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丘鎮

太丘鎮

太丘鎮,河南永城下轄鎮,位於永城西北25公里處,北緯N34°06′28.85″ 東經E116°17′56.54″。西隔永城境虬龍溝(永城境內稱臥龍溝)與夏邑縣的北鎮,胡橋鄉相望。全鎮轄20個行政村、108個自然村、187個村民組、3.6萬人、4.8萬畝耕地。全鎮地勢平坦,輪廓呈長方形,土質為青沙兩合土,有“銀太丘”之稱,平均海拔32米,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蔬菜、西瓜、棉花、桐木、楊木等。地下儲存有豐富的地下水和無煙煤等礦產資源。 太丘鎮境內有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太丘生態民俗文化旅遊景區。太丘歷史悠久,文化厚重,鎮區內有永城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太丘古城遺址、老君堂、太丘神社遺址等,陳寔廉政文化主題公園。 2017年國家園林城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太丘鎮 太丘鎮

夏商時為元國,與及國為鄰

西周初年至戰國末期為宋國神社“太丘社”聖地,確切位址位於太丘漢故城南4里丘廟村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太丘生態民俗文化旅遊景區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太丘生態民俗文化旅遊景區

西漢設敬丘侯國,屬於沛郡,東漢明帝改為太丘縣,屬沛國。

全國愛衛辦頒發的――國家衛生鎮 全國愛衛辦頒發的――國家衛生鎮

西晉廢太丘縣,併入酇縣。

元至元二年(1265年),“酇縣入永州,降永州為永城縣”。

太丘民俗文化鄉村游 太丘民俗文化鄉村游

1960年太丘人民公社成立,1982年改為太丘鄉,2007年12月12日撤鄉設鎮。

行政區劃

太丘鎮 太丘鎮

全鎮轄20個行政村,195個村民組,(太丘、劉樓、崔樓、齊閣、後韓莊、丘廟、洪莊、吳圩、張牌坊、曹廟、杜莊、黃橋、洪小樓、丁莊、萬廟、胡小廠、石莊、石槽、許河、六灣),97個自然村32600人,40539畝耕地。

經濟發展

太丘鎮 太丘鎮
太丘文化廣場 太丘文化廣場
太丘創意文化園 太丘創意文化園

經過60年的建設和發展,太丘鎮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實力大增。2008年底,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6.7億元,財政收入完成35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 到4000元。

農業

太丘鎮 太丘鎮

太丘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太丘早熟西瓜已有400餘年的種植歷史。主要產地是該鎮齊閣村的黃寨自然村,以其個大、價廉、上市早(每年4月下旬上市)、沙瓤、皮薄等特點,久負盛名,成為太丘鎮乃至永城市一大名優特產,已占永城市早熟西瓜80%的份額,銷售市場供不應求。

工業

太丘鎮 太丘鎮

白鴿麵粉:莊村白鴿麵粉有限公司生產的“白鴿”牌饅頭、麵條、餃子專用粉,日產300噸,以其勁道、爽滑、耐煮的特點,深受消費者青睞,產品遠銷浙江、江蘇、福建、廣西、上海、內蒙古、越南等省市、自治區、國家。

張牌坊粉條:太丘鎮張牌坊村大洪莊加工粉條有悠久的歷史,全村400多戶村民幾乎家家戶戶加工粉條。該村粉條採用優質紅薯粉經過多道傳統及現代工藝加工而成,以其爽滑、筋道、耐煮、不牙磣而遠近聞名,深受消費者好評,成為該鎮以及鄰近鄉鎮民眾日常消費和饋贈親友的佳品。

優質小麥麵粉基地 優質小麥麵粉基地
農畜業 農畜業

杜莊“十里香”小磨香油:該鎮杜莊村“十里香”小磨香油,精選優質白芝麻用小石磨碾制而成,歷史悠久,加工工藝獨特,以其香味濃厚純正,油體金黃剔透而遠近聞名,杜莊香油尤其是杜氏兄弟加工的香油更是人們逢年過節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是太丘四大名優特產之一。

