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樂園

內容介紹

女主人公黛尼絲因父母雙亡在鄉村無法過活。(黛尼絲青年,弟弟一個是少年,一個是嬰孩)黛尼絲領著兩個弟弟從鄉村到城市投靠親人,被親人拒絕。黛尼絲因生活困境艱難,倒女士樂園百貨公司工作,工資有基本工資和提成,商品銷售多,工資就很豐厚,因此女士樂園售貨員工瘋狂地誘導顧客購買商品(當時,這是先例,現在這是普遍,家喻戶曉)。女士樂園老闆穆雷,剛開始是與一賣布的小商鋪女老闆結婚,老闆娘死後穆雷繼承其店鋪,並由於善於經營擴大了布店的經營範圍布店裡賣衣服(在當時布店只賣布,衣服店只賣衣服,帽子店只賣帽子,鞋店只賣鞋子,雨傘店只賣雨傘......布店裡賣布衣服是很出奇的)接下來由於資本的不斷增加原來的布店不斷地擴大經營範圍,最後建立女士樂園百貨公司,因此必然也就把過去的老式的單項的經營方式的小店鋪擠垮使其破產關門。女主人公黛尼絲的親屬就是一家小店鋪的老闆,因為生意蕭條陷入困境,所以只請了黛尼絲與兩個弟弟吃一頓晚餐就將其趕走!.......黛尼絲因要維護自己與兩個弟弟的生計,在女士樂園工作很賣力,但是由於到了女士樂園百貨公司的銷售的淡季(夏季),女士樂園為減少成本變相裁員(遲到幾分鐘,去結賬吧,上班打瞌睡,去結賬吧,因此女士樂園員工人心惶惶!),黛尼絲由於是新雇員也被不合理的解僱,使其生活又陷入困境,其險些淪為妓女,後被好心的邊琳破產的雨傘店店主僱傭。而穆雷為了擴充女士樂園建築面積把相鄰的雨傘店的房子買了下來,老雨傘店店主房屋租期未到拒絕搬走......期間穆雷喜歡上了黛尼絲,並與其有情人終成眷屬!資本家好像喜歡那個女子就又可能得到那個女子(魔獸里有一句話很經典,世間萬物均可買賣) 《女士樂園》是資本主義早期發展的真實寫照,很經典,資本主義的魅力所在,個體資本通過競爭擊敗一切競爭對手最後勝利,資本統治一切,壟斷!

作者介紹

左拉(Emile Zola)1840 年4月12日生於巴黎。19世紀後半期法國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自然主義文學理論的主要倡導者,一生寫成數十部長篇小說,代表作為《萌芽》。
左拉的創作和世界觀充滿矛盾:一方面對現存的制度進行毀滅性的批判,一方面又對資本主義社會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他的創作從理論到實踐都有其特色。早期作品短篇小說集《妮儂的故事》(1864)、長篇小說《克洛德的懺悔》(1865),脫不開對浪漫主義作家的模仿。後來,他對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逐漸產生濃厚興趣。在泰納的環境決定論和克羅德·貝爾納的遺傳學說的影響下,形成其自然主義理論:主張以科學實驗方法寫作,對人物進行生理學和解剖學的分析;作家在寫作時應無動於衷地記錄現實生活中的事實,不必攙雜主觀感情。但在左拉身上,自然主義、現實主義兩種傾向兼而有之。
他受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啟示,創作一套長達600萬字、由20部長篇小說構成的巨著《魯貢——瑪卡爾家族》,反映了法國第二帝國時代社會各方面情況。描寫罷工鬥爭的《萌芽》和反映普法戰爭、第二帝國崩潰、巴黎公社起義的《崩潰》最為重要。他還寫了三部曲《三城市》、《盧爾德》(1894)、《羅馬》(1896)、《巴黎》(1898),以及《四福音書》中的前三部:《繁殖》(1899)、《勞動》(1901)、《真理》(作家死後的1903年出版),第四部《正義》尚未完成。左拉因煤氣中毒而逝世於1902年9月29日。他的《小酒店》、《娜娜》、《金錢》、《婦女樂園》亦十分著名。
1908年,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以左拉生前對法國文學的卓越貢獻,為他補行國葬,並使之進入偉人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