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四神記

這是一部由金鐘鶴導演,2007年首播的韓國電視劇。

韓文名:태왕사신기
播 送: 韓國MBC 水木劇
類型: 歷史 古裝
導演:金鐘鶴
編劇:朴慶秀 宋智娜
集數 :24集
主演:裴勇俊 文素利 李智雅 朴相原 吳光祿 崔民秀 尹泰英 李多喜 朴成民
官網:http://www.imbc.com/broad/tv/drama/legend/
首播:2007年9月11日 周三晚9點55分
劇情介紹:
《太王四神記》講述的是中國東北地區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時代廣開土大王談德(裴勇俊飾)跌宕起伏的人生傳記和與愛人琪霞(文素麗飾)從相愛到對立的曲折的愛情故事。青龍、白虎、玄武和朱雀4神建立了高句麗後決心隱居,然而第一貴族延家利(朴相元飾)獨攬兵權,野心勃勃,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延浩介(尹泰英飾)登上王位,他勾結華天會大將(崔民秀飾)事事與談德對立,阻止談德登基。四神發現不滿10歲的談德,勇猛又仁慈,具君王之相,因此又重返人間助他脫離危險和登基廣開土大王。
值得關注的是:《太王四神記》是闊別螢屏四年之久的韓國明星裴勇俊重返電視圈的一部大型古裝劇。其中裴勇俊在戲中一人分飾兩角,包括檀軍的父親“桓雄”及廣開土大王“談德”,極具挑戰性,戲份也相當重,裴帥的冬粉可以大飽眼福。同時該劇加入了大量電腦特技,有韓版《指環王》之稱。
以檀君神話為題材才一回次就打開韓國電視劇的紀元. 每回達20億韓元的製作成本,雄偉規模和神話非常符合的廣闊背景,四神的表現及虎族和熊族的戰鬥戲中表現出來的絢爛計算機圖解將充分會報觀眾的期待.
玄武是水,青龍是木,百虎是金,朱雀是火各自有著特殊的能力.因此在電視劇中在表現他們的特殊能力的部分,幻想性的要素將更加發揮光芒,他們一起協力阻止敵人的場面(第1部分)可以看到之前沒有過的新影像.
演員介紹:
桓雄/談德(裴勇俊飾):談德在王的星閃耀的日子出生,是繼承了天神之血的肅愼的王,最後成為了高句麗的廣開土大王作為肅愼的王,他找到了四神的神物以及它們的主人.電視劇旨在解開從桓雄時代開始被糾結在一起的姻緣和命運之繩,而談德就是該電視劇的主角.作為文武兼備的太王,他有著明辨事理的正義感,同時也是一位有著卓越領導力的人物.
桓雄在第一集的神話時代,為了管理人類而從天而降,實現了人類的和平與富饒,給予了人們愛和智慧。他和熊族的女人棲梧經歷了悲傷遺憾的愛情。
徐琪霞(文素利飾):她是虎族的火之神女家珍的轉世,是秀珍的親姐姐
華天會奪取了其父母的生命,失去了記憶的她和妹妹秀妮姐妹分離,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對方的存在,她在希望得到天的神力的火天會裡成長起來.15歲那年,奉華天會之命進入了國內城的天地神堂,她將自己視為火天會的神女,認為火天會的使命就是人生的全部.至少是在遇到談德之前,她是這樣生活的...
文素利在'太王四神記'中飾演的角色是神話時代的神女'嘉珍'和高句麗時代'嘉珍'重生'琪霞'的2個角色.神話時代的'嘉珍'作為神女和下凡的桓雄還有跟隨他的熊族對立作戰的虎族的女人,到後來因愛上了桓雄而決心拋棄她的部族,打算追隨於他.
但是,目擊了桓雄和熊族的女人'Seoo'的愛情,此後就從對桓雄的愛變成了嫉妒,發動了熊族和虎族之間的殘忍戰爭,最終,提供機會給把世界變成了火海的黑朱雀.懷著和桓雄交錯的命運和對他的愛情,'嘉珍'重生為之後高句麗時代的'琪霞'…諸申之星放光的日夜,解氏家的年幼'琪霞因火天會失去了父母,失去了所有記憶,和妹妹Su Ji-ni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被想要占據天空力量的火天會養大.
15歲後因火天會回到了國內城的天地神堂,自己認為是火3天會的神女,覺得火天會的使命是人生的全部.但是,偶遇與自己使命完全無關的高句麗太子談德,從火天會的神女的她的使命轉向了對談德的愛.
