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

但是大赦天下也是有限度的,並不是一概而論,比如說謀反、欺君、與皇權相抗的政治犯。總之國家的欽犯國犯都不是赦免之內的。《史記·孝武本紀》載:“大赦天下,置壽宮神君。【示例】《舊唐書·中宗睿宗》:“甲子,立妃韋氏為皇后,大赦天下,內外官陪位者賜勛一轉,大酺三日。《後漢演義》第十三回:“莽又大赦天下,飭令四方盜賊,一律解散,不咎既往,若有迷惑不返,將遣百萬雄師,一體剿絕。東漢靈帝在位22年,搞了20次;漢獻帝的哥哥劉辯在位僅僅半年,搞了2次。

基本信息

簡介

大赦天下大赦天下

中國古代帝王以施恩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換年號、立皇后、立太子等,或者遭遇大天災情況下,常頒布赦令。一般在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宮有重大喜慶時,通常會赦免一批罪犯,這種行為叫大赦天下。《史記·孝武本紀》載:“大赦天下,置壽宮神君。神君最貴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屬,皆從之。”

大赦是赦免的一種,它是指國家元首或者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對某一範圍內的罪犯一律予以赦免的制度。大赦的效力很大,它不僅免除刑罰的執行,而且使犯罪也歸於消滅。經過大赦之人,其刑事責任完全歸於消滅。尚未追訴的,不再追訴;已經追訴的,撤銷追訴;已受罪、刑宣告的,宣告歸於無效。

“天下大赦”的引申含義,就是既往不咎,不再追究過去的問題,給予新機會重新開始的意思。

詞語

詞語信息

【詞目】大赦天下

【示例】《舊唐書·中宗睿宗》:“甲子,立妃韋氏為皇后,大赦天下,內外官陪位者賜勛一轉,大酺三日。”

詳細解釋

國家依法對罪犯減輕或免除刑罰。赦:赦免。

《史記·孝武本紀》:“大赦天下,置壽宮神君。”

《史記·封禪書》:“其大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過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聽治。”

《漢書·宣帝紀》:“鳳凰集魯郡,群鳥從之,大赦天下。”

《後漢書·明帝紀》:“昔歲五穀登衍,今茲蠶麥善收,其大赦天下。”

《梁書·扶南國傳》:“高祖又到寺禮拜,設無捴大會,大赦天下。” 南朝 梁 沈約《赦詔》:“隆平之化,庶從茲始,宜播嘉惠,鹹與維新,可大赦天下。”

《晉書·郭璞傳》:“可因皇孫之慶,大赦天下,然後明罰敕法,以肅理官。”

《舊唐書·代宗紀》:“近代可大赦天下,見禁囚徒,罪無輕重,一切釋放。”

《新唐書·中宗八女傳》:“公主滿孺月,帝後復幸第,大赦天下。”

《紅樓夢》第一百十九回:“皇上聖心大悅,命九卿敘功議賞,並大赦天下。”

《後漢演義》第十三回:“莽又大赦天下,飭令四方盜賊,一律解散,不咎既往,若有迷惑不返,將遣百萬雄師,一體剿絕。”

表面上看,中國皇帝動不動就大赦天下,玩弄法律與手掌之中。但他們實際上也是按照規矩來的,有著明確的現實目的和意圖,並不是完全拍腦袋胡來的(雖然偶爾也會莫名其妙地赦一下天下)。從皇帝大赦天下的分布看,一般而言,在皇帝覺得自己的統治不太穩定時,赦天下的頻率最多。比如,漢高祖在位12年,就大赦天下9次;漢元帝在位15年,搞了10次;漢哀帝在位6年,搞了4次;而漢平帝在位只有5年,也搞了4次。東漢靈帝在位22年,搞了20次;漢獻帝的哥哥劉辯在位僅僅半年,搞了2次。相反,文帝在位23年,也就大赦天下4次;景帝在位16年,也才搞了6次。漢光武帝的兒子漢明帝在位18年搞了3次。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皇權穩定係數和大赦天下的頻率是成反比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