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特芳丹的回憶

孟特芳丹的回憶

這一幅《 孟特芳丹的回憶》,是柯羅晚期最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傑作之一。孟特芳丹位於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 柯羅當年曾涉足那裡,感受過那一片段預告園景色的美。 柯羅畫風景,常常喜歡在前景畫上幾棵柔弱斜倚的樹枝,來加重畫面的抒情性。在恬靜、優美的湖邊景色中,銀灰色的迷離霧氣映襯出正在採摘草蕈和野花的婦女與孩子,不僅生意盎然,而且情景交融,瀰漫著田園詩般的夢幻情致。畫家完全用暖色鋪染畫面,整個色調顯得細聲細語,沒有激情,只有和諧。

作品賞析

孟特芳丹的回憶孟特芳丹的回憶
柯羅柯羅

法文:Souvenir de Mortefontaine 這一幅《 孟特芳丹的回憶》,是柯羅晚期最成熟,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傑作之一。孟特芳丹位於巴黎以北桑利斯附近, 柯羅當年曾涉足那裡,感受過那一片段預告園景色的美。這幅畫就是藝術家對這一美景的回憶。畫面展開在湖邊森林的一角,晨霧初散,清新的林地與湖面的水氣構成一種溫暖濕潤的大自然感覺。右側一棵巨樹占去畫面約五分之三,對面一棵小枯樹與它相呼應,加強了畫面的平衡感。樹枝朝著一個方向傾斜,顯得和諧而富有節奏。兩樹的中間顯現平靜如鏡的湖面。和煦的陽光從樹葉間散落到草地上,點醒了四處綻開的紅色小花。一個穿紅裙的婦女面朝著左側的那棵小樹,仰著頭舉起雙手採摘著樹幹上的草蕈。在整幅畫上,這三個人物顯得生意盎然。畫家雖把他們都處理在一邊,但卻疏密有致。 柯羅畫風景,常常喜歡在前景畫上幾棵柔弱斜倚的樹枝,來加重畫面的抒情性。如這幅畫中左側的那棵小樹,也屬這種情況。

你看那小樹歪扭的姿勢,顯然是由於微風的長期吹拂所造成。它傾斜的枝幹更顯出婀娜多姿的舞蹈美,給整幅畫平添了無限詩意。婦女的紅裙與頭巾是全景的最強音。在恬靜、優美的湖邊景色中,銀灰色的迷離霧氣映襯出正在採摘草蕈和野花的婦女與孩子,不僅生意盎然,而且情景交融,瀰漫著田園詩般的夢幻情致。細細品味此畫,觀者幾乎可以聽到細枝與樹葉的瑟瑟聲。這種大自然的情趣絕不是夢幻卻勝似夢幻。畫家完全用暖色鋪染畫面,整個色調顯得細聲細語,沒有激情,只有和諧。如果沒有畫家對自然美的強烈感受,是難以給人們留下這么多難忘的印象的。這是一幅理想的風景畫,也是一幅真實的抒情畫。熱愛自然是畫風景的首要條件。 柯羅十分熱愛大自然,他曾說: "藝術就是愛 ","當你畫風景時,要先找到形,然後找到色,使色度之間很好地聯繫起來,這就叫做色彩。這也就是現實。但這一切要服從於你的感情 "。這簡短的幾句話,也許正是 柯羅的風景畫的全部秘密所在。 柯羅一生還未體驗過渴求訂件或拚命趕製的心情。他的後半生沒有賣過一件作品。一旦下雨,他就安心等待天晴之後再去寫生。他喜歡明朗的晴天。在他看來,寫生之作只是為在畫室里創作所作的素材準備。這說明, 柯羅的風景畫之魅力,不是由於他面對寫生,而是他從生活中提煉出他所發現的美。

作者簡介

柯羅其他作品柯羅其他作品

(1796.7—1875.2)一生經歷了三次革命運動:1830年、1848年的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在這一系列激盪的政治風雲中,他親身體驗過拿破崙一世到拿破崙三世的興

