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肯試驗

奎肯試驗

奎肯試驗(Queckenstedt)又稱壓頸試驗,指腰穿時壓迫頸部觀察腦脊液壓力的變化。壓迫頸靜脈可使顱內靜脈壓升高,而腦脊液回流受阻,導致顱內壓升高。僅適用於脊髓病變或疑有橫竇阻塞者。

目的

因為頸椎病的椎間盤變性,彈性減少,而向四周突出,進入椎管的部分壓迫脊髓,或繼發的骨刺與突出的椎間盤組成混合物壓迫脊髓。對於有脊髓症狀的患者,套用這種方法的目的是通過判斷蛛網膜下腔有無梗阻及梗阻程度,來了解脊髓是否受壓以及受壓程度,以作診斷參考。

①通暢者多為脊髓變性病變。

②部分梗阻者多為頸椎病。

③完全梗阻者多為腫瘤引起。

原理

因為腦脊液自側腦室、第三和第四腦室的脈絡叢及腦室膜的細胞產生,由側腦室經室間孔入第三腦室,通過導水管入第四腦室,再經正中孔及外側孔流入蛛網膜下腔(腦和脊髓的蛛網膜下腔連通),由蛛網膜吸收回流至靜脈,經頸內靜脈返回右心。

正常人當壓迫頸靜脈時,腦脊液因為回流受到障礙,壓力立即上升,10秒以後達200~300mm水柱。解除壓迫後,壓力即迅速下降到原來的水平,所需時間也是10秒。由於腦和脊髓的蛛網膜下腔是相通的,故通過腰椎穿刺針接一個計壓管即可測出壓迫頸靜脈時腦脊液壓力的變化。

方法

①腰椎穿刺後,測出腦脊液的最初壓力並記錄。

②用指壓法或用血壓表氣囊止血帶壓迫法,壓迫頸靜脈以觀察壓力的變化及變化的速度。套用血壓表氣囊加壓時,其氣壓不能超過60毫米汞柱,每增加其壓力

10毫米汞柱時,記錄一次腦脊液計壓數。套用指壓法是,每隔5~10秒鐘記錄腦脊液計壓數一次。壓迫頸靜脈後如果壓力不升則表示穿刺以上的部位有完全梗阻。如果解除壓迫,腦脊液壓力繼續上升,或不能及時回到原來的水平,則表示有部分梗阻。

指壓法可分別壓迫左右頸內靜脈,或同時壓迫兩側頸內靜脈,以觀察其壓力變化情況。如頸後伸或向一側彎時有梗阻現象,對診斷頸椎病有特殊的意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