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學堂

孔學堂

貴陽孔學堂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十里河灘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中段,大將山下占地130畝,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主要建築包括大成殿、杏壇、講堂群、六藝學宮、鄉賢祠、陽明祠、奎文閣等。建築設計以漢唐風格為建築特點,具有教化、禮典、祭祀、典藏、研究、旅遊等六大基本功能,就建設規模、面積、功能來說,堪稱中國第一、世界第一。

基本信息

簡介

孔學堂鳥瞰效果圖孔學堂鳥瞰效果圖
孔學堂占地130畝,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前面是花溪河,背後是大將山。孔學堂於2011年7月3日奠基,2012年9月28日孔子誕辰日落成揭幕。這裡是一座傳承與弘揚儒學的聖殿,教化與開啟新風的基地,同時也是貴陽市委市政府著力打造的5A級景區。孔學堂的總體建築按三條軸線布局,欞星門是孔學堂的正門,是孔廟的標誌性建築,建築設計以漢唐風格為建築特點,一改各地孔廟主要採用的明清風格,如此規劃建設既傳承了孔廟的精髓,又結合實際大膽創新,因此,但就風格而言,像孔廟但又不是孔廟;功能方面,孔學堂更是提出以“學研”為主,旨在學習、傳播、交流、分享傳統文化。

服務功能

孔學堂孔學堂
中國現有的大部分孔廟,功能基本都是以祭祀為主。但是貴陽的孔學堂,在功能定位上是以“傳承與弘揚儒學的聖殿,教化與開啟新風的基地”為目標,具有教化、禮典、祭祀、典藏、研究、旅遊等六大基本功能,就建設規模、面積、功能來說,堪稱中國第一、世界第一。六大服務功能今後不但能夠滿足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需求,市民還可在此坐而論道、以文會友,也可在此吟詩作賦、品茶下棋、旅遊觀光等。孔學堂的主要功能::一是祭祀與典禮,二是典藏與陳列,三為研究與宣教,四為修身與養性。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響深遠,貴陽孔學堂的建立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彰顯社會主義文明新風。

建築特點

孔學堂--杏壇孔學堂--杏壇
這座孔學堂,出自貴州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總設計師劉兆豐的手筆。孔學堂的建築風格,具有四個特點:

遵循孔廟基本規制、保留核心元素為基礎。像孔廟,但不是孔廟。所謂“像孔廟”,是說具有孔廟的核心元素,“但又不是孔廟”,是說它的祭祀功能弱化,學習傳播功能強化。

結合貴州地域文化,設定了祭祀貴州名儒的鄉賢祠、陽明祠;建材大量使用本地石材;選用貴州本土木建築的特色,以灰、黑、白為主色調。

順應山形地勢。孔學堂主軸線建築坐西南、朝東北,前有文案山、下有花溪河、背靠大將山,依山傍水,這是自然山水走勢,未按平原地區的坐南朝北取勢。

大膽創新,自成一格。以漢唐風格為建築特點,一改各地孔廟主要採用的明清風格,主要體現視覺上的恢弘大氣和孔子時代的文化氛圍。

孔學堂設計理念是“漢唐氣度、現代表達”,以建築彰顯人文精神文化。孔學堂建築設計以漢唐風格為建築特點,一改各地孔廟主要採用的明清風格,主要體現中國文化的恢弘大氣。以中國傳統的井字型布局為基礎的創新布局,呈一縱兩橫“三軸交聯”之勢。

縱軸即“禮軸”,由西北至東南縱貫,象徵孔學的核心思想“”與“”,起於欞星門,經大成門、禮儀廣場、大成殿,止於杏壇。大成門前廣場立有孔子行教像,高9.28米,以紀念孔子誕辰日;大成殿為孔學堂核心,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兩橫軸即“風軸”、“行軸”,都由東北至西南並橫。“風軸”象徵儒家“治國平天下”的實踐,軸上左有講堂群、溪山書院,是今後進行會議研討、學者講學的主要區域。“行軸”象徵孔學的智慧與實踐,軸上有鄉賢祠、陽明祠、奎文閣等建築,鄉賢祠供奉貴州歷代賢達名士,陽明祠祀奉明代大儒王陽明,奎文閣典藏儒學文化經典。

文化活動

貴陽孔學堂春節文化廟會貴陽孔學堂春節文化廟會
貴陽孔學堂公眾教化區建成開放後,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深受廣大市民喜愛。一是舉辦優秀傳統文化講座。“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儒學生態分論壇”、“道德講堂”等活動在孔學堂舉行,據人民網等媒體報導,2014年6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紀委原書記賀國強到貴陽孔學堂進行考察。賀國強先後到了明倫堂、禮儀廣場、大成殿、大成門、儒學館、六藝學宮、鄉賢祠、陽明祠、奎文閣等場所,興致勃勃地觀看了學生們展示的中華禮儀和書畫技藝,稱讚孔學堂開展豐富多彩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活動。貴陽孔學堂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發揮在促進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培育增強民族文化自覺自信、形成良好道德風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