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的草原

天邊的草原

《天邊的草原》收集了作者余兼羽近年來創作的五十餘篇散文,按不同主題共分為五輯。

作者簡介

余兼羽,原名徐謙翮,1953年生於北京。1965年在北京26中(今匯文中學)就讀國中。1969年到黑龍江省嫩江縣農墾插隊,在嫩江東岸廣袤的黑土地上勞動九年,經歷了一代知青在那個時期的共同命運,同時也萌生了最初的文學情愫。恢復高考後進入齊齊哈爾師範學院中文系求學,1982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此後在北京從事教育工作多年,2010年出版長篇小說《孤女》。

內容提要

第一輯“天邊的草原”讚頌了草原民族善良淳樸的天性以及作者對邊疆少數民族深厚的情感;第二輯“永遠的牧歌”以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內蒙古各地豐富多彩的民歌;第三輯“草原往事”截取蒙古民族千年歷史中的幾個斷面,展現馬背民族發展的軌跡;第四輯“青春驛站”記錄了作者青年時代的經歷和感受,說明“我們所有的夢想都是從青春開始萌芽的”;第五輯“人在旅途”以遊記的筆法再現了世界各地的民俗風情,啟發人們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訓。

本書收錄的散文風格清新,文字雋永,不僅給人帶來美的感受,而且能夠啟迪讀者聯想和思考。本書的40頁彩色插頁收錄照片近百幅,可謂圖文並茂。

圖書目錄

目 錄

序:留住心中那片美麗的草原(賀西格)

第一輯 天邊的草原

天邊的草原

1.

天邊的草原

2、巴爾虎草原上的三姐妹(上)

3、巴爾虎草原上的三姐妹(下)

4、賽娜和她的大狗

5、寶格達山敖包大祭

6、姥姥的那達慕

7、草原上的查乾薩日

8、五彩呼倫貝爾

9、曼妙的歌舞,純淨的心靈

10、牧其日昂嘎

11、烏達木這孩子

12、賽娜和我----一個關於緣分的故事

13、我們為什麼喜歡英格瑪

14、馬頭琴演奏家賀西格

15、張宇航:在草原上播種善良的人

第二輯 永遠的牧歌

永遠的牧歌

敖包相會----一個美麗的謊言

安代舞:醫治愛情創傷的宗教舞蹈遺存

科爾沁民歌:給你講述草原上的故事

科右中旗為何湧現出眾多民歌手

悲喜新娘

浪漫鄂爾多斯

蒙古長調

陶艾格

1.

永遠的牧歌

2.

敖包相會----一個美麗的謊言

3.

安代舞:醫治愛情創傷的宗教舞蹈遺存

4.

科爾沁民歌:給你講述草原上的故事

5.

科右中旗為何湧現出眾多民歌手

6.

悲喜新娘

7.

浪漫鄂爾多斯

8.

蒙古長調

9.

陶艾格

10、字母歌

第三輯 草原往事

千年穹廬蒙古包

一代天驕魂歸何處

捕魚兒海子:見證蒙古帝國的興衰

三娘子與明蒙通貢

土爾扈特東歸240年祭

嘎達梅林: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諾門罕:讓戰爭遠離我們美麗的草原

三千孤兒和他們的草原額吉

鄂溫克小史

1.

千年穹廬蒙古包

2.

一代天驕魂歸何處

3.

捕魚兒海子:見證蒙古帝國的興衰

4.

三娘子與明蒙通貢

5.

土爾扈特東歸240年祭

6.

嘎達梅林: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7.

諾門罕:讓戰爭遠離我們美麗的草原

8.

三千孤兒和他們的草原額吉

9.

鄂溫克小史

第四輯 青春驛站

一蓑煙雨任平生

北大荒過年

草盛豆苗稀

蕾蕾

文竹的故事

淡藍色連衣裙

鋼琴那些事

想起子尤

烏爾根杜鵑

1.

一蓑煙雨任平生

2.

北大荒過年

3.

草盛豆苗稀

4.

蕾蕾

5.

文竹的故事

6.

淡藍色連衣裙

7.

鋼琴那些事

8.

想起子尤

9.

烏爾根杜鵑

第五輯 人在旅途

濕漉漉的不列顛

馬丁老師

悉尼的海鳥

雙城記

福留壯

佛緣處處頤和園

武夷船娘

最後的蒸汽火車

1.

濕漉漉的不列顛

2.

馬丁老師

3.

悉尼的海鳥

4.

雙城記

5.

福留壯

6.

佛緣處處頤和園

7.

武夷船娘

8.

最後的蒸汽火車

文章摘編

人們受夠了流行歌曲的矯情和虛偽,受夠了重金屬音樂刺耳的喧囂。一曲民謠,會讓我們覺得清新;一支小調,使我們感受到真情,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美好的音樂。

世界原本不缺少好的音樂,是我們自己搭建起偏見的藩籬,才使我們遠離了它們。

說到底,五彩呼倫貝爾是一群普通的孩子,他們並不比我們的孩子更有才華,只是在那個遠離都市的地方,保存了更多的淳樸和真誠。 ----《五彩呼倫貝爾》

長調不是能“學”而會的。為什麼呢?因為長調是蒙古民族血脈里的東西,它也只能隨著血脈傳承。我的看法是,你不在草地上生活,不講蒙古語,不喝奶茶,不穿蒙古袍…,你硬要“學”長調,那是行不通的。

我們都知道長調中有一種唱法叫“諾古拉”(蒙古語意為“皺褶”,即波折音),它類似顫音的抖動效果使蒙古長調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一些人探討它形成的原因、發音的技術要領,提出種種理論。其實沒有那么高深,我的看法,它不過是人在馬上唱歌時,由於馬小跑(不是奔跑)時的顛簸,打破了歌唱者氣息的連貫和完整,自然就形成了這樣的“壞音”,由於這種“壞音”不時出現,人們沒有急著去修復它,反而發揚光大使之成為一種特色。如是而已,道理自然而又簡單。 ----《蒙古長調》

在我狹窄侷促的書房裡,擺著一盆文竹。它雖不開花,卻一年四季都蒼綠蒼綠的,即使在嚴冬,我這小屋的一隅也被它點染出一絲春意。它看上去纖細,卻又不失挺拔----針形的枝葉一層層有力地伸展著,儼然像一株小松。有時備課累了,我會對著文竹凝思,看著它茂密枝葉遮蔽下的一小片泥土,有時會有幾隻小蟲在蹣跚爬行,我就想,在蟲兒的眼裡,這花盆中的天地大概要算廣大的園林了,那文竹,也該像參天大樹一樣的吧。 ----《文竹的故事》

竹筏已經過了“八曲”,就要到達漂流的終點了。水轉峰迴,前面的江面陡然開闊了起來,一座山峰突兀地聳立在我們面前,孤傲而挺拔。船娘忽然開口說:“看,這就是玉女峰,她是我們武夷三十六峰里最美的一座了!”這是一路行來我們聽到的她說的唯一一句話。

很多年過去了,我對武夷山之行的印象早已模糊,唯有九曲溪上美麗的船娘阿蓉,時常出現在我的記憶中。她身材窈窕,撐船的動作極為優美。 ----《武夷船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