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第:茶花女

lieta Traviata: Violetta:

中文名稱:威爾第 茶花女
英文名稱:La Traviata
資源類型:APE
版本:1985
發行時間:1990年10月25日
專輯歌手:Kleiber
簡介:
作曲: Giuseppe Verdi
指揮: Carlos Kleiber
演出: Ileana Cotrubas、Placido Domingo、Sherrill Milnes
CD編號:DGG 415132-2GH2

歌劇簡介

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詞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中期的基本特點。雖然由於各種社會原因而遭到失敗,但它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讚譽,被認為是一部具有出色藝術效果的巨著,並由此成為各國歌劇院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難怪《茶花女》的原作者小仲馬要說:五十年後,也許誰也記不起我的小說《茶花女》了,但威爾第卻使它成為不朽。劇本對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弱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對壓迫下層市民的資產階級偏見與世俗勢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它不僅飽含感情地寫出了瑪格麗特的不幸遭遇,為她的悲劇結局而嘆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誠的品格與崇高的自我犧牲精神。瑪格麗特是一個淪落風塵但心地純潔的女性形象。(歌劇與小說人物的名字對照:薇奧萊塔--瑪格麗特、羅多爾夫--阿爾芒)
《茶花女》的義大利名稱為Traviata,原意為"一個墮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譯作"茶花女"。歌劇描寫了十九世紀上半葉巴黎社交場上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瑪格麗特。她名噪一時,才華出眾,過著驕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卻並沒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風,是一個受迫害的婦女形象。雖然她贏得了阿爾弗雷德·阿芒的愛情,但她為了挽回一個所謂體面家庭"的"榮譽",決然放棄了自己的愛情,使自己成為上流社會的犧牲品。劇情梗概是因喜愛茶花而被稱為"茶花女"的巴黎名妓瑪格麗特原是一名商店職員,淪落為娼妓後,雖然過著一擲千金的生活,但精神與肉體上卻蒙受著巨大的痛苦,因而身染重病。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一位青年阿芒,阿芒已在暗中愛了她4年。見面後,瑪格麗特正巧發病,其他人對此漠不關心,而阿芒卻真誠地照護她、體貼她。瑪格麗特深受感動,接受了阿芒的愛情。
為了擺脫那種奢華但又令人窒息的環境,她傾全部積蓄,與阿芒到鄉間居住,平靜的生活中兩情繾綣,十分恩愛。不料阿芒的父親聞訊後大怒,趕來鄉間興師問罪,當他得知瑪格麗特對自己兒子確是一片真心後,有所觸動,但仍堅決要求她與兒子斷絕關係。瑪格麗特考慮到阿芒將來的幸福,忍痛答應阿芒父親的要求,給阿芒留了一封信,假稱自己已做了別人的情婦,又重回巴黎。阿芒不知內情,指責她為了享樂而負心絕情。瑪格麗特遭此打擊,頓時暈倒,病情加劇,生命垂危。至此,阿芒父親才將真情告訴兒子,阿芒懷著歉疚之情再次回到瑪格麗特身邊時,她已是奄奄一息,最後帶著無法實現愛情與家庭幸福的遺恨,離開了人間。
(以上摘自世紀前線古典音樂網)

版本簡介

由克萊伯(Carlos Kleiber)掛帥的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錄音,長久以來是許多人最先考慮的《茶花女》錄音版本。
克萊巴的指揮有一種不同的生命力,這是屬於他個人的特質。他不需要用很誇張的手法,就能做出需要的戲劇彈性。這就是克萊伯的長處。蔻楚芭絲(Ileana Cotrubas)喘氣聲格外明顯,不知是錄音失誤或是藉此暗示薇奧蕾塔的肺病。蔻楚芭絲是來自東歐的演唱家中最優秀的薇奧蕾塔詮釋者。多明哥(Placido Domingo)以厚的共鳴聲,較暗的音色製造出陰暗的戲劇性,適合悲劇角色。他的聲音傾向“閉”,與帕華洛帝、卡列拉斯的“開”頗有不同。米倫茲比起從前的RCA布列特爾版又要進步許多,已經接近他的最圓熟演唱。這是日本人最愛的《茶花女》,應該有一半是出於對克萊伯的熱愛所致。
(以上摘自中國影音器材網.蔡啟智文章《茶花女錄音版本比較》)