'太王四神記'里的神女'嘉珍'和'嘉珍'的重生'紀荷'一人分飾2角的文素利透過神話時代和高句麗時代帶來了憎惡,交錯的愛,還有悲慘命運,之前在銀幕中顯示出的她熱情和才能將透過螢幕再次顯現,備受期待.
駕御火之神力的“朱雀”秀智妮-李智雅飾:在神話部分因桓雄得到了力量的朱雀,重生為熊族的女人也是桓雄的女人Seoo.從桓雄那裏得到了被奪去的有著力量的紅玉項鍊,得到了火的能力的朱雀在和虎族的戰鬥中發現了黑朱雀,提過了讓桓雄封印四神的機會,還與桓雄有著美麗又心痛的愛情故事.
高句麗時代變成Su Ji-ni.在四神中有著平定水的能力的玄武的幻生'顯考'(吳光祿)用玄武的信物拐杖的指木成為了年輕的黑村長.發現了從小就在佛光的海氏家裏的小孩'Su Ji-ni'之後,不顧周圍的反對作為老師養育Su Ji-ni.
在開始記事以前就因為火天會而失去了父母和姐姐,被巨水村的人發現,她稱玄古位師傅,很像師傅的她是一個很會說笑話的孩子.在周圍一個女人都沒有的巨水村成長起來的她,非常會射箭,還有賭博和偷盜的才能,並成為了敏捷的武士.一次,她在市集邂逅了談德,於是他們的姻緣再一次開始了...
崔民秀扮演談德的最大敵人火天會大長老:阻擋肅慎的後裔得到上天之力的火天會大長老,但是他的野心並不止於他的阻礙。而是得到上天之力,所以要把肅慎王后裔抓在手心,然後得到四神的神物。
延家利(朴相原飾):在高句麗他的掌管的士兵比王還多,是高句麗最大的貴族,像冰一樣冷酷背後有著龐大野心的他,即使夫人的死也不令他動搖,企圖將兒子延昊凱推上高句麗的王位,於是便和火天會的隊長串通,在每件事情上都與談德正逢相對. 使其陷入危險.,作為談德的牽制者,他是個很有謀略,冷血的人物.
延昊凱(尹泰英飾):高句麗的第一貴族,也是和談德一起爭奪王位展開宿命對決的人物.他是高句麗率領比王更多的軍隊,有絕對權力的王座下'太大兄'的延家利和小獸林王的妹妹所生的,名符其實的高句麗最高貴族。
駕御水之神力的“玄武”-吳光祿飾:四神中的大哥雨師的轉生,在一旁看著,雖然因為搞笑得聲音和每次都受到Su Ji-ni嘲弄顯得有些狼狽,但以特有的寬大胸懷和大度包容Su Ji-ni,幫助那樣的Su Ji-ni和主人談德,引導智慧道路,是個鑑定自己信仰的人物.因為身懷玄武的神物仗,所以年紀輕輕就成為了黑水村的村長,帶有傳承偉大的肅慎帝國使命之志的他,外表看起來過於冷酷或者過於玩笑,但是內心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自我為中心的人。
駕御鐵之神力的“白虎”-朴成雄飾:風伯的幻生是有金的能力的白虎'朱武治'(朴成雄)沒有武器就用拳頭,拳頭不行就用牙齒戰斗的精神勇猛的人物.在談德部隊裏擔任當家,喜歡達妃,但表面卻不表現的呆板性格.
因靺鞨兵站部隊幫助談德在戰地上打仗,顯示出他的存在.一開始不願意承認談德是王,而且也不想依附他,靠他生活.只是那樣在兵站部隊裏完成任務.但是隨著與他在一起的時間變多,也開始認可他為真正的王.
駕御木之神力的“青龍”-李弼立飾:東方的守護神有木的能力的雲師的幻生'Coro'作為關彌城的城主,小時候就根據爸爸的要求驅使青龍的信物,很長一段的時間都很陰險.下到黑村的記錄對四神的信物有著警告,各個信物自己選擇保護自己的主人,希望那個主人引導自己被封印的力量.但是如果與信物的意思無關強制獲取那個力量,那麼那個人就成為那個信物的奴隸.
