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賦

大言賦

《大言賦》,是辭賦作品,當今的《大言賦》有兩篇作品比較出色。一篇是著名學者、辭賦家于海洲先生創作的,另一篇是著名辭賦家金學孟創作的。

作品簡介

《大言賦》,是辭賦作品,當今的《大言賦》有兩篇作品比較出色。一篇是著名學者、辭賦家于海洲先生創作的,另一篇是著名辭賦家金學孟創作的。
所謂大言,即大話也。大言比誇張程度更大,因為大言所說的話往往超過現實生活,或不切實際的言辭。于海洲先生的《大言賦》別開生面,是對吹牛皮者的絕妙諷刺,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古代宋玉有一篇《大言賦》,篇賦過於短小,且文字較為古奧。《溫陵文鈔甲集》中有一篇《大言賦並序》,寫的是司馬相如與皇甫玄晏的對話,文采很好。
于海洲的《大言賦》內容可謂貫穿古今,從古代

宓羲畫卦、女媧補天,一直演繹到如今的神舟飛船,歷史跨越極大。此大言者大言不慚道:“女媧出世,余正少年;正傾西北,地陷東南。”在《大言賦》中,于海洲先生淋漓盡致地刻劃了一個自吹自擂,不知天高地厚的吹牛皮大王,將其醜態暴露無遺。賣蒂者言:“吹牛皮不犯法!古往今來,歷代有之,子孫孑遺,綿延不絕。筆者借用陸氏寓言,融合朱氏散曲,加以補充創造,亦古亦今,把‘大言’推向極至,是吹牛皮者絕好的自我畫像。
蘭花草(即金學孟)的《大言賦》通過布衣出遊的所見所聞,闡述大言的表現和成因。在本篇辭賦中,布衣與隨行者的問答,將大言者顛倒現實、蒙蔽世人的叵測用心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布衣回曰:“錢塘之潮,海水漲而船高;弄政之仕,虛假空而逍遙。言之實者,為權術而譏笑;語之誑者,蒙瞽眇而擁抱。所以虛假空者,誠鈴響而自盜;所以自鳴夸者,乃醃而惡炒……”揭示出虛假弄權者得勢,實言者受譏笑。最後對布衣採取讚揚的態度,從者欣奮而呼:“君無愧於此生,蓋夫醒者之驕傲!”

大言賦全文

大言賦》 
作者:于海洲
有大言者,過余與談;問壽幾何?請為大言!其人不辭,口若河懸;錄以為賦,以記其玄。
客曰:“先生問壽,吾忘之矣!惟憶童時,宓羲鄰里;羲畫八卦,形怪難擬;人首蛇身,魚鱗遍體。歸得癲癇,蹶而不起;宓羲藥之,余方不死。女媧出世,余正少年;正傾西北,地陷東南。余居中土,自保平安;為之鍊石,共補蒼天。神農播谷,後我已久;我斷谷糧,未曾入口。蚩尤作亂,犯以五兵;我舉一指,即傷其睛;復穿顱骨,流血不停;擒而殺之,黃帝服膺。蒼氏有子,未識文字;我為蒙師,教習數日;蒼頡得聞,親來求賜;跪我面前,不敢仰視。堯子慶都,十四月生;延余做餅,並為調羮。舜泣於天,受虐父母;我為拭淚,洪流汩汩。大禹治水,過我者三;觴酒以待,不飲守廉。孔甲醢龍,贈我一臠;余曾誤食,口尚腥涎。成湯開網,以羅禽獸;余嘗止之,勿獵苑囿。履癸勸余,共為牛飲;余辭不從,炮烙殘忍!七晝不餐,七夜不枕言笑自如,乃釋吾捆。姜尚小子,垂釣河邊;得鮮餉我,以飼鶴餐。穆王天子,設宴瑤池;余坐首席,王母擎卮。徐偃舉兵,王乘駿返;阿母苦留,余醉難挽。有董雙成,與萼綠華;兩丫扶我,送返歸家。尚未余醒,此言非夸;汝若不信,去問女媧!”
復詢家事,其人不瞞;眉飛色舞,侃侃而談:“聽我實話,家大業大:畜養小雞,賽過馬價。我家老鼠,大似牛犢;避鼠之貓,大比猛虎。我家牛車,快超摩托;我家老婆,美勝嫦娥。頭戴珍珠,大似西瓜;貫發銀簪,長過象牙。我家草廬,高過鳳闕;所吹牧笛,曾奏韶樂。西施浣紗,為我起舞;昭君抱琶,為我彈曲。我八千歲生日設宴岳陽樓,彭籛來壽,老聃祝酒,屈原獻騷,秦王擊缶;呂洞賓與我下棋,讓彼車馬,使連輸三局出醜。王子安作序不成,求助於我,我為他引經對偶。論詩詞李、杜、蘇、辛只配為徒,寫文章韓、柳、歐、王不是敵手。如此這般,不算大言;若說大言,一步登天;我蹦一蹦,趕上飛船;我竄一竄,能把‘神舟’號遠拋在宇宙邊沿!”
2002年10月3日 於鐵嶺

