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十占通城縣城

七月,太平軍在岳州失利,廖二撤出通城,退守崇陽。 閏七月初二日,一部撤入通城,占領縣城。 鹹豐五年(1855)六月,太平軍丞相萬某率部由義寧州入通城,奪取縣城。

太平軍十占通城縣城
張帆部東征武昌,首占縣城
清鹹豐二年(1852)十一月初三日,東王楊秀清所屬張帆部攻克岳州,鏇即水陸並進武昌。陸路萬餘人取道通城,占領縣城,初七日離縣。
石貞祥策應武昌,二占縣城
鹹豐四年(1854)二月,太平軍為策應武昌戰事,先遣石貞祥、林紹璋分兵兩路,阻遏湘軍東下,石貞祥部由崇陽向通城進發,清軍按標營千總馬某率部往崇陽大沙坪堵擊,戰敗。十六日,江忠源率清軍援師於上峰嶺谷接戰,太平軍大部突進,占領通城縣城。縣署官吏奔逃不及,紛紛投降。太平軍留廖二任通城監軍(相當縣令),大部開向平江。廖二在通城縣出榜安民,建立鄉里政權,設定門牌,通令富戶按期交納糧餉,縣境安定。
曾國藩為打通增援武昌的陸路通道,檄通山知縣陳景雍北攻通城,與胡林翼夾擊太平軍。同時調湘軍王珍部攻打蒲圻羊樓司。三月初七日,王珍部在羊樓司被太平軍擊潰。陳景雍由藕塘先至通城縣城,撲城失敗,陳被太平軍陣斬。初十日,太平軍收復岳州。胡林翼聞報往援,留副將塔其布負責通城戰事。塔其布移營城西南古龍山,暗設伏兵。太平軍不知底細,突入塔其布營,見帳幔空空,人跡杳無,方知中計。正待撤退,湘軍伏兵四起,義軍大亂,死傷數百人,奪路退入崇陽縣境。
廖監軍回師南進,三占縣城
鹹豐四年(1854)三月二十七日,太平軍攻克湘潭,塔其布撤軍增援。四月初,廖二乘通城防守空虛,回師南進,直薄城緣,守城湘軍一觸即潰,太平軍再度占領縣城。四月初五日,林紹璋部在湘潭分道突圍。一路越過鄂、贛邊界的苦竹、南樓二嶺退入通城,與廖二部匯合。十六日,兩部合師攻平江上塔市,為清軍林恩源部阻擊,失利退回通城。林恩源、江忠淑等不敢貿然深入,便約同通城士紳熊繼初(綽號季八)、胡大錫、徐德修等地方團勇共1,000多人,駐九嶺關與太平軍對峙。此時,通城農軍毛友黃部,正駐守馬港、琉璃坳、王家坊一線。某日,毛友黃、趙紀炳、吳鬧三等農軍頭領,約定監軍廖二於次日凌晨合擊九嶺官軍、團勇。毛令五更造飯,整裝出發,由杉木坳進升谷壠、城隍殿,過盧家塅,偷襲九嶺關。恰值南鄉團練頭目徐德修率500多人分駐九嶺關外三石屋,嚴密戒備,毛等因無在三石屋作戰準備,此時猝然相遇,雖全力出擊,仍難取勝。毛望廖二援師速到,不意廖部行至苦竹坳,亦遭阻擊,被迫回師。毛孤軍奮戰,力薄難支。毛戰死於下石井,餘部退入縣城。
五月,江忠淑部移駐錫下畈、團山等處,圍困縣城,令吳以臨督勇攻城。一月內,兩軍發生大小戰鬥20多次,官軍次次敗北,太平軍陣斬吳以臨,固守縣城。六月,知府趙璞山帶兵勇來援,與江合軍攻城,久戰不克。七月,太平軍在岳州失利,廖二撤出通城,退守崇陽。
曾天養戰死岳州,退軍四占縣城
鹹豐四年(1854)七月十八日,太平軍將領曾天養在岳州陣亡,部眾血戰突圍。閏七月初二日,一部撤入通城,占領縣城。陳鑒源率湘勇奪城,太平軍退出。九月,太平軍攻入崇陽縣城,乘勝攻取通城境內沙堆等處,把總許紹棠勇進剿,太平軍預為埋伏,等許軍進入伏擊圈後,四起圍殺,全殲許紹棠及其丁勇百餘名。自此,官軍、團練閉門守城,不敢輕舉妄動。
鍾廷暄進軍湖南,五占縣城
鹹豐五年(1855)三月,燕王羅日綱(又名羅大綱)第三次攻克武昌,分兵取道崇陽、通城,進攻湖南。三月十四日,太平軍丞相鍾廷暄率部與通城農民軍圍攻縣城,官軍、團勇憑滾木擂石頑抗,農民軍首領趙紀炳率眾冒箭雨,架梯登城,打開東門。官軍驚亂,奪南門逃走。太平軍和農軍追殺,激戰一日,斬千總羅登魁、世襲把總胡肇元、從九職李集賢、副團總趙錫圭等,殲兵勇3,000多名,繳獲大批糧草器械。
