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村[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大溪村]

大溪村[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大溪村]

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鄉鎮府所在地。一條溪流(永定著名的金豐溪)穿村而過,通往湖坑土樓的旅遊公路和老路則將村子環繞。大溪村交通便利,全村有3800多人、2000多畝耕地,以農業為主,村民多種植烤菸、柿子、“六月紅”、芋子、蜜柚及楊梅等。

地理位置

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鄉鎮府所在地。

風景名勝

站在村里一整片的煙田中,煙田裡,一條條筆直的灌溉水渠縱橫交錯。這幾條水渠是市供銷社掛鈎該村後,幫助協調資金建設的。大溪村種煙面積有800多畝,占大溪鄉種煙面積的一半,經過幾年煙基工程建設,農田基礎設施已相對完善。

走進大溪村,“知青路”、“知青亭”、“知青橋”等一個個“知青”建築物映入眼帘,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村頭的“廈門知青紀念亭”。這路、這亭、這橋與廈門知青林建元的名字緊緊相連。

著名人物

大溪村知青亭 大溪村知青亭

林建元,是假日(澳洲)投資集團董事長。20世紀50年代出生於廈門。在那特殊時代,他與眾多同輩人一樣,下鄉插隊來到永定大溪鄉,擁抱激情燃燒的歲月。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他當過中文老師,後又棄文從商,搏擊商海,越洋發展。在澳洲,在中國內地,他廣結商緣,致力把澳洲建築行業的先進技術和時尚產品引入中國,致力於做中西文化交流的引領者,做密切中澳兩國文化與經濟交流的促進者。

大溪村[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大溪村] 大溪村[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大溪村]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林建元念念不忘40多年前他下鄉插隊的永定大溪鄉。艱苦創業獲得成功後,他想方設法回報永定淳樸的客家鄉親。他聯絡了一起插隊的廈門知青,帶頭捐資數百萬元,為鄉村修路 連線省道公路。同時,建造了2座鋼筋混凝土大橋(建元橋、逢元橋),並在大溪村村頭建造了一座古樸典雅的“廈門知青紀念亭”,供當地民眾休憩、娛樂之用。廈門著名知青作家鄭啟五特意書寫了“廈門知青紀念亭”亭名和“青山綠水客家村,知書達理廈門郎”的對聯,以感念重情重義的客家鄉親。

歷史文化

燈籠似火,彩條飄舞,鼓樂喧天,銃炮轟鳴……2014年10月1日,國慶,永定大溪鄉大溪村萬石自然村,人頭攢動,熱鬧非凡,三年一度的客家民俗活動——“做大福”在村里拉開帷幕,村民們與共和國同慶同樂。

萬石自然村有120多戶630人左右,以鍾姓為主,俗稱“鍾家村”,在這裡開基繁衍已經460多年。據江老太太介紹,村裡的“做大福”民俗活動由來已久,每三年一次,每次三天。過去,一般在重陽節期間舉行,後來因“文革”而中斷,改革開放後才得以恢復,而且大家集思廣益,把“做大福”時間定在國慶節開始舉行。大家覺得,改革開放以來,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得感謝黨和政府。同時,國慶期間正是秋收季節,村民們享受著豐收的喜悅。而且,在外地工作的鄉親也可以利用休假回鄉參加這一活動,共襄盛舉。這個時候,舉辦“做大福”活動無疑增添了國慶佳節的歡樂氣氛,也為廣大遊客獻上一道民俗文化“盛宴”。

萬石自然村“做大福”祭祀的神明是“三宮大王”。為何要祭祀“三宮大王”?筆者幾乎問遍了村里上了年紀的人,大家都表示不清楚,反正世世代代沿襲下來就是祭祀“三宮大王”。筆者在“做大福”活動地點的榕蔭廣場,看到一棵大榕樹下邊小巧別致的廟裡供奉著“三宮大王”。“雄有利王路,氣壯山河甲”是“三宮大王”廟的廟聯,一直沿用至今。從橫批“威靈顯赫”可以感受到村民內心對“三宮大王”崇敬無比,頂禮膜拜。

萬石自然村三年一度的“做大福”由“迎神、出遊、祭祀、送燈”等內容組成。第一天,村民把“三宮大王”從廟裡請出來,供奉在古轎里,由4人抬著神像在全村巡遊,村民深信“三宮大王”巡遊能降福賜瑞、保境安民,來年更加風調雨順、五穀豐登。1日上午8時,三聲銃響。霎時,鼓樂喧天,火銃、鞭炮震天動地。放銃的、扛大旗的、打鑼鼓的、抬“三宮大王”牌匾的、吹打的、裝扮“八仙”的、舞龍弄獅的、打腰鼓的、奏樂吹喇叭的……形成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抬“三宮大王”神轎的年輕人特別引人注目,他們穿著紅衣紅褲,戴著紅帽子,脖子上圍著毛巾,跟著隊伍一搖一晃往前走。巡遊結束後,把“三宮大王”供奉在榕蔭廣場的“大福場”,開展祭祀活動。整個祭祀活動按照中華傳統儀式進行。一直持續到第3天上午。第3天大約是晚上十點半,三年一度的“做大福”活動在陣陣的喜炮聲中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