社會發展

醫療衛生

新農合覆蓋率達98%;新建了鎮衛生院門診樓,病房樓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5%,文化、教育、民政等建設都有較大發展。該鎮從1999年開始,已連續九年被商丘市、永城市評為計畫生育先進單位,成為商丘市計生工作的一面旗幟。該鎮連續四年被商丘市、永城市評為平安建設先進單位,社會大局穩定,民眾安居樂業;基礎設施大改善。

太丘街景 太丘街景

教育

該鎮先後投資240多萬元,新建了兩所中學和12所村國小教學樓,並對全鎮各中國小校的危房進行了全面修繕,使師生有一個舒適、安定的學習環境。該鎮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全鎮國小入學率達100%,國中入學率達100%,國中升入市重點高中、中專的學生年年創新高,跨入我市先進行列;人民生活大提高。

基礎建設

黃橋風光 黃橋風光

該鎮在市交通局的支持幫助下,加大了公路建設力度,太麻、苗太、薛蔣路太丘段相繼建成通車,全鎮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聯通、移動鐵塔高聳入雲,通訊條件十分便捷。汽車站、加油站、幼稚園、敬老院、文化廣場、衛生院、中國小校等基礎設施點綴在這座日趨繁榮的千年古鎮上,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居住環境

太丘鎮榮膺國家級AAA級景區 太丘鎮榮膺國家級AAA級景區

太丘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洗衣機、電冰櫃、彩電、空調、電腦等高檔家用電器,已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民眾住房大大改善。大部分農民告別了住了幾輩子的土坯房,建起了具有現代氣息、寬敞明亮的磚混結構新樓房。

地方曲藝

民俗表演“豫東大鼓書” 民俗表演“豫東大鼓書”
太丘鎮 太丘鎮

太丘鎮地方戲曲主要有以豫劇、永城大鐃、永城清音、豫東琴書、豫東蓮花落、柳琴戲、墜子書為主,

永城市柳琴劇團表演的《太丘令》 永城市柳琴劇團表演的《太丘令》

2017年2月太丘鎮人民政府以一代廉吏陳寔(太丘長)的故事改編成大型古裝柳琴戲的形式參加了第七屆黃河戲曲文化節決賽。

歷史文化

太丘中學 太丘中學
太丘鎮 太丘鎮

一代廉吏陳寔(公元104年—公元187年)人稱文苑先生,今河南省長葛市古橋鄉陳故村(東漢時屬潁川許縣)人。東漢桓帝時任太丘長,古時人稱陳太丘,他為官清正廉明,理政有方,秉公辦事,心地寬厚,善於以德感人,留下了“陳寔遺盜”的千古美談。膾炙人口的《梁上君子》歷史成語典故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頌。太丘八景”聞名遐爾。清朝末年,捻軍血戰太丘,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抗日戰爭年代,日本侵略者在太丘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太丘慘案”,遭到屠殺的太丘百姓近千人;淮海戰役太丘戰鬥中,李春堂等16位革命先烈為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而長眠於此。

陳寔生於東漢和帝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他自幼聰穎好學,稍長做都亭佐,都亭即古代城郭附近的亭舍,也就是做輔佐都亭的小吏。縣令鄧邵發現他勤奮好學手不釋卷,於是就推薦他到太學學習。學習期滿,先後出任潁川太守督郵、西門亭長,又轉任該郡功曹(負責總務的官員),後補任為聞喜縣(在今山西省)縣長,旬月(時間很短)因母喪離職,鏇復任太丘長,即到今天我們永城西北的太丘任縣長。太丘,春秋時名犬丘,西漢時以此為治所建敬丘侯國。東漢明帝時改敬丘為太丘,桓帝時陳寔任太丘長。《後漢書·陳寔傳》記載:在任期間,他修德清靜,百姓以安,鄰縣入戶歸附者甚眾。南朝劉義慶主編的記述漢末魏晉時期名人軼事的《世說新語》、明清《永地縣誌》和太丘當地都記載或流傳著陳寔在太丘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勸農耕織 廉潔奉公

