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夜啼

嬰兒夜啼

嬰兒夜啼是指寶寶在晚上睡眠時,出現間歇哭鬧或抽泣。經常出現夜啼不僅會使孩子睡眠不足影響其生長發育,也十分影響父母的休息,所以,防止孩子夜啼並不是小事。

基本信息

原由

嬰兒夜啼嬰兒夜啼
嬰兒在晚上睡眠時,出現間歇哭鬧或抽泣,這就是夜啼。孩子一般不會無緣無故地哭,如果他哭個不停,一定是不舒服的原因。經常出現夜啼不僅會使孩子睡眠不足影響其生長發育,也十分影響父母的休息。所以,防止孩子夜啼並不是小事。
引起夜啼的原因很多,父母應該細心地尋找一下,如果懷疑是疾病所致,就要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只要找到了原因,及時加以去除,小寶貝一定會甜甜美美地入睡的。
詳細來說,嬰兒鬧夜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環境不適應:
睡眠的地方太吵雜、太悶熱,或衣服包被過多或過少。衣服包被過多是最常見的,尤其是剛出生頭幾個月,因為大人們總認為小寶寶容易著涼,所以穿的多又包得很緊,其實寶寶的新陳代謝率較大人高,怕熱,所以衣服包被過多造成寶寶燥熱,反而睡不好。
二、身上火引起:
飢餓或上火,都容易引起寶寶晚上哭鬧的現象。因寶寶的脾胃嬌嫩,胃腸道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出現胃腸積食和積熱,容易引起的消化不良、回乳、腹脹、厭食、小便短赤等上火不適,是寶寶夜間哭鬧的原因。
三、疾病影響:
感冒、中耳炎、咽喉炎、細支氣管炎、肺炎、腸胃炎,少見的如腦膜炎、敗血症,都有可能造成寶寶睡不安穩。一部分的感染會合併發燒,且各個感染症常會有本身特殊的表現,所以當合併睡不安穩時,常常父母也已經尋求醫師的協助。
四、睡眠時間安排不當:
有的孩子早晨起不來,到了午後2~3點才睡午覺,或者午睡時間過早,以至晚上提前入睡,半夜睡醒,沒有人陪著玩就哭鬧。
五、睡前情緒興奮:
如常在睡前逗笑或驚嚇嬰兒,讓其情緒突然亢奮,會因為興奮而晚上無法入睡,進而哭鬧。

病因

1.中耳炎或外耳道炎,小兒可發生耳痛,發燒可使小兒哭鬧不止。
2.寄生蟲病,如蟯蟲病使小兒肛門瘙癢,難以安睡。
3.皮膚濕疹,因使身體不適而啼。
4.佝僂病,因缺鈣而出現哭鬧、多汗、易驚等症。
5.腹痛,如腸套疊,此時小兒可出現哭鬧不安、面色蒼白、嘔吐等。
6.機體的某些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可引起皮膚瘙癢而造成小兒夜啼。
如果能準確地查明病因,對症治療,病癒後寶寶也會安然入睡。
7:受到驚嚇。

解決方法

一、保持持室內環境清新
讓孩子保持良好心情,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室溫適宜、安靜,光線較暗。蓋的東西要輕、軟、乾燥。睡前應先讓寶寶排尿。如果發現孩子穿太多,或經常臉紅,可能是穿太多了。
二、緩解上火症狀
儘量選擇母乳餵養,通過天然植物調配而成的清火產品,可緩解孩子的上火症狀,達到“一清二潤三舒暢”的降火效果。要注意挑選可值得信賴且口碑良好的清火產品。如每伴“清清寶”等產品,安全無副作用,將其調入牛奶或直接用溫水沖調,可達到平衡食物攝入熱量的效果,溫和降火,不會過涼。
三、睡前不可玩得太興奮
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規律,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寶寶安靜下來,睡前不要玩得太興奮,更不要過分逗弄寶寶。免得寶寶因過於興奮、緊張而難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
四、注意與嬰兒溝通時的態度語氣
嬰兒夜裡醒來的時候,可以用很低的聲音跟他說話,房間最好不要開燈,他如果提出去房間外,儘量不要滿足他。但這個期間不是完全不理孩子,可以有一種柔和的、很輕的語調跟他說話,這樣讓孩子感覺到媽媽很關心他,但這種過分的要求也不去理會他。逐漸一兩天以後,會產生一種“睡眠的延遲反饋”。所以兩三天以後,孩子可能就會接受你這種帶養方式,就不再要求去外面。
如果每次都滿足孩子那種不合理的要求,逐漸會變成生物鐘,形成習慣的調整,這樣就很難糾正。所以夜間孩子出現各種問題時,處理方法一定要慎重,有一次、兩次之後孩子很有可能變成習慣。
五、不要把寶寶餵得過飽
由於兒童新陳代謝旺盛,過度的食物攝入會造成食物在胃部的“積食”,引起腸胃不適,導致夜晚不能正常睡眠。
六、緩解夜啼的按摩
對於總是夜啼的孩子,父母為其按摩,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方法為:家長用大拇指從孩子的拇指指尖處沿拇指外側推向孩子的掌根處,做50-100次;由無名指指尖沿掌面推向掌根處,做50-100次;沿前臂掌面正中,從腕關節推向肘關節,20-30次;從腕關節沿前臂大拇指掌側面向肘關節推30次,掐掐孩子手掌面與腕的橫紋中點;掐掐孩子手指尖的十宣穴;揉孩子頭頂百會穴20-50次;自下而上為孩子捏脊3遍。

