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宗

天宗

名詞發音 天宗 Tianzong SI11) 類屬 中醫腧穴。 類別 手太陽小腸經腧穴。 標準定位 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

取法

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岡下緣與肩胛骨下角之間連線上, 當上、中1/3交點, 與第四胸椎棘突下間平齊, 與臑俞、肩貞成正三角形處是穴。

局部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岡下肌。皮厚, 由第三、四、五胸神經後支的外側皮神經重疊分布。皮下組織內布有鏇肩胛動。靜脈的分支。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該肌, 及其深面的岡下肌。前肌由第十一腦神經一副神經支配, 後肌由臂叢的肩胛上神經支配。

功效

舒筋活絡, 理氣消腫。

操作

刺法:直刺或斜刺0.5~1寸, 局部酸脹,針感穿過肩胛傳導至手指。

灸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 艾條灸10~15分鐘。

主治病症

肩胛酸痛,肩周炎, 肩背軟組織損傷,肘臂外後側痛,上肢不舉,頸項頰頷腫痛,乳癰,乳腺炎,胸脅支滿,咳嗽氣喘,咳逆搶心,乳腺炎。

臨床套用

1)治肩關節周圍炎,肩臂肘痛∶天宗,臑會;有舒筋通絡止痛作用。

2)治乳癰,乳腺增生∶天宗,膻中;有理氣散結消腫作用。

3)治乳腺炎∶天宗,乳根,少澤,膻中。

4)催乳∶天宗,乳根。

道家名詞

天宗;指日、月、星辰。太陰星君即為月神,俗稱“太陰”。最早見於史料記載的是《尚書·堯典》,文稱:日、月、星辰為天宗,岱、河、海為地宗;王逸注《楚辭·九章·惜誦》時云:“六神,謂六宗之神也。”

文獻摘錄

1)《針灸甲乙經》∶肩重,肘臂痛,不可舉,天宗主之。

2)《外台秘要》∶胸脅支滿,搶心咳逆。

3)《針灸大成》∶肩臂酸疼,頰頷腫。

4)《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肩胛痛,臂肘外後廉痛,頰頷腫。

5) 《外科大成》∶頂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