個人觀點

小克萊伯的完美主義令我不忍————他指揮的作品幾乎都沒有七情六慾,他的貝五名盤聽得我痛苦不堪!
他似乎是為了演繹史特勞斯作品而生的。小克萊伯的《蝙蝠》確實讓人讚不絕口。對於不需太注重描寫情感,衝突,理念的音樂作品比如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所有曲目,小克萊伯的演繹是上佳選擇(說實話我也無法想像富特文格勒指揮的新年音樂會會是什麼樣的氣氛,但肯定效果不佳)。
而這一版唱片的例外之處是我最感興趣的地方:她以動人著稱而非技術。Domingo奉獻了感情充沛的演唱同時也奉獻了一個著名的破音;Cotrubas的演繹讓人心碎,極其感人;克萊伯指揮的樂隊至少很好地襯託了氣氛————這場演出並不很具備小克萊伯的特彆強調音樂的線條和色彩變化的典型特色。
小克萊伯的個人印紀不強烈的原因有可能源自Verdi向來以極高難度的演唱來折磨歌手的歷史,導致演出的歌唱家們無不本領非凡,所以這一版本成為一場以演員的精湛演出為絕對主導的偉大表演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無意非議剛剛去世的指揮家,但類似《茶花女》這樣的歌劇,缺乏情感是不可原諒的。好在這套唱片音樂情感,技術兼備,演唱更是無上,是我心目中接近完美的《茶花女》版本。
“有眼無珠”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許許多多的傑作在剛剛面世時都遭遇了失敗。《茶花女》的初演同樣有慘痛的經歷。AGAIN,原因又是特別與眾不同的完全出在演員身上。那位飾演身患重病的美麗名妓的女演員:著名的多那特麗徹底破壞了整個首演!她像貌醜陋且相當肥胖臃腫,每當她唱起自己多么“消瘦憔悴”時觀眾席就爆發出一場哄堂大笑;在最後一幕她倒在台上時,激起了那么一大片飛揚的塵土。
這部以感人肺腑著稱的歌劇活生生地被人演成了爆笑劇,評論家們毫不留情地寫道:那場首演開闢了慘敗歷史上的新紀元!
不由得又想起《十面埋伏》的“類似”經歷,號稱要讓人痛哭的電影看得我當場就快要瘋了,現場爆發的陣陣哄堂大笑至今記憶鮮明。(為什麼中國就沒有電影評論家說出這么形象生動的評語?)
Verdi最終是大獲全勝的,《茶花女》和其他兩部作品組成的三部曲光照普世。
相比之下我一點也不認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類似”,雖然它們感覺上可能很相象。
(原創評論)
敬請關註:Tebaldi - The Classic Puccini Recordings(914M大部頭來啦~~)

專輯曲目

Disc: 1
1. La Traviata: Preludio - Giuseppe Verdi
2. La Traviata: Act I: Introduzione: Coro: 'Dell'invito trascorsa e gia l'ora?' (Violetta, Alfredo) - Giuseppe Verdi
3. La Traviata: Act I: Toast: Alfredo: 'Libiamo ne' lieti calici' (Alfredo, Violetta) - Giuseppe Verdi
4. La Traviata: Act I: Valzer e Duetto: Tutti: 'Che e cio?' (Violetta, Alfredo) - Giuseppe Verdi
5. La Traviata: Act I: Valzer e Duetto: Alfredo: 'Un di felice, eterea' (Alfredo, Violetta) - Giuseppe Verdi
...
Disc: 2
1. La Traviata: Act II: Finale II: Flora: 'Avrem lieta di maschere la notte' - G. Verdi
2. La Traviata: Act II: Finale II: Gypsy Girls: 'Noi siamo zingarelle' - G. Verdi
3. La Traviata: Act II: Finale II: Gastone And The Bullfighters: 'Di Madride noi siam mattadori' - G. Verdi
4. La Traviata: Act II: Finale II: Tutti: 'Alfredo! Voi' (Alfredo, Violetta) - G. Verdi
5. La Traviata: Act II: Finale II: Violetta: 'Invitato a qui seguirmi' (Violetta, Alfredo) - G. Verdi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