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神

一是,妥神之神即神仙之神。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的人民公園曾經有一專為軃神設立的“軃神樁”。 由此可見,解放前重慶的軃神還是很有“名氣”的,有“軃神樁”為證嘛。

妥神,重慶本土方言,一個已經淘汰出局的方言。但是,一經提及,上點歲數的人就會說:你說的妥神索,不就是現在說的雜皮,爛龍,天棒,耍娃,打滾匠嗎?對了,妥神就是這幾副“顏色”。 妥神,出生在舊社會。那些混跡於街頭市井的小混混,那些在社會上搓手槌的小流氓,市民便稱之為妥神。
妥神的形象很有特點,一目了然:一是吊兒郎當;二是遊手好閒;三是無事生非;四是結幫鬥毆。有了這四個標籤貼在身上,市民百姓見了妥神,多會避而遠之。在百姓眼裡,妥神好比瘟神。被妥神纏上了,那就是個“巴倒燙”,貓抓糍粑——脫不了爪爪,叫你半輩子不得安生。
有人考證過,妥神二字屬於誤傳。妥神的正確寫法應該是:神。軃神之軃,意思為“物下垂”。用今天的重慶話來說,就是吊甩甩,懸吊吊,很扣“吊兒郎當”的形象。只因軃字生僻,多人不識,口傳之後,誤為妥字,軃神便成了妥神。其實古人是常用這個軃字的。杜甫就有“江村野堂爭入眼,垂鞭軃腔凌紫陌”的詩句。《聊齋志異》里也有“軃袖垂髻,風流秀曼”一說。
妥神之神,筆者愚見,當有兩層含義。一是,妥神之神即神仙之神。妥神成天遊手好閒,卻有吃有穿,這不是神仙過的日子么?二是,妥神之神即神戳戳之神,意指神經不正常,行為不正經。“哪個正常人會去當妥神?”概言之,又想遊手好閒,又想過神仙般的日子,只有神經不正常的人才想得出來,是為妥神。當然,此乃猜測,姑妄說之,請姑妄聽之,不必當真。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的人民公園曾經有一專為軃神設立的“軃神樁”。人民公園前身名中央公園,1929年由川軍師長潘文華建成。蔣介石遷都重慶,重慶成為陪都,中央公園更名為中山公園。解放後,中山公園遂更名為人民公園。當時的中山公園,是渝中半島上唯一可供市民休閒之處,然軃神們也時時聚集於此,滋事鬧事,弄得一個公園烏煙瘴氣。為打擊軃神的囂張氣焰,當局特在公園設立“軃神樁”,以警示軃神,懲治軃神。由此可見,解放前重慶的軃神還是很有“名氣”的,有“軃神樁”為證嘛。解放後,軃神們開始“分流”,漸漸沒了氣候,人民公園的“軃神樁”也就退出了歷史舞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