大言賦的評論

·於雪棠評:古今凡善作大言者,莫不以虛誕為能事。此公博古通今,誇誇其談,自非不學無術者流可同日語也。惜乎牛皮吹得太大,則其本來面目暴露無遺矣。作者善於隱括,每寓諷喻之意,於此篇見之。
·白伏喜評:大言固可惡!然此篇大言者形象,睿智博聞,瀟灑健談,無諂媚之嫌,無鑽營之態,何其可愛!如旨在遣娛,幽它一默,亦暢我六神。贊曰:大侃大擂大手筆,一嗔一舌一時空。
·高傳傑評:中國文學歷來具有諷諫的功能特點與良好傳統,於公此賦可謂發揚光大之傑作也。初閱似聽一位歷史老人在侃侃述說他的千古經歷,令人敬慕不已;細讀方知是一位當代狂人的夢言囈語!“我蹦一蹦,趕上飛船;我竄一竄,能把‘神舟’號遠拋在宇宙邊沿。”真是大言不慚!此狂人對中國歷史滾瓜爛熟,使人心迷神痴,不由讓筆者聯想到當今社會上某些假借知識與科技行騙的江湖騙子,你受了騙,上了當,還頂禮向他膜拜。悲哉!多多警惕啊,善良的人們!
·謝時 評:此賦的藝術特色,可謂以誇張斥誇張。以誇張之筆繪誇張者之吻與形神,以誇張之辭斥誇張者之實,妙趣橫生!自然自擂,好大喜功,虛報產值,浮誇政績,以圖加官晉爵,可為是賦注。
(以上評語節選自《菁莪居辭賦注評》)

