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行走第一人

下午一點三十三分,神舟七號返回艙門關閉,航天員出艙執行太空行走任務開始。 四點四十八分,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開始了。 四點五十九分,翟志剛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

空行走第一人
人類首先太空行走由蘇聯完成。
1965年3月18日,蘇聯太空人列昂諾夫完成了人類太空史上的壯舉——太空行走,成為太空行走第一人。
1934年5月30日,列昂諾夫出生於蘇聯克麥羅沃州利斯特維揚卡市,現在是退役的俄羅斯太空人,空軍將軍。
1960年,列昂諾夫入選蘇聯第一批太空人的20名空軍飛行員之一。他的首次太空行走原定在“東方11”號任務中,但是,這次任務被取消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首次太空行走在1965年“黎明2”號任務中完成,他在艙外總共活動了12分鐘。
當年3月18日,他穿上白色太空衣,首次太空“出艙”,飄出飛船5.3米,這也是安全索的最大長度。他落在飛船的頂部,在那裡停了幾分鐘,最後將自己拉回到飛船入口。
此時他發現,太空衣像氣球一樣膨脹了起來,他無法鑽進艙門。無奈之下,他只好打開閥門,放出太空衣中的空氣,將壓力降低了一些,才成功地返回艙內。
美國首次出艙在蘇聯後面。
1965年6月3日, 雙子星座4號飛船發射,進行雙子星座計畫的第二次載人飛行。這次飛行任務由太空人懷特和麥克迪維特承擔,飛行時間提高到5天。在繞軌道第三圈時,懷特按預定計畫在夏威夷上空打開艙門,進入了開放空間。他身上連了一根長索,利用小型機動系統,最遠時離飛船約3米左右,除身體有些鏇轉外,一切均正常。他在艙外共活動了約21分鐘。此次飛行,他們還進行了科學和技術實驗,醫學測試,利用彈力器來維持肌肉的彈性,拍攝了許多艙外活動和地球大氣的照片。由於飛船上的計算機失靈,原定飛行121圈的任務沒有完成,只飛行62圈,於1965年6月7日返回地面。

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

 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七日下午四點五十九分,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成功返回軌道艙,這標誌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成功完成。下午一點三十三分,神舟七號返回艙門關閉,航天員出艙執行太空行走任務開始。隨後翟志剛和劉伯明兩人開始穿艙外航天服,三點二十左右,兩人全副武裝,其中擔任出艙任務的翟志剛身著國產“飛天”艙外航天服,劉伯明則身著俄制“海鷹”艙外航天服。
三點四十,兩人將艙外航天服逐步加壓,而軌道艙則慢慢泄壓,直至逐步接近真空狀態。四點十六分,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發出出站指令。差不多同時,軌道艙第一次泄壓完畢,艙內氣壓由一個標準大氣壓降至七十千帕,當艙內氣壓降至兩千帕時可滿足航天員出艙條件。
四點三十三分,飛控中心發出指令:“神舟七號,打開軌道艙門,按程式啟動出艙”。
四點三十四分,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開始出艙,在劉伯明的幫助下,翟志剛一隻手固定身體,一隻手將軌道艙門解鎖,緩緩打開艙門,整個開門過程持續十多分鐘。
四點四十四分,翟志剛開始出艙進入太空,他向地面報告:“神舟七號已出艙,身體感覺良好,向全國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問候。” 潔白的航天服上,鮮艷的五星紅旗格外醒目。
四點四十八分,翟志剛在太空邁出第一步,中國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開始了。劉伯明上身出艙,遞給翟志剛一面五星紅旗,翟志剛向著鏡頭揮動,指控大廳里掌聲雷動。
在翟志剛的太空行走過程中,身上始終有兩條安全繫繩與母船相連,每一步操作之前,他都要先在艙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繫繩的掛鈎,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變位置。
經過十分鐘的太空漫步後,四點五十八分,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發出指令:“神舟七號,返回到軌道艙”。
四點五十九分,翟志剛結束太空行走,返回軌道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