絕技。尤其是到了上個世紀50年代前後,汪子明已成了安岳工藝竹編的領軍人物,多次給國家領導人敬獻竹編精品,至今,他的一些作品還保存在首都博物館。為了傳承竹編藝術,汪子明不辭辛勞地授徒,經過他教會的竹編藝人已有70多人。

然而,當問及現在安岳還有多少人在從事工藝竹編時,汪子明無奈地搖搖頭:“恐怕不足百人咯!”。包括汪子明親手帶出來的徒弟,現在也沒有專門從事竹編的人了。

價格

汪子明說:“工藝竹編的工序多,費時長,價格高,製作一副30cm2的工藝竹編,要10多道工序,費時1個多月,而這樣一幅作品價格最低在2000元左右。安岳竹編歷史上,曾經有一副32cm×51cm的竹編作品,在九十年代就售出1.8萬元的高價。能承受這樣高價格的消費群體並不多,但如果低價出售,又影響編制者的積極性。面對這樣的兩難境地,很多竹編藝人都改行做其他的去了。”  

實用竹編髮展受的阻礙比工藝竹編更多。不光是價格的因素,還受到其它材料製作的生活用具的衝擊。隨著許多塑膠製品的使用,人們對竹編生活用具的需求減少,很多地方的竹編器具出現滯銷的狀況。同時,由於竹編全靠手工,耗時長,在價格上沒有優勢,也讓竹編器具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狀況。據介紹,一床一米八寬的竹蓆,熟練的工匠編制需要耗時1個多星期,這樣一床蓆子市場售價為170元左右,平扯下來,每天的工資不到20元,因此很多年輕人寧願外出打工也不想留在家中編蓆子。於是,就出現了只有古稀老人戴著老花眼鏡,在鄉村的老房子裡繼續編制著那古老的竹蓆的現狀。

現狀

由於種種原因,安岳從事精美竹編工藝的人員減少,在安岳市場上基本上看不到精美竹編工藝製品。但一家一戶大量生產普通細席、筲箕、細蔑背篼,以及包裝用的黃席。安岳的普通細席、筲箕、細蔑背篼做工精緻,樣式獨特,價廉物美,為家庭、食堂必備之佳品,遠銷10多個省市,深受用戶好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