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願

姚大願,字仲子,湖南平江人士,早年與弟姚大慈共同留學日本,接受新式教育,姚大願研習生物學。由於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有革命救國之新思維,隨即加入了同盟會,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參加各項革命活動及戰役。廣州黃花崗之役,姚家兄弟一齊上陣。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國成立,但不料袁始凱在京稱帝,且軍伐紛起,各霸一方,國勢日亂。國父孫中山先生,因而發動二次革命。

譚延闓是湖南的重要人物,是制憲自治的首倡者,但對於地方自治是持反對和猶豫態度的,他怕得罪北京政府和廣州政府,孫中山先生在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中,曾一再把譚延闓作為爭取對象,希望譚贊助護法,共同對付北洋政府。見譚延闓持“騎牆”態度,孫中山先生即派姚大願、姚大慈、柏文蔚、覃振等到湖南說服譚延闓。譚延闓終於通電錶示與桂系徹底決裂、明確回應孫中山的討桂戰爭,孫中山先生對於譚的轉變感到非常高興。任命譚延闓為北伐討賊湘軍總司令兼湖南省長。後孫中山因譚延闓不願出兵廣西,為重組軍政府出力,決定將譚驅趕下台,姚大願奉孫中山之命,回湘找各方活動,在平江發動兵變,配合趙恆惕將譚延闓趕下了台。但最終譚延闓在嚴酷的事實中受到教訓,順應時代潮流而選擇了追隨孫中山。

民國成立後,1927年朱培德任江西省主席時,姚大願出任省府秘書長。

姚大願、姚大慈參加南社湘集,詩文名燥一時,與醴陵傅鈍安、巴陵(岳陽)李澄宇(李洞庭)、及衡陽謝晉為“湘中五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