陳寔赴太丘上任,居家坐牛車而來,隨車帶有彈棉花弓、紡車等日常生活用具。後老牛產了小牛,他認為小牛是吃太丘當地的草料長大,堅持將小牛上交官庫。相傳他還讓夫人坐上牛車帶上花弓、紡車,勸農耕織勤勞持家。至今太丘還傳頌著這樣一首民歌:

漢吏盛傳陳寔公,牛車共挽帶花弓。牛生一犢仍歸庫,雅化德風千古稱。

太丘鎮 太丘鎮

誠信為本 嚴守法度

《世說新語》方正篇記載這樣一個故事:“陳太丘與友期行(相約而行),期日中(相約中午)。過日中,太丘捨去(離開不等),去後乃至。元方(陳寔的大兒子,名紀)時年七歲,門外戲(玩耍),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捨棄離開)。’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不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道歉),元方入門不顧”。

此故事是說,陳寔和朋友相約一天中午同去辦事,時逾中午朋友不來,陳寔毅然不等而去。朋友過午而至,質問陳寔的大兒子元方,家父為何不等?元方義正詞嚴地告訴他:“你不守信用理應如此”。後人作律詩《陳太丘與友期》贊曰:

千金一諾重如山,萬物初開誠為源。事者有期須事事,言之無信莫言言。日中人去休目真目,時過我來應愧顏。君看陳公化盜處,長留圭臬在人間。

“圭臬(gui nie)”即圭表,此喻準則、法度。東漢時,陳寔被美譽為“循良吏”,“循良吏”即指遵守法度有政績,人民讚揚的官吏。

執法如山 主次分明

《世說新語》政事篇還記載陳寔這樣一件事。說的是:陳寔做太丘縣長時,有強盜殺死了一個財主,他帶人前去追捕。半路上又聽報有一個女人生下嬰兒拋棄不養,他立即回頭處理棄嬰一案。主簿指責他:“盜賊殺人的案件重大,應該先去查辦”。陳太丘說“盜殺財主,何如骨肉相殘?”陳寔急救平民嬰兒的行動成為千古佳話。

梁上君子 源於太丘

太丘鎮 太丘鎮

“梁上君子”的故事自東漢以來人們樂於稱道且遠播海內外,這一知名的典故源於陳寔沒有任何疑問,但是它究竟發生在何地卻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此典故就源自陳寔在太丘任上;一說發生在陳寔的故里。究竟孰是孰非,讓我們來看一下《後漢書·陳寔傳》中的敘述:“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實陰見(暗地看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跪拜於地請求治罪)。實徐譬(教導)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hui,贈送)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

此故事說的是有一小偷夜入陳寔家中躲房樑上準備行竊,陳寔入房暗暗地看見了,於是他招呼子孫嚴肅地教訓道:“做人不可不自勉勵,不善的人未必生成就是壞人,後來養成了惡習,梁上君子就是這類人啊!”小偷大驚,立即跳下來叩頭認罪,陳寔又訓導他說:“看你的模樣不像壞人,或者是家庭貧困造成的吧。”接著就讓家人送給他兩匹絹布,從此全縣再無盜竊。

我們從陳寔在太丘上任趕牛車勸農耕織來看他是帶著家屬來太丘任職的,他招子孫訓誡是屬實的;二則陳寔辭職返里不久即黨禍纏身,他為眾人開罪自投監獄坐牢達20年之久不可能遇盜;三則他訓導“梁上君子”之後,再無盜賊。陳寔回故鄉,無論入獄前後皆為平民百姓,如有此舉也不會影響全縣無復盜竊。所以陳寔只有身為太丘長才可能有此義舉,對全縣也才能有如此大的影響。最後,清末邑人呂永輝《太丘八景》之一《陳廟霜松》詩中有“化盜仁風被萬方”之句則認定感化小偷在太丘。故我認為“梁上君子”非我們太丘莫屬。

