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背景輻射探測方法

宇宙背景輻射探測方法是將接收到的來自宇宙空間背景的輻射信號,經去噪校正後,確立宇宙背景輻射強度的方法。將高靈敏度的喇叭形天線對準無射電發射天體的天區,接收系統對接收到的信號,經過處理並消除噪聲影響後,得到宇宙背景輻射。首先由美國科學家彭齊亞斯(A.A.Penzias)和威爾遜(R.W.Wilson)於1965年在波長7.35厘米上發現。是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並榮獲1978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來確認背景輻射是相當於2.76K溫度的黑體輻射,故簡稱為“3K背景輻射”。

特點是溫度和各波長的輻射各向一致,並具有黑體的輻射譜。宇宙背景輻射在所有波段上都有,但能譜主要集中在微波波段,其輻射強度超過所有波段背景輻射的總和,故又稱“微波背景輻射”。地面上只能接收到0.3~75厘米波段的輻射。小於3毫米波長的輻射以及紅外輻射都被大氣吸收。近年來通過發射空間探測器,以探測所有波長的宇宙背景輻射,並測量各天區輻射量的微小起伏,找出起伏的分布規律。已發現在幾個方向上有0.3%的起伏,這種起伏可能是太陽系運動所造成的都卜勒效應。為了精確地探測這種微小起伏,要求接收機和天線有更高的靈敏度和方向性。宇宙背景輻射一般解釋為來自原始火球的殘餘輻射,是大爆炸宇宙學強有力的觀測證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