病理治療

本病多見於半歲以內的嬰幼兒。啼哭是嬰兒一種本能性反應,因為在嬰兒時期尚沒有語言表達能力,“哭”就是表達要求或痛苦的一種方式。
本病主要因脾寒、心熱、驚恐所致。
脾寒腹痛是導致夜啼的常見原因。常由孕母素體虛寒、恣食生冷,胎稟不足,脾寒內生。或因護理不當,腹部中寒,或用冷乳哺食,中陽不振,以致寒邪內侵,凝滯氣機,不通則痛,因痛而啼。由於夜間屬陰,脾為至陰,陰盛則脾寒愈甚,腹中有寒,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
若孕母脾氣急躁,或平素恣食香燥炙烤之物,或過服溫熱藥物,蘊蓄之熱遺於胎兒。出生後將養過溫,受火熱之氣熏灼,心火上炎,積熱上擾,則心神不安而啼哭不止。由於心火過亢,陰不能潛陽,故夜間不寐而啼哭不寧。徹夜啼哭之後,陽氣耗損,無力抗爭,故白天入寐;正氣未復,入夜又啼。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心主驚而藏神,小兒神氣怯弱,智慧未充,.若見異常之物,或聞特異聲響,而致驚恐。驚則傷神,恐則傷志,致使心神不寧,神志不安,寐中驚惕,因驚而啼。
總之,寒則痛而啼,熱則煩而啼,驚則神不安而啼,是以寒、熱、驚為本病之主要病因病機。

原因

缺鈣

缺鈣的孩子夜間往往哭鬧。過去,人們由於缺乏醫學知識,認為孩子夜啼,在外面貼上一張“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的字條,孩子就會好轉。這種方法顯然是不會有效的。
缺鈣的孩子除有夜啼外,還會有相應的表現,比如孩子會有多汗、枕禿、方顱、囟門閉合晚、肋骨串珠等等。為孩子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並讓孩子多曬太陽,孩子會好的。鈣之緣片,內含碳酸鈣(含量最高)、維生素D(人體對鈣離子吸收的載體),吸收非常好,適宜大眾補充。

驚嚇

孩子受到驚嚇後,晚上常會從睡夢中驚醒並啼哭,孩子哭的時候常常伴有恐懼表現,在生活中,不難找到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受了驚嚇。解決的方法是安慰孩子或者找神仙六妹叫魂。

患病

許多疾病,譬如感冒及各種急性傳染性疾病的患病期間,孩子都會在睡後哭鬧。一些慢性疾病,如貧血、結核等,也會使孩子因為難受而在睡中哭鬧。此外,孩子鼻子不通氣、患了蟯蟲病等,也常常使孩子夜間啼哭。由於疾病引起的,只要治好了原發病,孩子就會安然入睡。

衣被因素

孩子蓋得太厚,會使孩子因熱而煩躁,出現啼哭;被子蓋得太少,冷的刺激也會使孩子啼哭。褥子鋪得不平,小衣服過緊或衣服的系帶硌了孩子,會使孩子哭鬧。此外,還應該查查床上有什麼東西硌著或扎著孩子,只要找到原因,孩子感到舒服了,啼哭就會停止。

飢餓

比較定時的哭鬧同孩子飢餓有關。母乳餵養者,母親不必拘泥餵奶的間隔時間,當孩子餓時就讓孩子吃,孩子吃奶中睡著了,可以彈彈孩子的小腳心讓孩子吃飽再睡。人工餵養的孩子,應考慮適當增加餵奶量,並查一下奶的質量,是否加水過多等。

尿憋

大一些的孩子經訓練,已知控制小便,但在夜裡他還不會自己起來尿尿,有時孩子會說尿尿,但很多時間,孩子是用哭來表示自己要尿尿的。父母只要摸到這個規律,為孩子把過尿後,孩子便會繼續入睡。如果父母不明白孩子哭的含意,孩子就可能尿床。

晝夜顛倒

有些孩子白天睡得多,夜裡便精神十足,當父母因疲倦不理他時,孩子就會用哭抗議。糾正的方法是白天減少孩子的睡眠時間,多逗孩子,晚上孩子睡眠會有所改善。經過一段時間後,孩子的生活有了規律,就會白天興奮晚上安眠的。

需要愛撫

有些孩子哭鬧是在撒嬌,他是想用哭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讓父母抱抱自己或給予愛撫。這些孩子的父母常常是工作過忙,照顧孩子時間少,或片面強調了對孩子的“自立”培養,使孩子出現“皮膚飢餓”。只要父母給孩子多一些愛撫,孩子的需滿足了,就不再哭鬧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