仁德安民 遠近稱頌

太丘鎮 太丘鎮

《世說新語》政事篇還記載:“陳元方年十五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做了什麼好事)?’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安撫)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姿(任憑)其所安,久而益敬。”大意是,袁公問陳寔的大兒子元方:“你父親在太丘縣做了哪些好事,受到遠近人的讚揚?”元方告訴他:“老父在太丘對強悍霸道的人用德使他們歸順,對弱小無助的人用仁愛去安撫,讓他們安居樂業,時間越長越受尊敬。”由此可見陳寔在太丘確實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為民辭官 義憤返里

陳寔任太丘長時間不長,有的說僅一年,實際可能長些。否則他的善事美德不可能傳頌全國,以致“陳太丘”之名流傳萬古千秋。根據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永城縣誌·名宦志》記載:東漢恆帝時陳寔任太丘長。查東漢桓帝劉志公元147年至167年在位20年,陳寔任太丘縣長多長時間記載不祥。是時現在永城境內的太丘、贊阝縣、臨睢縣隸屬沛國。因沛相來太丘收賦稅搜刮民財違法,陳寔“乃解印綬(官員帶在身上的帶子)去”憤然辭官返里。

千秋萬代 讚美陳寔

陳寔因抵制頂頭上司辭官回到故里後,太丘縣在三國時併入贊阝縣,改屬譙郡。元代贊阝縣廢併入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建置的永城縣。正因為永城轄東漢時的太丘縣,東漢名士陳寔曾任太丘長所以永城被稱為古太丘。後人為紀念陳寔,在太丘村東建陳太丘祠祭祀他。明代永城訓導陳聰在《太丘清氣》一詩中讚美陳寔道:“猶喜仲弓遺範在,熙熙百里播淳風。”清代永城八景稱太丘八景,其中《陳廟霜松》贊陳寔道:

霜壓蒼松冷韻長,荒祠異代祀循良。聚星盛事傳千古,化盜仁風被萬方。嘗聽黎民歌惠澤,時來野老頌甘棠。鄉人共畏陳君短,黨禁書成亦不妨。

東漢中平四年(公元187年)陳寔84歲病終家中。臨終遺囑:儉喪事,薄棺木,穿原衣……聞者莫不失聲痛哭。及葬,海內奔喪者三萬餘人,披麻戴孝者以百數。身後諡號“文范先生”。為弘揚東漢陳寔在太丘的美德,近年太丘鎮人民政府在太丘中心大街敬立了高大的陳寔塑像,還規劃在原址重建陳太丘祠,再現“陳廟霜松”的景觀。

榮譽

太丘鎮 太丘鎮

“國家一級文化站”。

“國家衛生 鄉鎮”。

“河南歷史文化名鎮”。

“河南省衛生鎮”。

“河南省園林鎮”。

"河南省生態鎮"。

“河南省中州名鎮”。

太丘鎮被授予“河南特色旅遊村” 太丘鎮被授予“河南特色旅遊村”

“河南省特色 旅遊村”。

“河南省文化先進鄉鎮"。

“河南省農業示範鎮"。

“河南省加怏城鎮化重點鎮”。

“河南省科普示範鄉鎮”。

“商丘市高標準平原示範鎮”。

“商丘市奔小康科普示範鄉鎮”。

“商丘市計畫生育先進示範鄉鎮"。

“永城市計畫生育先進示範鄉鎮”。

“永城市廉政教育基地。"

