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山林場

大黑山林場始建於1960年12月,屬公益型林場,位於敖漢旗西北部,科爾沁沙地南緣。 大黑山林場總人口213人,現有職工78人,其中在職人員48人,離退休人員30人,待業青年48,下設5個苗圃,總面積429畝。 大黑山森林公園擬建於2002年-2010年,但因資金短缺,景觀未被開發建設。

地理位置

黑山林場始建於1960年12月,屬公益型林場,位於敖漢旗西北部,科爾沁沙地南緣。地理坐標為北緯42°00′–42°14′,東經120°00′–121°21′,東臨寶國吐鄉,南與遼寧省北票市毗鄰,西四家子鎮相臨,北與新惠鎮接壤。
植被及野生動物:大黑山林場內共有5個植被類型,14個群系,主要有草原植被、森林植被、灌叢植被、半灌叢植被、草旬植被。共有鳥類16目41科81屬14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金雕一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鳶、雀鷹、紅腳隼、黃爪隼等21種,其中黃爪隼為國際受脅鳥,哺乳動物6目13科29種,其中黃羊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昆蟲類7目30屬158種,野生維管束植物82科301屬600餘種,此外還有丙棲類爬行類動物以及大量的真菌、苔蘚,生物多樣性十分顯著。

人口現狀

大黑山林場總人口213人,現有職工78人,其中在職人員48人,離退休人員30人,待業青年48,下設5個苗圃,總面積429畝。

資源狀況

該林場總經營面積13.63萬畝,分布於17個林班626個小班,覆被率:98.4%。其中有林地10.30萬畝,疏林地0.02萬畝,灌木林地3.18萬畝,宜林地0.13萬畝,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共劃分國家級公益林13.34萬畝(其中,自然保護區林9.14萬畝,防風固沙林4.2萬畝,自治區級公益林0.19萬畝)。現在利用國家重點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對所有林地進行了有效的保護,劃定29個責任區,有29名職工和大齡青年通過林業局考試、審批後上崗,聘任為公益林護林員,有效的保護森林資源,近幾年沒有出現毀林事件。
林分類型以喬木為主,在林地中次生林區4.2萬畝,主要樹種有:蒙古櫟、油松、色木槭、花曲柳、蒙椴、糖椴、黑樺、二色胡枝子、繡線菊、榛、黃花忍冬、花木蘭、西伯利亞山杏、丁香等。林木總蓄積量211038立方米,

水利設施

該林場全場現有機電井11眼,灌溉設備7套,固定噴灌網0.5km,稱動噴溉0.3km。

經濟發展狀況

2007年林場年均總收120萬元。其中林業產值60萬元。占總收入的50%,農業產值35萬元,占總收入的30%,第三產業產值25萬元,占總收入的20%,全場人均年收入在7000元以上。

交通狀況

305國道,老寶線公路貫穿其中,交通便利。

林業建設

大黑山林場是全旗唯一一個天然次生區林場,切實加強對護林員隊伍的建設,提高護林員的管護水平,對重點地塊實行網圍封育,各分護地塊埋有界樁和管護區域圖等措施。對立地條件好,有培養前途林分,逐漸改造,使其更好的發揮效益。

發展方向

該林場依託國家自然保區搞建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開發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等項目,充分利用現有的土地資源,以加快小城鎮建設為契機,大量發展園林綠化苗木,為村莊、城鎮、公路綠化提供優質的苗木,將未來的林場發展成為一個集旅遊、觀光、綠化苗木培育於一體的多種經營型林場。

產業項目

項目開發:大黑山林場是開發生態旅遊、天然礦泉水及野生食用菌開發的好地方。
1、2009年3月17日,在林業局及職工努力下成立了股份公司。經營項目:林產品加工銷售和植樹;公司名稱:敖漢旗綠野林業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十八盤;股東:吸收股東10人,籌資20萬元;通過一年的運營,公司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為使公司增強市場競爭力,計畫2011在原有20萬元資金的基礎上增資擴股,擴大經營規模。經營項目重點還是做好林產品購、銷,為確保貨源供應,推動公司可持續發展,要大力發展林下種菌菇,做到自給自足。還要多方聯繫找項目、接工程,確保公司業務連續性,使公司發展上規模、上水平。
2、利用自然環境優勢發展土雞養殖。大黑山林場利用有利的環境優勢,鼓勵職工發展散養土雞,經過幾年的實驗證明,土雞不但價格高而且銷路好。目前,大黑山林場共有3戶土雞養殖戶,年平均出欄3次,總收入達2萬元。
大黑山森林公園建設
大黑山森林公園擬建於2002年-2010年,但因資金短缺,景觀未被開發建設。
擬建主要景點:碾盤溝觀看各種奇石,行走攀登平頂山體驗登山樂趣,到平頂山觀奇峰奇松(擎天柱、一線天、夢幻石)、溫泉洗浴等。
森林旅遊產品:可以進行野營、登山、攀岩、觀鳥、森林浴、溫泉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