通城紳士黎立祖、李景湖等收集敗勇,聯合臨湘知縣姚榮卿所率團勇,進攻駐花涼亭,妄圖奪城。鍾廷暄獲悉率部奔襲,重創團勇後,於十六日至二十日進上塔市,與何忠駿、李元浚部官軍激戰失利,指揮田士林、徐大志被浮,遂退守縣城。四月底拔營入贛。
萬丞相由贛入鄂,六占縣城
鹹豐五年(1855)六月,太平軍丞相萬某率部由義寧州入通城,奪取縣城。八日,萬親領大部突襲駐紮北港的臨湘團勇,陣斬臨湘知縣姚榮卿。七月中旬,萬時軍蒲圻,任楊某為監軍,留守通城。楊張榜安民,在四鄉建立政權,組織鄉民選舉官員,授中選者以司馬、旅帥等職。八月,鍾廷暄襲贛州失利,折返通城,與楊共守縣城。九月五日,布政使銜羅澤南部尾追而來,抵縣城外九宮山紮營。羅澤南即檄平江知縣何忠駿合擊通城。太平軍調崇陽桂口守軍8,000餘人,已在城西築大木城待敵。六日,清軍縱火焚燒木城,太平軍由西門退入城內。何忠駿部抵縣城的錫下畈安營,與羅澤南軍聯合攻城。太平軍炮擊清軍,殺傷甚眾。羅澤南督軍冒死反撲,太平軍糧盡彈絕,以磚石抗擊清軍,傷亡數百,農民軍首領趙紀炳戰死,縣城失守。
石達開解武昌圍,七占縣城
鹹豐五年(1855)十月下旬,翼王石達開為解武昌圍,“圍魏救趙”,揮師江西。麾兵數萬取道通城,駐沙堆、闊田等處。通城護理縣事熊繡、團總熊繼初聞訊,急調兵勇1,000多人,並約平江的河、李、方、黃4營官兵,前往闊田迎戰,遇太平軍前部,太平軍退。某日,太平軍大部趕到,雙方激戰於沙坪畈,官軍敗退縣城,太平軍四面圍攻,從早到午,盡奪官軍城外營地,斬熊繡、平江拔貢李元浚兄弟。城破,團總熊繼初見勢不妙,快馬單騎出城,從歐貞洞山路逃往平江。
十一月十四日,太平軍仍留監軍楊某守城,大部繼續東進,奪義寧州,進逼南昌,湘軍尾追,欲牽制太平軍。江忠濟率湘軍由臨湘進攻通城,監軍楊某率部退入崇陽境內,江以重兵駐營古龍山、黃泥坳,聯10多營鎮守縣城。
何名標迂迴作戰,八占縣城
鹹豐六年(1856)初,石達開部與清軍相持於袁州、萬載一帶。三月,石達開為斷湘軍糧道,命檢點何名標率軍入通城,與官軍接戰。四月,何率部復入通城,聯10多營攻城。四月四日,大雨如注。何軍緊圍縣城,官軍設在城頭的火炮因彈藥被雨淋失靈。何軍先鋒趁機突入清軍後營放火,大軍乘勢掩殺,江忠濟全軍覆滅,江被斬於九房門(今食鹽倉庫處)。縣城既克,軍民祝捷,貼出對聯,嘲諷官軍:“平日逞梟雄,塔崩羅破江山敗;一朝露馬腳,星隕鼎遷季八逃”。上聯指塔齊布被英王陳玉成在黃梅一槍刺中面頰,差一點喪命,羅澤南在洪山中彈喪命,此次江忠濟又死於刀下;下聯指副團總趙錫奎、胡大錫如殘星墜毀,徐鼎新也早在升谷壠斃命,只有團總熊繼初遁逃。
何部克復通城後,派兵與通城農民軍合守臨湘、通城邊界,連營20里。湖南巡撫駱秉章急調人馬防堵。五月,同知曾國華率湘勇由武昌來通城,何部主動撤出縣城,軍鋒指向岳州。曾軍尾追。
張庸忠緊躡敵蹤,九占縣城
太平軍將軍張庸忠,趁曾國華部拔營離開,即率兵再占縣城,委監軍劉某守城。在縣境四處設關卡防守,重建農民政權。
十月,道台王珍帶官兵進剿通城,遣同知張運蘭為前部,進駐北港方家塅。太平軍將軍張庸忠率部前往北港迎戰,遭官軍伏擊,張陣亡,軍士死傷數百,餘部敗退藥姑山。監軍劉某連夜率守城部撤至崇陽,官軍入城,委訓導沈玉田署理縣事士紳胡大錫重設團防總局,清剿潛伏的太平軍將士。
鹹豐九年(1859),太平軍又入湖北邊境,省巡撫即通令各縣團練防堵。通城知縣傅詩乘機設局捐輸,委紳士傅協中、樊登雲等四處搜刮民財。農民受壓太重,倍加思念太平軍。通城等縣農民紛紛到蘇州,要求太平軍再次回師湖北。
李秀成西征武昌,十占縣城
鹹豐十一年(1861)五月,李秀成率西征南路軍50餘萬眾,由贛入鄂,遣將軍伍某統兵數千,從義寧入通城,分兵3路猛攻苦竹、南樓2嶺官軍碉卡,殲官軍、團勇百餘人,由石坪塅、南虹橋進逼縣城,守城清軍聞風鼠竄,伍部入城。
六月初,已革道台李元度帶團勇攻城,伍部復退義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