798藝術原創基地 798藝術原創基地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旅遊

太丘鎮 太丘鎮
太丘鎮 太丘鎮

太丘鎮名勝有太丘學院、陳廟霜松、老君堂、西漢文帝丞相陳平墓、北宋魯國公曹彬墓、淮海戰役太丘戰鬥烈士墓、太丘縣老城牆遺址、文冠樹等。

陳寔公園

航拍太丘鎮 航拍太丘鎮

太丘鎮歷史悠久,在上古時代,因為東有湖泊,西有大河,獨處高低而得名丘。據史書記載,西周曾設太丘社,春秋時叫犬丘 邑,西漢時稱敬丘侯國,東漢時改叫太丘縣。因太丘人口不足萬戶,故而為小縣,主官稱長。在歷史上最為有名的太丘長要數一代廉吏陳寔,我們眼前這個陳寔公園就是為了紀念一代廉吏陳寔而修建的。

因為陳寔是東漢時期的官員,所以我們公園的主門是青石漢闕的仿漢式建築。兩旁鑲有六塊書法時刻。

太丘鎮 太丘鎮

穿過青石漢闕的主門,在七彩噴泉的前方有一部石刻書卷,鐫刻著太丘鎮厚重的歷史以及輝煌的現在。在噴泉兩側樹立有四面浮雕牆,分別是忠孝德廉的故事。

太丘鎮 太丘鎮

公園中央的陳寔銅像,銅像高3.6米,底座高3.2米,底座正面一代廉吏陳寔六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河南省人大副主任蔣篤運同志題寫的,底座的背面刻有一代廉吏陳寔的生平。陳寔,字仲弓,諡號文范先生。他並不是太丘人,但是在太丘為官短短几年的時間,卻留下了一大批人們耳熟能詳的歷史成語典故。如:梁上君子、難兄難弟、牛車赴任等等。他文淵范懿,令世人敬仰,被譽為“一代廉吏”、“千古德星”,尊稱“陳太丘”。人因地名,地以人顯,傳為千古佳話。

老君堂及老君堂廟會

太丘鎮 太丘鎮
太丘鎮老君堂古廟會 太丘鎮老君堂古廟會

在太丘及周邊地區長久以來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用慌,不用忙,二月十五老君堂”,我們眼前這個建築就是聞名遐邇的道教聖地老君堂。因為農曆二月十五這一天,是太上老君的誕辰,所以在太丘有著這樣一個流傳至今老君堂古廟會。原來的會期是一天,現在是為期七天。

老君堂原址始建於何年至今已無從考究,只知道崔樓村一位老人的祖父1903年從山東請工匠來重修了老君堂。我們眼前這個老君堂是太丘鎮工商聯2012年募資二百餘萬元重建的, 新建成後的老君堂有山門、大殿、東、西廂房組成。

老君堂 老君堂

我們眼前這個牌坊高八米,寬十二米,是由一整塊青石雕刻而成,十分之堅固。上面的書法作品也都是省書協和國家級書協的會員書寫的。

老君堂廟會 老君堂廟會

因為道家對三比較崇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說事物的初始狀態就好比稱作道,由初始而發展的混沌狀態稱為一;由混沌而生兩儀,兩儀就是事物有陰陽之分,互相矛盾互相統一;然後發展為萬物。所以呢,從山門到青石牌坊是三十三米。

太丘鎮 太丘鎮

走進山門我們可以看到山門中供奉的是風雨雷電四神,相傳,太上老君掌風雨雷電四神,管一方風調雨順,所以太丘自從建了老君堂供奉了老君爺之後就再也沒有冰雹水旱這樣的自然災害。

我們的東西廂房分別是靈官殿和財神殿,東廂房供奉的是王靈官。進入道教的宮觀,山門內的第一座殿往往為靈官殿,殿中供奉著一赤面髯須,身披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持風火輪,右舉鋼鞭,形象極其威武勇猛,令人畏懼的神仙,這就是道教的護法神將王靈宮,又稱火車靈官王元帥。王靈官常塑在山門之內,鎮守道觀,其作用相當於佛教中的韋陀。我們所熟知的三眼天神有二郎神、馬王爺,靈官也是三隻眼。