亡;目睹美術上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的興衰,直至印象主義的興起。因而在柯羅的身上染上了各個時代的混合色彩與藝術風格的因素。他40歲以後,成為巴比松畫派的志同道合者,畫風傾向於這個畫派。

柯羅出生在巴黎一個服裝商人之家,少年時跟隨古典風景畫家貝克多學過畫。1820年,他從古典風景畫家維克多·貝爾丹學畫;1825年去義大利,在那裡生活了三年,充分享受了地中海的陽光與自然的美。回國後他和朋友到各地旅行,後來又兩次去義大利,三次游瑞士,到了荷蘭、英國,最後進入巴黎郊區的楓丹白露森林,與巴比松畫家們共享自然寫生的樂趣。成為一個在藝術上獨具奇趣的風景畫家。巴比松畫派是指19世紀60年代,在巴黎郊外的巴比松村,一群年輕的畫家,常常在楓丹白露森林裡進行創作。盧梭、米勒和柯羅是其中重要的成員。

柯羅一生創作了3000多幅油畫,其中大部分是描繪田園的風景畫。他的風景畫新穎,明朗,清俊,柔美,散發著詩一樣的情趣。這與他熱愛大自然,善於觀察、悉心領會大自然一絲一微的變化不無關係。

柯羅其他作品柯羅其他作品

柯羅的風景畫,在色彩運用方面,用的最多的是銀灰色和褐色調子,因這類色彩具有寧靜感,能使燦爛的陽光或瀰漫的晨霧展現得更富詩意。熱愛自然是畫風景的首要條件。柯羅十分熱愛大自然,他曾說:藝術就是,當你畫風景時,要先找到形,然後找到色,使色度之間很好地聯繫起來,這

就叫做色彩。這也就是現實。但這一切要服從於你的感情。這簡短的幾句話,也許正是柯羅的風景畫的全部秘密所在。

同盧梭、米勒等巴比松派畫家一樣,柯羅在對大自然的謳歌中,展現了自己溫柔多情的性格。他畢生徜徉在大自然中,著意臨摹自然界的神奇與妙曼,他將大自然造化的一切進行藝術的再現。他的風景畫,盡顯自然之美、田園之美,既融合了古典主義的典雅,又蕩漾著理想主義的浪漫,還蘊涵著現實主義的真切。他被公認為是19世紀最偉大的風景畫家之一。

《威尼斯大運河》、《芒特橋》、《阿夫賴城》、《梳妝》、《憂鬱的婦人》等是他的代表作。1875年柯羅在巴黎去世,這位終生未婚,獨自擁抱繪畫藝術的老人,直到生命將盡,手裡仍握著畫筆。

柯羅的其它作品

梳妝

世界著名油畫《梳妝》,179×92厘米,法國畫家柯羅作於1859年。

柯羅其他作品柯羅其他作品

這一幅《梳妝》,是他習慣用的模特兒。畫家以全身像的形式展現一種神話式的境界:一個裸體女子在野外接受女傭人的化妝服侍。畫上的裸女就象山林女神

寧芙,可並不是神話人物,它又是現實的,只不過是一種虛構的現實。遠處,還有一個靠在樹上讀著書的女人。在林子的後面,是白茫茫一片,是水是霧,令人茫然。這詩一般的境界,反襯出這個裸體女子的高貴、善良、標緻而又富有藝術幻想的生活性格。

珍珠女郎

70×55厘米,法國畫家柯羅作於1868-1870年。

孟特芳丹的回憶孟特芳丹的回憶

這是一幅色彩優美的肖像傑作,它描繪了一個戴著樹葉編織的“花環”的青年女子。一片樹葉在她的前額投下影子,觀眾把這個影子誤認作珍珠。這雖是一個錯覺,卻包含了對這幅畫的真理性的判斷。

躺在鄉間的仙女

75×49厘米,法國畫家柯羅作於1855-1858年。

柯羅將少女裸體和鄉間風景結合在一起,以展現他努力“回到自然”的藝術理想與追求。這件作品體現了他對外光和環境色調的強調與研究。仙女起伏的體態和柔和的轉折,與鄉間的丘陵,叢林相映成趣,渾然和諧;顯示出自然造化的巧奪天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