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杖

另一說是乃古代孤哀子因喪親時悲痛,跪地時用以扶身之物。 ”父喪需持竹,乃其節雖經四時而不變之意。 長孫用孝杖有代表亡者子孫傳延幾代的作用,如沒有子輩只有孫輩,則以薴代麻。

孝杖又叫哭喪棒、打狗棒,台語又有“兔仔尾”名稱。
孝杖的產生原因有二:一是據說古代交通不便,若家裡有喪事,孝子報喪需要長途跋涉,有時還可能要翻山越嶺,面對這種情況,報喪的孝子只好拿著棍子或竹棒以方便路上行走。另一說是乃古代孤哀子因喪親時悲痛,跪地時用以扶身之物。
從前孝杖的外形采上圓外方的樣式,是因為仿古時認為天圓地方之說,目前孝杖已慢慢流於形式了。
製作素材方面,父喪或母喪而有所別。禮記喪服小記:“苴杖,竹也;削杖,桐也。”父喪需持竹,乃其節雖經四時而不變之意。母喪需持苦苓或刺菖、梧桐,意謂母恩重,即母親十月懷胎,三年哺乳之恩重於山。此外在孝杖白布上需綁麻布,子輩以白布上系麻布以黑白線纏上即可,長孫用的孝杖,若孫輩已傳延五代用薴、白、藍、紅四色代表,四代者以薴、白、藍,三代者以薴、白兩色。長孫用孝杖有代表亡者子孫傳延幾代的作用,如沒有子輩只有孫輩,則以薴代麻。杖古長四尺與心齊,粗約一寸,現代者以一尺二寸七之間為宜,至墓前焚之,或攜回等滿七化紙時才一起焚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