太丘老君堂 太丘老君堂

西廂房供奉的是黑臉武財神趙公明。財神爺在漢族民間傳說中是主管財源的神明,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道教賜封,二是漢族民間信仰。道教賜封並不稱為財神,而是在所官職上加封神明。關於財神爺到底指的是誰,趙公明所屬五路財神,與四名財神招寶天尊、納珍天尊、利市仙官、招財使者主掌招財納福屬神之合稱,這也是目前最廣泛認同的說法。

大殿上方有一個神龕,供奉的是姜子牙。因為姜子牙封了諸神之後自己沒有位子了,所以呢他被奉為“神上神”,諸神都有位子但是都在地上,姜子牙沒有神位卻在屋脊上,屋脊高於地。所以呢,給先人和諸神燒紙時用棍頭挑動的紙灰都會到姜太公那裡。

我們的正殿供奉的是太上老君手持如意,坐蓮花,騎青牛的坐像。西牆涵蓋了老子一生的十七個故事。東牆是道德經的上下兩篇。

烈士陵園

太丘鎮 太丘鎮

一九四八年冬,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展開勝利決戰之際,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會師淮海,發動了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在陳官莊地區殲滅戰中,國民黨杜聿明集團,彈盡糧絕,軍心渙散,紛紛連夜突圍逃跑。十六兵團孫元良部一二五師兩千餘人乘夜逃至太丘集附近的胡樓、後常莊、褚張莊等村,在淮海戰役總前委的指揮領導下,浴血奮戰十多個小時,取得了胡褚常莊殲滅戰的勝利。

太丘戰鬥烈士陵園 太丘戰鬥烈士陵園

在激烈的戰鬥中,我豫皖蘇三分區六團二營連長李春堂、戰士宋慎田等三十多人壯烈犧牲,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生為革命,死為人民,遺骨他鄉的英雄氣概,值得後 人愛戴敬仰。為發揚革命優良傳統,弘揚烈士獻身精神,永城縣民政局、太丘鄉人民政府在烈士長眠之地,修建了太丘戰鬥革命烈士公墓。一九九零年十月,永城縣人民政府敬立了太丘戰鬥革命烈士紀念碑。

二零一三年十月,永城市民政局、太丘鎮人民政府,投入資金近百萬元,新建了占地面積三千多平米的太丘戰鬥烈士陵園。陵園位於在太丘鎮初級中學後院,主門是一座身高六米的青石牌坊;門楣上書寫著“太丘戰鬥烈士陵園”八個大字;園內建有一座古樸別致的八角涼亭;兩米多高的青石墓碑上刻有“太丘戰鬥革命烈士公墓”的字樣;碑後碩大的烈士合葬墓穴,靜靜地俯臥在青松翠柏叢中,四周環繞著四季常青的綠樹花草,陪伴著浩氣長存的革命英烈。

近年來,太丘戰鬥烈士陵園,先後被命名為“永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永城市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每逢清明、國慶等節日,永城社會各界民眾、黨員幹部、共青團員、中小學生都前來陵園為烈士掃墓,用不同形式緬懷革命英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民俗博物館

民俗文化,是指民間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它具有普遍性、傳承性和變異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一些物品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為了把這些民間文化的精華留下來,傳 下去,我們在舊村室的基礎上,打造了我們眼前這樣一個民俗博物館。

迎賓牆上所展示的就是古黃橋的風貌。

我們民俗博物館總共分為五個展室,現在咱們一起走進第一個農作展室。

太丘鎮 太丘鎮

獨輪車:走進農作展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比較多見的獨輪車,獨輪車俗稱“手推車””、“二把手” “土車子”。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分布。在近現代交通運輸工具普及之前,是一種輕便的運物、載人工具,因為它對路的要求最低,能走人的地方,都能推過去獨輪車。獨輪車分為大輪獨輪車和小輪獨輪車,小的車盤平;大的輪子高於車盤,將車盤分成左右兩邊,可載物,也可坐人,但兩邊須保持平衡。我們眼前這個是小輪的獨輪車。