結果Coro強制從從爸爸那裏驅使青龍的信物,他就像黑村的記錄一樣變成了信物的奴隸,在面具後面有著一張可憎的臉,度著悲慘的歲月.在韓半島的歷史中唯一提升韓民族氣象的廣開土大王為中心的高句麗史'太王四神記'因為這新的有特色的四神角色的公開而更受到關心和期待.
使良(朴成民飾):琪霞的武藝師傅,藏著不可告人秘密的神秘人物,小琪霞進入高麗王宮之後,天天避開別人的耳目教琪霞武藝,總是隱藏身影,像影子一樣侍奉著琪霞,同時身兼火天會會長之職,向大長老效忠。
延夫人(金善京飾):延昊凱的生母,只要為了兒子不管刀山火海的人物,堅信傳說中的肅慎之王就是自己的兒子,始終看不慣談德。最終因為母愛錯誤的表達方式和欲望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企劃意圖
廣開土太王是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歷史上唯一一位征服了廣闊疆土的人物,他提高了中國高句麗民族的氣魄,該劇希望能將他的活躍身姿呈現在廣大觀眾的面前.該劇是和四神有關的神話巨作,四神和廣開土太王一同出現在高句麗江西古墳壁畫中,該劇將把通過神話形式的素材來描述四神.與四神並肩作戰的廣開土太王在成為君主的過程中克服了逆境和苦難,並最終成為廣開土太王.在這個過程中他獲得了大臣和國民們的愛戴,該劇希望通過充滿溫暖人性美的廣開土太王的故事和畫面來讓觀眾們認識到廣開土太王這一人物.
關於 劇情的小知識:
桓雄神話
桓雄又名天帝子、天王、天王郎。天帝桓因的庶子,也是檀君(檀君朝鮮倍達國的開國王)的父親。桓雄拿著天帝賜的三個“天符印”,領著三千隨從下到凡間。在太白山神壇樹下開了神市,讓風伯、雨師、雲師把榖、命、病、刑、善、惡等人間360餘件事交給百姓,以此來教化百姓。
有一天熊和虎找到桓雄,希望桓雄能叫它們成為人的方法,於是桓雄說:只要在漆黑的洞中吃著艾草和蒜虔誠修道就能變成人。最後虎因為堅持不住半途而廢,熊卻修煉有成變成了美女。桓雄與熊女結婚生下了檀君。這種神話在君長為領導的祭政一致時代是普遍的現象。把祖先和守護神捆綁在一起,為政體進行神化,使政權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
東方青龍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裡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鐘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鐘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屓,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屓: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西方白虎
中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虎,為百獸之長,它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煉丹分內外(內丹鍊氣,外丹煉丹藥,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云‘龍從火里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云‘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後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兩大部族融合而終於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後,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鬥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周轉的觀念運動。到漢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時《史記.天宮書》‘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鹹池、北宮玄武。’在這裡的不是白虎,而是鹹池。而鹹池是主五穀的星,主秋季,因五穀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動物,如何能和龍、鳥、龜配成四靈呢?在《正義》:‘鹹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演南,魚鳥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質疑:‘蒼龍、朱鳥、玄武、各總七宿而言之。至於鹹池,則別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鹹池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陽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於暘谷,浴於鹹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可見鹹池原是羌人視為日出之處,鹹池也就是鹼水湖,應是岷山地區的芋個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宮天象尚沒有青龍白虎的觀念。在《禮記.禮運》所謂:‘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把不屬於動物的鹹池換成麒麟。後世有四靈有麟、四象有虎的習慣。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鬥神。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它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它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於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於龍象徵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
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說的後代說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袓和朝鮮新羅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隻雀鳥,或孔雀或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道教的發展的。
而在北京過去就有三座專祀玄女的廟宇,叫九天娘娘廟、玄女廟。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廟。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遊》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曰:‘玄武宿於殼中兮,騰蛇蜿蜒而自糾。’李善注云:‘龜與蛇交曰玄武。’《後漢書.王梁傳》:‘《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賢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玄武’為水神、北方之神。《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帝覽嬉>:‘北方玄武所生,...鎮北方,主風雨。’
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於其他三靈。其他的青龍和白虎,只做了山廟的鬥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價培增,並被人格化。這與宋代各帝推波助瀾分不開。宋初太祖時,即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傳說。未真宗天禧元年,在軍營中發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涌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
真武大帝的身世,後人多說是在隋煬帝時,玉帝將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於掙樂國皇后,厭惡塵世,舍位入武當山上修行,成功飛升,鎮守北方,號曰:玄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