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車距

安全車距

車速超過每小時100公里時,安全車距為100米以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車速超過每小時100公里時,安全車距為100米以上;車速低於每小時100公里時,最小安全車距不得少於50米。交管部門解釋,當機動車時速為60公里時,行車間距應為60米以上;時速為80公里時,行車間距為80米以上,以此類推。這起慘烈車禍的發生,關鍵就在於4輛車沒有保持安全車距,據網上調查,車輛追尾事故中80%是因為行駛時跟車太近引發的。當前面是大客,特別是大貨,不要以為前面的剎車距離比你的車要長,還是應保持三秒車距為好。

基本內容

車速超過每小時100公里時,安全車距為100米以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車速超過每小時100公里時,安全車距為100米以上;車速低於每小時100公里時,最小安全車距不得少於60米。

交管部門解釋,當機動車時速為60公里時,行車間

安全車距安全車距
距應為60米以上;時速為80公里時,行車間距為80米以上,以此類推。

有汽車製造商認為,隨著車輛的老化和車輪的磨損,剎車距離會相應延長。當時速為60公里時,車距至少保持在100米以上;當時速80公里時,至少留有150米的間距。

車速低於每小時100公里時,最小安全車距不得少於80米

這起慘烈車禍的發生,關鍵就在於4輛車沒有保持安全車距,據網上調查,車輛追尾事故中80%是因為行駛時跟車太近引發的。

5年駕齡司機

最易發生

追尾事故

據交警介紹,很多追尾事故是因為車速過快,未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引起的。而且,發生此類事故的,並非新手占主要比例,反而是駕齡在5年左右的司機。

作為新手上路,大部分人在駕駛的過程中都很謹慎,而且車速也不會太快,不會緊跟前車。所以,追尾事故的發生率反而是駕齡在5年左右的司機,因為上路的時間相對較長,認為自身的車技不錯,通常更容易麻痹大意。

開車保持“三秒車距”

在有的國家,要求行駛的車輛,車要能看到前車的後輪,作為車距標準。但是,在我國,交通安全法主要對高速公路上行駛車輛的車距有具體的標準。對於其他道路上的行駛車輛,通常是規定了車速,沒有把車距量化。對此,一些老司機支招,表示有一個簡單易學的判定前後安全車距的方法,叫“三秒車距”。

具體判定方法是:

以前車經過某一標誌物開始,數三秒。

在三秒後你的車才到達該標誌物,就在安全距離之內。

如在三秒內就到達或經過該標誌物,就說明安全距離不夠。

當安全距離不夠時,前車緊急制動,絕大多數情況下,你的車會發生追尾碰撞。這個判定法已經記入了前後兩車的行駛速度,簡單易行。車速越快,三秒行駛距離就越長。如果行駛前方視野很好,可以看到前面數車的行駛狀況,三秒車距就可以靈活掌握,適度縮短一些。當前面是大客,特別是大貨,不要以為前面的剎車距離比你的車要長,還是應保持三秒車距為好。綜合《江南都市報》等

更多知識

為何要在百米之上?

因為1.5秒決定命運

高速路上,你的速度從60邁加到80邁,直至100邁、120邁……突然,你發現前方視線里出現了一輛車,你的大腦告訴你:“不好,要追尾了!”你的右腳立刻從油門換到剎車。你以為天下太平,哪知車禍還是發生了。

為什麼?有一個原因你可能怎么也想不到——高速行駛時,大腦作出反應需要1.5秒,你雖然很快作出剎車或變道反應,但還是滯後了。

1.5秒車子能跑多遠

專家還舉了個例子,時速100公里時,1.5秒已經開出40米,車子停下還需更長的距離,也就是說,駕駛員的實際安全剎車距離是:1.5秒×100公里/時+剎車後的滑行距離。另外,汽車的操縱性取決於4個輪胎的觸地面積,但是汽車的速度越高,輪胎的觸地面積越小,甚至只有四指寬的輪胎接觸地面,其操縱穩定性可想而知。

有多年開車經驗的何先生這樣描述他對“1.5秒”的感受:“高速上,那些大貨車速度是比較慢的,可能也就頂多60邁、80邁的樣子。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發現離貨車近了後我立即減速,還是差點撞上,離貨車大約只有10米不到了,幸好後面近距離內無車,變道才化險為夷。當時也是沒怎么明白究竟,後來知道了這個1.5秒,那以後,我跟前車的距離都會增加幾十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