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前身為始建於1958年天津中醫學院中醫系。2009年9月,為整合教育資源、完善學科建設,將基礎醫學院和醫療系兩系合一命名為中醫學院。圍繞天津中醫藥大學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的辦學方針,中醫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動力,教學、科研相互促進,不斷發展。

師資力量

中醫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職工站教工總人數的50%,具有博士及以上學歷的專職教師占專職教師總人數的50%。學院教學、科研實力雄厚,其中市級重點建設學科3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重點實驗室1個,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7個、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10個;市級精品課程7門、校級精品課程4門。中醫學院承擔著學院各專業、各層次中西醫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等20餘門課程的基礎教學任務。

專業設定

中醫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9年制班)

培養目標:以“九年一貫、整體最佳化”為原則,培養造就具有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寬厚基礎,中醫文化素質高,擁有自主學習、終身學習、創新意識等綜合能力,具有運用中醫藥思維和現代科學技術,傳承發展中醫藥理論能力,掌握較為紮實的中醫和現代醫學理論與基本技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知識、能力、素質俱佳,具有國際視野和持久競爭力的中醫拔尖創新人才。

培養模式

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課程學習: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等基礎教育課程,四部經典、方劑學、病理學、診斷學等中醫和西醫基礎課程,內、外、婦、兒等臨床課程,以及英語、科學社會主義等學位課程。

臨床實踐:完成通科臨床輪轉和專科訓練。

專題研究:在導師指導下,開展專題研究,完成文獻查閱、綜述撰寫、實驗研究、學位論文撰寫等科研環節訓練。

學制學位

該培養模式學生在達到各個階段學業要求後,可以獲得博士畢業證書、博士學位證書。( 無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各類各級醫院從事醫療,以及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中醫學(“5+3”一體化)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需求,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與職業素養,掌握系統紮實的中醫藥學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現代醫學的基本理論和科學方法。具備較強的中醫思維能力、傳承能力、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具備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在上級醫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臨床一般問題的解決能力;能夠從事中醫醫療、教學、科研、對外交流和中醫藥事業管理工作,具有參與國際醫學科學競爭的基本素質和較大的發展潛力的高層次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

本科階段:中國醫學史、醫古文、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內經選讀、傷寒學、金匱要略、溫病學、中醫各家學說、中醫內、外、婦、兒、傷科學、現代醫學基礎課程、西醫內、外科學等。

研究生階段:臨床科學研究思路與方法、循證醫學等臨床問題研究能力類課程;33個月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主要包括:中醫內、外、婦、兒、骨傷、五官科、針灸推拿(含康復)、急症等臨床實踐能力類的科目。

學制學位

完成5年本科學習並 考核合格後,進入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並軌的3年中醫學碩士專業學位階段學習。該專業實施分階段管理,本科階段按照本科5年制管理辦法執行,碩士階段按照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規定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規定執行。完成這兩個階段規定的全部學習內容,通過規定的全部考核環節,以及通過國家中醫師醫師資格考試後,可以同時獲得本科畢業證、學士學位證、碩士畢業證、碩士學位證、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六個證書。

中醫學“5+3”一體化(中醫兒科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與職業素養,掌握系統紮實的中醫藥學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現代醫學的基本理論和科學方法。具備較強的中醫思維能力、傳承能力、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具備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較熟練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的能力,在上級醫師指導下能處理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病、多發病,能夠承擔中醫兒科科研、教學和臨床醫療工作,具有參與國際醫學科學競爭的基本素質和較大的發展潛力的高層次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

本科階段: 本科階段課程分為兩個大類,一類是 中醫學專業課程 ,包括 中國醫學史、醫古文、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內經選讀、傷寒學、金匱要略、溫病學、中醫各家學說、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 ,以及 現代醫學基礎課程、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等 ;另一類是兒科專業方向課程 , 包括小兒推拿學、兒科保健學、小兒 急症學、小兒合理用藥等。

研究生階段:臨床科學研究思路與方法、循證醫學等臨床問題研究能力類課程;33個月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主要包括:中醫內、外、婦、兒、骨傷、五官科、針灸推拿(含康復)、急症等臨床實踐能力類的科目 ,其中 包括9個月的兒科專科規培

學制學位

完成5年本科學習 並考核合格後,進入我校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並軌的3年中醫兒科學專業型碩士學位階段學習。該班實施分階段管理,本科階段按照中醫學專業本科5年制管理辦法執行,專業型碩士教育階段按照專業型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規定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規定執行。完成這兩個階段規定的全部學習內容,通過規定的全部考核環節,以及通過國家中醫師醫師資格考試後,可以同時獲得本科畢業證、學士學位證、 中醫兒科學碩士畢業證、中醫兒科學專業型碩士學位證、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六個證書。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可繼續攻讀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及相關專業的博士學位,或到各類各級醫院從事中醫兒科醫療,以及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中醫學(五年制)

培養目標

中醫學專業培養適應我國中醫學事業發展需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與職業素養,具有較為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能系統掌握中醫藥基本理論、基本專業實踐技能,掌握現代醫學的基本理論和科學方法。具有較強的中醫思維與臨床實踐能力,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能在各級醫療機構的臨床醫療等領域從事中醫醫療、對外交流、文化傳播以及中醫藥事業管理方面工作的,具有較強的臨床工作能力及一定的科學素養的中醫學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內經選讀、傷寒學、金匱要略、溫病學、中醫各家學說、中國醫學史、醫古文、中醫內、外、婦、兒、傷科學,現代醫學基礎課程、西醫內、外科學等。

實踐環節:實驗,實訓,臨床見習、實習等

學制學位

學制五年。學習期滿成績合格者,頒發本科畢業證書,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可繼續攻讀中醫學類、中西醫結合類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或到各類各級醫院從事醫療,以及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

培養目標

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食品與營養學的基本理論、熟知國際食品質量安全體系和標準體系進行質量管理的;具備食品檢測和分析、食品品質評價、食品安全管理與風險評估,以及營養學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夠解決食品質量安全相關問題的;具備應對市場變化、跟蹤食品質量與安全新技術和新變化、適應社會需求不斷發展要求能力的;在食品企業、商檢、衛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領域,從事食品安全與營養相關技術、管理、策劃、生產、研究等工作的套用型複合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主要學習和掌握生命科學、食品科學以及食品安全與營養學的基本知識,掌握食品安全檢測與營養分析技能,具備食品安全與營養評估,產品開發,以及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本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1.掌握食品衛生與營養學的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的基本理論知識

3.掌握食品營養檢測分析技能;

4.熟悉國家的食品衛生法規;

5.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科學思維方法。

主要課程

預防醫學、營養學基礎、公共營養學、分子營養學、臨床營養學、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毒理學、食品安全評價體系、食品工藝衛生學、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

學科優勢

發揮中國傳統文化在飲食、營養方面的傳承,使學生在系統學習現代營養學及食品衛生學方面知識的同時,具備中醫營養學的特色,拓展學生能力。

學制學位

學制四年。學習期滿成績合格者,頒發本科畢業證書,授予 理學學士學位。

就業預期及前景

本專業畢業生可繼續攻讀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或到食品企業、食品檢驗、衛生防疫、科研院所和醫院臨床營養科等領域,從事食品安全與營養相關技術、管理、策劃、生產、研究等工作。

學院理念

中醫學院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鬥志,迎接著各種機遇和挑戰,學院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學校總體發展部署為目標,全院教職員工同心同德,彰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相長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不斷開創中醫學院教學科研新局面,為培養高素質、高層次中醫藥專業人才而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