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關水豆腐

大關的地下水透明無暇,甘甜爽口,孕育了滑嫩口感的大關水豆腐。 歷史上,大關的豆腐作坊數不勝數,星羅棋布,散落鄉間街市,山村小巷。 春節前十幾天,大關的各家豆腐坊就車水馬龍,川流不息,日夜不停。

桐城大關水豆腐,歷史悠久,查無史料記載。是否源自淮南王劉安,不得而知。 “豆腐是水做的”,鄉人俚語可謂確切。黃豆經水泡,磨碎,過篩,去渣,成了豆漿,經石膏沖點後,成厚糊狀,再經包壓成豆腐,此乃水之演化也!何謂水豆腐?此大關獨具特色的水文章。
大關的地下水透明無暇,甘甜爽口,孕育了滑嫩口感的大關水豆腐。其製作工藝和其它地方基本相同,但關鍵處有區別。點膏用石膏中之上等透明的湖北應城膏、山西汾水膏,石碓舂勻待用,而絕不用鹽滷或其它化學替代品。豆漿點膏後翻板起花(豆腐花),水花分清,用篾海殼泌去部分黃水,而不同於外地直接含水上箱板。稍壓、去水、成形、切成大方塊,潔白嬌嫩,放入清水中漂養,而不同於外地壓結實後放黃板上切塊待用。
水豆腐食用時從水中顫悠悠的托起,當然,做豆腐的師傅會麻利的撈起。它做成各種菜餚,新鮮可口,嬌嫩細膩,老少鹹宜,尤宜病體虛弱之人。它是遠道而來大關的老食客指定的一道菜,初嘗水豆腐的客人也十分稱好,過口不忘。它徹頭徹尾地豐富和弘揚了“大關水碗”的美食文化內涵。做成的菜餚品種有:氽豆腐、小白菜豆腐湯煎豆腐燒豆腐烤豆腐、麻辣豆腐、豆腐燒肉火鍋雜燴、清燉泥鰍鑽豆腐……
歷史上,大關的豆腐作坊數不勝數,星羅棋布,散落鄉間街市,山村小巷。僅大關街就有三十多家,日夜供應。先前尤以中街劉明星,下街大橋上河邊陳光富、洋橋頭劉明元、下街陳光甫、吳明生等最為出名,手藝最精,豆腐最為出色,出品率高,潔白光亮,口感更好。水豆腐是大關人的一道美食菜餚,家中來客或自家做菜都要撿(撈)豆腐,路遠上街者總要用角簍裝些,沒有盛具就用手帕也要撮幾塊帶回。特別中飯前,拿個葫蘆瓢或碗上店家撈豆腐的最多,是街上一道風景。逢年過節,豆腐坊還要為客戶加工,客戶將泡好的黃豆和草柴挑來加工,作坊里七、八道工序,流水作業,六七個鐘頭就完成一鍋豆腐業務。春節前十幾天,大關的各家豆腐坊就車水馬龍,川流不息,日夜不停。整個街頭巷尾都沉浸在那豆香撲鼻炊煙裊裊的喜慶年味之中,孩子們歡天喜地的說:快過年了!
另外,豆腐系列還有:板乾、黃乾、醬油乾、豆皮、千張、生腐等,近年還推陳出新,開發出色香味俱佳的茶乾,是大眾喜愛的素食美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