太平車:太平車是從遠古沿襲下來的一種古舊車輛,太平車因其滾動平穩而得名。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造車工藝趨向成熟的結晶,主要使用在中國平原地區。,因為保持著夏代“輈車”的雛形,所以被稱為“中國車輛活化石”。過去,擁有太平車者多是些富裕人家或商行貨棧。歷史上,它曾長期作為一種重要運輸工具,直至上個世紀70年代末,農村生產隊里還不斷使用。但隨著更便捷的車輛的出現,太平車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這種車的存世量非常少。

棉紡織用具:織布機,又叫紡機、織機、棉紡機等

太丘鎮 太丘鎮

紡車:是以毛、棉、麻、絲等原料,通過人工機械傳動,生產線或紗的設備。這個紡車有一個用手驅動的輪子和一個紗錠。這個臥式手搖紡車是錠子在左,繩輪和手柄在右,因為這種臥式紡車一個人就可以操作,所以在生產生活中比較普遍。(還有一種立式紡車,把錠子安裝在繩輪之上,也是用繩弦傳動,需要兩個人同時操作)

太丘鎮 太丘鎮
太丘鎮 太丘鎮

鞋筐:民俗博物館中所展出的東西,有些雖然小但是卻凝結著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比如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個鞋筐,就是當地老人用豫東地區常見的秸稈編制而成的。

拖車:有一個腦筋急轉彎問:什麼車不用油?答案就在我們眼前。這個拖車因為沒有輪子,所以不用油。在以前用來拉生產工具使用,下大雪的時候,裡面放上被子,也用來載人使用。

農家客廳:

太丘鎮 太丘鎮

我們的農家客廳中展示了一個八仙桌,一個長條幾和兩把太師椅。當時在農村能配齊這樣一套的呢,也是小康以上的家庭。

八仙桌:八仙桌為什麼叫八仙桌有兩種比較傳奇色彩的說法:相傳以前,布依人家辦喜事,沒有桌子,吃飯時只能用木頭或石板擺在外面地下吃,八仙下凡看到這樣一種景象呢,就給人們發明了這樣一種桌子。另外一種說法呢,是說八仙結伴雲遊天下。有一天路過杭州,去拜訪畫聖吳道子,吳道子為了招待八仙發明了這樣一種桌子。八仙桌,漢族傳統家具之一。其實呢拋開傳說,八仙桌指桌面四邊長度相等的、桌面較寬的方桌,大方桌四邊,每邊可坐二人,四邊圍坐八人(猶如八仙),故漢族民間雅稱八仙桌。

太丘鎮 太丘鎮
太丘鎮 太丘鎮

農家廚房:

農家廚房中保留了五保戶老太太在這裡做飯的土灶台和風箱。以及從村民家中蒐集而來的油鹽罐子。

院子裡水缸:

這些大大小小的水缸呢也都有幾十甚至上百年的歷史了,根據大小和材質的不同有不同的用法。小的是用來盛油鹽,大的呢是用來裝水,盛粉。大的水泥缸在打場曬糧的時候也放在場邊用作消防使用。

石槽:

石槽從字面上去理解是一條凹形的石坑,壁內無亂石。我們現在比較常見的是這種牛槽,牛槽的壁上有不止一個的石孔,這是用來栓牛用的。

太丘鎮 太丘鎮

牛槽比較多見,這兩個小的是豬槽。

婚俗展室:

太丘鎮 太丘鎮

中國地大物博,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俗,舉行各具特色的婚禮,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除了繁瑣的三書六禮,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婚禮上的大花轎了。

