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權

威權

威權是民主大潮下的一個概念,指兼具民主與專權兩面的新統治形式,或曰專制與民主之間的過渡形態。上世紀70年代以來,經由政變方式上台的威權政府紛紛倒台,而借操弄選舉把持政權的威權卻度過了這一波低潮期,不少國家通過修憲悄悄撤除了領袖連任的限制,少數國家更在新世紀以令人眩目的姿態重登國際舞台,向美國的地區政策發起挑戰。與指令經濟國家不同,威權通常並不害怕市場經濟,而喜歡秩序和穩定所帶來的物質富足感,冀以此犒勞自己的朋黨,增添自己的合法性;威權甚至也不害怕普選,它擔心的只有換屆前夕走漏訊息、投票後被國際組織追著查票以及執政後被念叨憲政制衡原則的緊箍咒。

簡介

1.威勢和權力。《管子·法法》:“法重於民,威權貴於爵祿。”《 漢書·藝文志》:“《春秋》所貶損大人,當世君臣,有威權勢力,其事實皆形於傳,是以隱其書而不宣。” 宋 歐陽修 《準詔言事上書》:“自古人君,英雄如 漢武帝 ,聰明如 唐太宗 ,皆知用此三術,而自執威權之柄。”《三國演義》第一

威權威權
一一回:“ 髦 ( 曹髦 )畏威權,只得從之。” 蔣光慈 《北京》詩:“ 東交民巷 的洋房嶄然, 東交民巷 有無上的威權。”

2.猶權威。 李大釗 《再論新亞細亞主義》:“我們應該在那威勢煊赫的中間,看出真理的威權。” 魯迅 《集外集拾遺·<浮士德與城>後記》:“Lunacharski又是音樂和戲劇的大威權。”

示例

威權是民主大潮下的一個概念,指兼具民主與專權兩面的新統治形式,或曰專制與民主之間的過渡形態。上世紀70年代以來,經由政變方式上台的威權政府紛紛倒台,而借操弄選舉把持政權的威權卻度過了這一波低潮期,不少國家通過修憲悄悄撤除了領袖連任的限制,少數國家更在新世紀以令人眩目的姿態重登國際舞台,向美國的地區政策發起挑戰。

與指令經濟國家不同,威權通常並不害怕市場經濟,而喜歡秩序和穩定所帶來的物質富足感,冀以此犒勞自己的朋黨,增添自己的合法性;威權甚至也不害怕普選,它擔心的只有換屆前夕走漏訊息、投票後被國際組織追著查票以及執政後被念叨憲政制衡原則的緊箍咒。 從大歷史角度看,存在諸多阿喀琉斯之踵的威權的平均壽命要短於世襲王朝和獨裁政權。但這些年來,威權也一直在改變自身以適應時代的大環境。全球化時代的威權,不僅整體上學乖了,摩登起來了,善於標榜人權而不主動攻擊某些社會階層,其中一些國家還在不斷地給西方國家挑刺兒,製造威權復興的泡沫或假象。尤其是在有強人傳統的國家,威權正以世人對它的依賴和畏懼,沖淡那股固有的令人憎惡和反抗的氣味,這也向愛好自由民主的人們提出了新課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