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山東農業大學輔導員]

安寧[山東農業大學輔導員]

安寧,男,漢族,中共黨員,1974年5月生,2004年5月起從事輔導員工作。2009年擔任資源與環境學院2010屆(314人)輔導員。

基本信息

溫馨與關愛

圖片圖片
學生的學習是安寧老師最最關心和上心的事,因為他堅信知識就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他說學習就是學生們的命根子。他曾經和院領導、同事們一天跑了三個校區,開了三場學風動員會,晚上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還要打電話了解同學們在思想動態,鼓勵他們。每到考研等重要時刻,他都搬到同學們宿舍里住,一邊交流一邊為同學創造安靜的學習休息環境。每當假期,他常常將自己一個人關在辦公室,將學生的上萬條考試成績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研究,寫成總結報告,做成多媒體課件,開學後與同學交流、探討、提高。安寧還特別關注南校區農科類的同學的學習,因為他們中間來自農村的很多,他說農村孩子不容易,農民父母更不容易,學習不好,我可怎么和他們的父母交待啊!有幾個學期05、06草業科學專業的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是理想,安寧組織學生開班會討論、個別談心交流,找原因、想辦法,就怕同學學習成績上不去,那段時間他是在極度焦慮和不安中度過的。安寧老師收到最貴重的一件禮物是一袋子沉甸甸的鮮玉米,那是一個在他幫助下學習進步了的學生的父親,從幾百里外的農村背來的,他從這位父親的肩頭接過了這沉沉地擔子,這是一位農民父親的心意,也堅定了他扛起肩頭上責任的決心。這些年來先後有457名學生考上了中科院、浙江大學等高校的研究生,其中他所帶05屆農業資源與環境一班30名學生28人考研上線,最後錄取了26名研究生,今年又有近50%的同學考研達線,看到學生取得的優異成績,安寧老師欣慰的笑了。

壓抑與苦澀

安寧老師的愛人在外求學,孩子又小,他邊工作邊照顧孩子,孩子小小的年紀就已經再三地過起了漂泊的生活,最後沒有辦法,他把剛剛出院不久的父母接來,相互照顧生活。一天傍晚一位學生踢球摔斷了胳膊,深夜醫院通知他學生的接骨不成功需要馬上手術。當時安寧老師的女兒正發著高燒,他把生病的女兒拽給年邁的父母后急沖沖地趕到醫院,在電話徵得學生家長的同意後,在手術通知書上籤字將學生送入手術室,他在手術室外一直守到凌晨。當他返回家和焦急的父母把發燒接近40度的女兒送到急診室,正在給女兒抽血化驗時,學生家長來了,他又急沖沖地趕回學生病房,可惜萬萬沒有想到他在那裡並沒有得到學生家長的體諒與安慰,繼而聽到更多得是責任由誰負、費用由誰承擔,和學生家長一起隨行在法院工作的一位學生親屬講得更是嚴厲,安老師耐心地向家長解釋著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等事宜,時間就這樣一分一分的過去,因安寧老師來時匆忙,把女兒的化驗單帶在了身上,拿不到結果女兒就打不上針,當他匆匆趕回急診室,氣急的父親狠狠地踹了他一腳,他默默地承受著。這時學院來電話詢問學生的情況,就在那一剎那間接電話的他再也忍不住“哇”的一聲大哭起來,這是他參加工作來第一次因工作而哭,也是唯一一次哭,再苦再累再重的擔子都沒讓他皺過眉,但今天他哭了,眼淚哭出了他的委屈、哭出了他的心酸、哭出了他的壓抑……一位好心的同事過來幫忙,安寧老師擦乾眼淚四處為學生籌集所欠的手術費,中午燉好了雞湯端到同學病床前,他又返回工作崗位進行著一天的繁忙。

成功與喜悅

安寧老師每年都帶畢業班,他與學生結下了濃厚的感情。2006年的一天,他奔波在南北兩校區,為畢業生講解《山東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的使用與操作,在南校區講完已是中午12點多了,安寧老師正在辦公室吃泡麵,一位他資助過的畢業生來到辦公室,默默地將她珍藏多年父母送她的木珠戴到安寧老師的胸前,深情地祝福到“生日快樂!”。安寧老師驚呆了,今天竟然是他的生日,原來這位學生通過安寧老師借給她的校園網關密碼猜到今天是安老師的生日。安寧老師靜靜地撫摸著胸前的那顆木珠,許久說不出話來。訊息很快傳開,下午到晚上祝福的簡訊一條接著一條,一條簡訊寫到“安老師,聽說你在辦公室吃泡麵過的生日,一想到這我就想哭,以後你說什麼我都聽,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了”。一位同學拉著他的手說:“對不起,今天中午你在給我們開會時我還在抱怨你講得那么細、那么晚、那么囉嗦,也不看時間,耽擱大家吃午飯,沒想到今天竟是……對不起”。晚上安寧老師在南校區值班,06屆環科專業的畢業生們神秘的將他拉到操場上,歌聲響起來、燭光亮起來、安寧老師的心“跳”起來,在這個同學們為他補辦的生日宴會上,他深情的唱起了歌《把根留住》,是啊,把根留住。畢業生要走了,有同學在簡訊中這樣寫到“安老師,我走了,從這裡我偷偷地帶走了三樣東西:師情、友情、親情,衷心地祝福您我的好老師”。安寧老師帶過一千多名畢業生,可奇怪他從來沒在同學們的畢業紀念冊上留過言,他說有些東西文字是表達不了的,太蒼白,就讓我們把它保留在心裡吧!是啊,保留在心裡,把根留在這裡、留在心間,讓我們的血脈永相連。
這就是安寧老師、一名輔導員的工作與生活,他在邊學習、邊實踐、邊探索中成長,無數的鼓勵與感動以及心中的那份責任促使他堅定信念,只要學生還需要他,他將會沿著這條路不回頭地走下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