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甲

孟慶甲(1920~1982),字頌魁,號濰農,當代著名指書藝術家,山東省昌邑市潮海村人。

孟慶甲(1920~1982),字頌魁,號濰農,當代著名指書藝術家,山東省昌邑市潮海村人。
他出身農民,幼年在村塾讀書。抗日戰爭以後,先後任過國小教師、縣政府書寫員,後又任濰縣廣文中學和華東煤炭學院職員,工作之餘,專習書法。1971年調到泰安文物管理局任文史員後,開闊了眼界,更增強了苦練書法的決心,經過幾年功夫,書藝大進。50年代末,開始練指書。他以杯為硯,以指作筆,天天摩,日日練。他參照歐、柳、顏、趙各家書體之特點,采其精華,將筆法運用到手指上,既承古而又創新,獨樹一幟,成為當代指書藝術的佼佼者。他不僅右手能書楷草隸篆,尤善草體,筆力剛柔相兼,虛實並出,而且可以左右開弓,雙手齊書,字跡可大可小,指劃可粗可細,十指兼用,運用自如。字型揮灑而蒼勁,浪漫而古樸,在藝苑中別具一格,聞名中外。
1979年在國慶期間,他應中國歷史博物館邀請,參加了博物館外賓眼務部舉辦的指書指畫作品展覽,並親赴現場,當眾表演,博得國內外友人、專家和書畫愛好者的高度評價。不久,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等單位都為他的指藝表演播放了錄象。
1980年,他被邀請參加廣州交易會,並在書畫展覽會上即席表演,吸引國外許多書畫愛好者。之後,先後應邀到上海、南京、廣州、桂林、武漢、濟南、哈爾濱等大中城市參加書畫展覽會,並傳授指書技藝。《中國新聞》譽他是“以指代筆的書法家”。《文匯報》稱他的指書是“十指為筆,別開生面,是我國書法、藝苑的一枝奇花”。《新華日報》謂他的書法是“書壇別幟”。此外,《工人日報》、《光明日報》、《美洲華僑日報》、《香港新報》等十七八家中外報刊都報導過他的指書奇藝。中國新聞社還通過衛星向國外播放了他指書藝術的新聞和指書表演的錄象。
他的指書藝術,得到國內外許多書法名家的重視和高度評價。
我國著名書法家林淑之為他的指書題贈“巧奪天工”。李傅周為他的指書題贈“妙指生輝”。“筆指雙輝”、“齊魯之氣”等名人題詞,在他的家中保存有47幅之多。
他的指書,還引起了國外極大興趣。1981年日本曾有28個書畫團體和70多名書畫專家與他有過書信、電函來往及面晤。日本書像會訪華團長上條信山與他面會交流書法時分別寫了“友誼”和“書交千載"互相贈念。日本女書法家永石和子也曾與他當面進行過書法友誼交流。198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助教美籍華人周國華曾用電報、信函,最後親自來華,出月工資3萬美元聘請他去美國作指書表演和講授技藝。
他的指書,在社會上亦有廣泛影響。上至葉劍英、李先念、王震、黃鎮、方毅等國家領導人,下至一般職工、百姓,索取他的指書作品者達數千人之多。
為從理論上研究指書的淵源和發展,他系統地總結多年的指書實踐經驗,著述了指書的學術原理----《指書研究》。但該書尚未出版,不幸病逝,終年6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