大言賦·並序

《大言賦·並序》
作者:蘭花草(金學孟)
布衣出遊,客于山麓之家,賓於水畔之戶,朝辭柴扉,暮歸茅廬。所聆者皆真言,所發者盡肺腑。左右相伴者直,前後而導者逯。至澹泊之蓬蓽,話語傾盡;立華堂之金屋,和諧仰慕。揮手清風,招來共濡;回首淫雨,別罷歌舞。爾乃對隨者而言曰:“ 人不在名,有為則兀;言不在大,有成則嚳。眾錚之意,斯言何如?”眾喜對曰:“君之惠察,吾儕欽服!”
夫言者,生息之表,情致之述。觀世人而言之,有誠、直、謊、詐、戲;察禽獸而析之,有啼、鳴、哮、吟、呼。人者秉天地之浩氣,承乾坤之賜賦,蓋當品行以德,傲視無物,行堂堂之步履,為正正之參悟。言,發乎於心而言;呼,情乎於理而呼。出之於語,源之心術,形之於狀,現於圖謀。無論於高貴,無言於貧苦。貴胄揚威,豪強跋扈,低賤卑微,清寒淒楚。貧寒乞飽暖則安,權貴求奢華則騖。寒者無望,華者有絝。縱拼搏十年寒窗,難得一時宏圖;既安享百歲奢侈,亦當春風一度。一春有饑寒,三秋無窮富。相隨問曰:“而今之世,奚何大言不慚乎?”
布衣回曰:“錢塘之潮,海水漲而船高;弄政之仕,虛假空而逍遙。言之實者,為權術而譏笑;語之誑者,蒙瞽眇而擁抱。所以虛假空者,誠鈴響而自盜;所以自鳴夸者,乃腌臢而惡炒。山野之夫,食紅薯而佯歡;朝野之亂,乃媚上而虛報。因大言而爵祿,以蒙蔽而位高。若此齷齪,古已有之,豈今獨有而創造?和紳流弊,壓傾國之巨資;媚娘迷墓,窨社稷之珍寶。區區小卒,得九五之寵愛;微微才人,享金鑾之天驕。雖功過於後,孰知攀爬而桀驁?是以,大言之用,可雲訐讒之能也!
隨從繼而言曰:“夫大言者,常炫炫於天日昭昭,直言者,乃惴惴於蔽月佻佻,何為?”布衣答曰:“爾夫奸生乎於私心,孽於混亂之兆,善固乎於公意,敢於國脈之嘯,起乎崑崙之峨,肅於泰山之杲,臨乎磅礴,激乎凌霄。風雷急而助電,雨霧莽而呼嘯;覆石而無嗟嘆,臨水而覺清高。至若霧氣瀰漫,霞光萬道,撫松柏而砥礪,愛青翠之香草,躊躇於遍山之桂樹,吮吸於滿地之蘭膏,上援巉岩,下俯山腰,凜然於胸,嘁然遁逃,固豪傑之襟懷,何慮此生懷抱?”
從者欣奮而呼:“君無愧於此生,蓋夫醒者之驕傲!”遂導引前去,赴民家而疾奔,搜璞玉之曼妙。
山東布衣·金學孟·丁亥·庚戌·丙午

大言賦注釋

·——lù,〈動〉隨意行走。渾然而往,逯然而來。〈名〉民眾,衝心幽被,獎逯無偏。本文中做動詞,指行走。
·澹泊——清靜寡慾
·蓬蓽——即蓬門蓽戶,指窮人住的房子。
·——高聳特殊貌。
·惠察——仔細詳查。
·吾儕——我輩。
·貴胄——貴族人的後代。
·跋扈——專橫暴戾。
·瞽眇——在文中指盲人。瞽:眼睛失明的人,雖瞎且有眼珠。眇:瞎了一隻眼,後亦指兩眼俱瞎。瞽眇指瞎眼人外,也喻指心志迷蒙愚頓之人。
·——追求;強求。也作“務”。
·腌臢——即醃髒,不乾淨。
·齷齪——醃髒污穢。對人則指品德行為卑劣。
·九五——指皇帝,九五之尊。
·桀驁——性情暴烈,倔強。
·炫炫——光耀明亮的樣子,文中指洋洋得意。
·惴惴——恐懼害怕的樣子。
·國脈——國家命運,或關係國計民生的方面。
·曼妙——柔美。

宋玉《大言賦》全文

毛主席手書詩詞:宋玉《大言賦》毛主席手書詩詞:宋玉《大言賦》
楚襄王與唐勒、景差、宋玉游於陽雲之台。王曰:“能為寡人大言者上座。”
王因唏曰:“操是太阿剝一世,流血沖天,車不可以厲。”
至唐勒,曰:“壯士憤兮絕天維,北斗戾兮太山夷。”
至景差曰:“校士猛毅皋陶嘻,大笑至兮摧覆思。鋸牙雲,晞甚大,吐舌萬里唾一世。”
至宋玉,曰:“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耿倚天外。”
王曰:“未也。”
玉曰:“併吞四夷,飲枯河海;跋越九州,無所容止;身大四塞,愁不可長。據地分天,迫不得仰”。(《古文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