花轎,也叫喜轎,是傳統中式婚禮上使用的特殊轎子。一般裝飾華麗,以紅色來顯示喜慶吉利,因此俗稱大紅花轎。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種。轎身紅幔翠蓋,上面插龍鳳呈祥,四角掛著絲穗。我們眼前這個轎是一個四人抬的花轎。

大床

中國古典家具種類繁多,按實用功能可分為臥、坐、置物、儲藏、屏風、支架等六大類型。而古典家具中的床,因其體量龐大,工藝考就而成為古典家具中的“大件”。這種床一般是家傳使用,但材質優良、做工精細、品相完美的古典雕花大床,特別是明清時代的“老物件”已屬鳳毛鱗角,除一些博物館收藏外很難見到。所以我們眼前這個床是後來複製的,床外有迴廊,人跨步入迴廊猶如跨入室內,迴廊中間置一腳踏,兩側可以放置小桌凳、便桶及燈盞等。這種床式整體布局所造成的環境空間猶如房中又套了一座小房屋。

民俗展 民俗展

民俗展室:

民俗展室中除展出民俗服裝鞋帽之外,還是一個歷史圖片展廳。這間屋子所有展出的圖片作品都是曹長春老師真實的歷史攝影作品。涵蓋了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國所經歷的變化。

黃橋798

太丘鎮 太丘鎮

劉樓村共有居民七十九戶,在人居環境整治中,其中九戶由政府統一規劃,民眾自建,建成徽派建築。不願意改建的居民我們就進行原地改造,對房屋外牆和瓦進行了統一噴繪。在保留村子原貌的基礎上,鋪了一千平方的磚鋪地,栽種了文竹,諾竹,月季、女貞等各種綠化樹。我們左手邊 這個涼亭,本來是一片廢閒地,在保留原有茅草屋的基礎上,對土地進行了平整、硬化,修建了茅草亭。成為人們休閒納涼的一個好去處。

為了回響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藝術家和藝術團體要深入民眾,深入生活,腳踩堅實的大地,所以我們把這三處閒置的房屋作為藝術家採風創作的基地。現在有永城市的八家藝術團體在這裡定期進行採風創作。

太丘古城址

太丘古城址 太丘古城址
太丘鎮 太丘鎮

太丘老街是古太丘城的一個地理坐標。太丘老街西頭路南立有一塊太丘古城牆遺 址保護碑,這是永城市政府2008年所立的“太丘縣古城址”文物保護碑。碑 載:“今太丘集西有殘存城牆,長20餘米,頂寬6米。城牆為夯築而成。1979年5月被公布為永城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黃橋生態農業觀光園區

太丘鎮 太丘鎮

2012年,太丘鎮建立了黃橋生態農業觀光園區,總投資1000餘萬元,租賃耕地360畝,生態果園以種植核桃、蘋果、梨為主,搭配銀杏、葡萄、桃樹等果樹種植。果園採用生態學原理,將種植業和養殖業結合起來,在果園內散養雞、鴨等家禽,果園裡的蟲子為家禽提供了飼料,家禽為果園提供了有機肥料的同時,也為果園消滅了害蟲,果園整個生產過程不使用農藥、化肥,確 保所有農產品綠色、無污染,既提高了經濟效益又提高了生態效益。

高效農業示範園區

太丘鎮 太丘鎮

2013年太丘鎮因勢利導,在太麻路一線打造了太丘鎮5000畝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一年四熟,效益顯著,成為當地農業種植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另外,崔樓紅提葡萄基地、曹廟藥材基地等高效園區,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主要經營反季節蔬菜、林果、藥材、糧種。這些高效農業示範 園區採取“訂單式”農業生產模式,按照客戶要求定量種植,蔬菜、瓜果等銷往南京、上海等城市,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僅解決了部分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而且改變了該鎮產業單一的發展模式,改善了該鎮的發展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