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詒讓創辦蠶學館

孫詒讓創辦蠶學館

浙江理工大學的前身,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8月,杭州知府林啟在西子湖畔金沙港關帝廟和怡賢王祠附近(現曲院風荷公園內)創辦蠶學館,揭開了我國近代紡織和農業教育的帷幕。學校從創辦時起,就以先進、科學的新學教學方法和切實服務於我國蠶絲事業的辦學宗旨得到了社會的肯定,而被譽為"開全國蠶桑改良之先聲",受到清廷嘉獎。

人物簡介

孫詒讓(1848-1908)字仲容,號籀廎居士,浙江瑞安人。與俞樾、章太炎並稱清末三學者。有晚清經學殿後,樸學大師之譽稱。孫詒讓博學精深,從十三歲著《廣韻姓氏刊誤》、十八歲著《白虎通校補》至六十一歲輯《籀廎述林》,一生共著述三十五部,對經學、文字學、甲骨學、金石學、校勘學、目錄學、文獻學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歷來為海內外學者所尊崇。他又是一位教育家、改革家,他目睹清廷腐敗、外族入侵、國勢衰危、民智晦盲,毅然放棄舊學,投身教育改革,興辦學堂,創立實業,培育人才,以應時需,是近代浙江教育的開拓者與奠基人。

1897年,50歲(光緒二十三年丁酉)

孫詒讓致書上海時務報館汪康年,謂朝廷若非幡然改弦,萬無挽救之術,似外合二十省之賢士大夫為痛哭流涕之呼籲不可。建議於明春禮部試時,海內公車雲集,宜訂集數千人上書力陳危局,籲請早定變法之議。萬一得達,斯亦中華強弱之轉機也。與羅振玉、徐榭蘭、蔣黼等創辦務農會於上海;與黃紹箕、黃紹第發起組織農學支會於瑞安,籌款購地,試種湖桑甌柑。集資創辦蠶學館,以中西新舊之法傳授飼蠶植桑。以宋恕的關係,與章太炎通書,斥康有為《新學偽經考》之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