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谷山(山東省)

夾谷山(山東省)

夾谷山簡稱谷山,又名天台山、天目山,因山頂有近似圓形的崮頂,俗稱磨盤山,山勢險峻,綠水環繞,風景獨秀。其東北不遠還有一小山名夾兒山,同樣風景秀麗,與夾谷山構成母子相偕之美。

“齊魯會盟”之處
夾谷山不僅風景幽勝,且具有極為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早在2003年,郭明泉教授就連續兩次登山考查,並著文提出,夾谷山就是春秋時代孔子所主持的齊魯夾谷之會的上演地。央視近日熱播的電視劇《孔子》中,就有“齊魯夾谷之會”的一場戲。夾谷會上,孔子面對心懷殺機的齊侯及其張牙舞爪的部下,以《周禮》為武器,喝退群凶,慷慨陳詞,果敢應對,及時地保護了魯公的安全,維護了魯國的尊嚴和正當利益,表現出孔子的大智大勇。夾谷會上孔子的壯舉,完全打破了齊人“孔丘知禮而無勇”的錯誤估計,彰顯了孔子“仁者必有勇”的浩然氣概。郭明泉說,歷史上以孔子為主角的這場熱戲,正是在我市北部的夾谷山之巔唱響的。之所以這樣講,決非飾美竊譽,而是於史有徵,且於今正應予以光而大之的。
郭明泉說,《春秋》《左傳》對夾谷之會有此記載:十年春,王三月,及齊平。夏,公會齊侯
夾谷山(7張)於夾谷。公至自夾谷。齊人來歸鄆、歡、龜陰田。而《左傳》對夾谷之會敘之甚詳:
十年(公元前500年)夏,公會齊侯於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於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乾盟,兵不逼好。於神為不祥,於德為衍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據辟之。
將盟,齊人加於載書曰:“齊師出竟,而不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孔丘使茲無還揖對曰:“而不反對我汶陽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齊侯將享公,孔丘謂梁丘據曰:“齊、魯之故,吾子何不聞焉?事既有矣,而又享之,是勤執事也。且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而既具,是棄禮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棄禮名惡,子盍圖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
齊人來歸鄆、歡、龜陰之田。齊魯夾谷之會,影響非凡,在《春秋·公羊傳》和《穀梁傳》等其他文獻中也都有所記載。[1]
專家細說緣由
當然,夾谷究竟在哪裡,史學界也早有爭議,郭明泉教授經多方查證認為,夾谷山就是我市齊村鎮的夾谷山。其理由之一,是夾谷山上有清同治年間嶧縣即用知縣孫承薪撰寫的碑文,明確記述這裡是“孔子相魯君會齊侯於此也”。建國前幾個版本的《嶧縣誌》對此都有明文記載。
其二,古代國君會盟都要選擇於兩國的交界處舉行。根據古地理圖來看,我市的夾谷山正是地處齊魯之界,夾谷山西邊不遠的薛國是齊國孟嘗君的封地,山前的古孟壤城亦稱齊侯城,但夾谷
夾谷勝景山周邊的滕國、小邾國均為魯國的附庸。當時齊國強大,對魯國懷有貪慾之心,為發揮地緣優勢,孔子必然要選擇一個於魯相對安全的地方與齊結盟,夾谷山當是首選。
其三,2500年前的夾谷山,當時碧水縈繞,東、西、北三面環山,森林密布,野生動物繁多。從山巔南望,遼闊原野盡收眼底,大有登泰山瞻魯台觀魯之感。這裡又是魯國貴族的狩獵遊玩之場,也是孔子父子經常活動的地區之一。夾谷山東50里君山抱犢崮滄浪淵系孔子聞歌處,孔子的父親陬叔紇,在公元前563年魯國幫助晉國攻打?陽城時,用雙手托起城門,立下了汗馬功勞,而?陽城就在夾谷山以南。到了孔子時期,魯國已經走了下坡路,魯昭公流亡在外,客死他國,國內季氏擅權,家臣鬧事。剛從齊國返回的孔子,審時度勢,要想振興魯國,非常想與強大的齊國重新修好,故選擇自己所熟悉且風景幽勝的夾谷山與齊國談判結盟,是一個十分理想的所[1]在。
夾谷山歷史文化開發指日可待
在夾谷山開發者的引導下,考察組一行在夾谷山頂上找到了不少殘缺的碑碣,有一塊碑橫臥山巔,碑文正是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嶧縣即用知縣孫承薪撰寫的《游山記》,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碑文如下:
環嶧皆山也,而夾谷之名特著,縣誌以為(孔子)相魯君會齊侯(於此也),所謂地以人傳者(焉)。歷代以來,土人避兵者多有遺蹟,蓋其險峻足恃也。鹹豐八年,皖匪始至。九年四月又復大至,荼毒之慘,誠不忍言。於是附近紳民約修此山(慎先劉)君倡議出資,又共推伏庵董先生為公正,鑿池于山北石壁下,雖大旱不涸。厥後南匪屢次北竄,賴以全活者數千百家,雖曰天數使然,要亦山靈之呵護也。況乎本地(土棍)乘間四(起),合邑圍寨(下缺2字)余處,遇賊害者十之四五,而此山無恙;被賊制者十之三四,而此山無恙;(下缺6字)被賊(下缺一字)者十之二三,而此山又復無恙。而且龜黃雲谷積料(下缺2字)等處無非棍匪出沒(缺7或8字)仇敵之區,而依夾谷以為固者,卒於無恙;嗟乎!是誰之力與?曰:眾心齊(下缺5字)經營籌劃,公正有焉。公正曰:不然,運也、命也,皆虛渺而無憑者也,列

夾谷山夾谷山

藩、峻壁壘、懸崖千仞為吾儕之保障者,微山靈其誰與歸?鹹豐十一年冬,明道憲按臨,指此山為中流砥柱,信不誣也。是為記。道光癸卯科舉人即用知縣孫承薪志,大清同治三年十月中浣。
目前,夾谷山旅遊開發者熱情甚高,雄偉的塔吊經過艱難運送已經矗立山頂,北部盤山路初步建成,索道規劃也已作出。但他們對這座巍峨大山的文化內涵尚欠研究,開工前未及進行文化論證,一些人不僅對齊魯會盟的歷史認知和文物保護不足,還將三十八里之外的雲谷山與此夾谷山誤為一體。針對此種狀況,郭明泉教授和源泉文化創意工作室的的專家學者對如何加強自然生態和珍貴文物的保護,深入發掘夾谷山的歷史蘊涵,提升夾谷山旅遊區的文化品位,加強夾谷山南麓古孟壤城以及齊村翰林府第的研究,初步提出了夾谷山歷史文化開發的總體構想。
日前,郭明泉教授邀請了曲阜師範大學教授孔學專家駱承烈先生,在有關領導和專家學者的陪同下對夾谷山進行了實地考察論證,並擬成立“棗莊市名山文化論壇·夾谷山文化研究會”,夾谷山作為“齊魯會盟”之處,將向世人揭開她神秘的面紗,成為我市的又一處遊覽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