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可期

大業可期

大業可期是人民百貨旗下品牌。是我國滇藏茶馬古道源頭易武慶春號(成立於1919年)古法工藝血脈傳承的“新生代”代表。 大業可期立足於易武古法,選料正山正品,以還原貢茶本味、普天同享為己任,以實現飲人入聖的至真境界為目標,精耕細作普洱貢茶第一品牌 。 正可謂:盛德通達,正山正品,大業可期,飲人入聖。

基本信息

大業可期品牌簡介:

大業可期是人民百貨旗下品牌。是我國滇藏茶馬古道源頭易武慶春號(成立於1919年)古法工藝血脈傳承的“新生代”代表。
大業可期立足於易武古法,選料正山正品,以還原貢茶本味、普天同享為己任,以實現飲人入聖的至真境界為目標,精耕細作普洱貢茶第一品牌。

大業可期產品系列:

“靈芽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大業可期嚴格依循歷史傳承、按照涵蓋選料、加工、發酵工藝、發酵程度等基準確立0138,0633,1537大業可期品牌三代熟茶標準及0433,1531,1551大業可期三代生茶乾倉制茶標準。並按照品牌內控標準推出——1919金瓜貢茶、壽松和悅、茶花公主、七曜映春、八方和月、易武正山、正山金葉、六山聚首、七子全餅、竹報天香、升茶、太極等多個系列精品及靜定禪茶禪倉普洱-蓮心露;鎮店之寶-易武陳香;壓倉之作春秋大葉,世代留香;2008年奧運會茶鄉文化唯一參展項目八色貢茶普洱茶膏同款-節節膏升。

大業可期品牌優勢:

一.原產地選料,正山正品
二.易武古法,手工石磨這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殺青、揉捻、日曬、乾燥等環節都保持著上百年的傳承與經驗。
三.普洱熟茶自2001年成功控制熟茶發酵工藝起已經走過15個春秋,從我們可以科學調控發酵度這一點就已充分證明。
四.品牌核心技術人物
1.許壽培(1941-2005):原易武鄉黨委書記,當年經許壽培、許培文(徐壽培堂兄)及同慶號包茶師傅張世勛等人傳授普洱茶加工和包裝工藝前後6噸的手工石磨壓制、純料大樹茶,1996年在台灣拍賣到一餅一千元的價格,奠定了易武茶復興的基礎,也掀起普洱茶風靡全國的開端。後憑藉家族祖輩制茶的經驗和探索,經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於2001年成功發酵第一款大樹熟茶,為大業可期精品熟茶茶品立下了標桿,也開立了品牌標準的門戶。
2.許壽松1945年出生(許壽培弟弟,許愛萍二叔)原雲南西雙版納州茶業協會副會長、雲南易武正山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易武地區解放後第一批大學生,在其兄長許壽培2005年離世後,接過制茶當家人接力棒,並與2006年自己獨自領銜的成功製成第一款輕發酵熟茶,並嚴格制定了樣本標準,此款茶也被業界稱為“壽松和悅”,也算是對其兄長的一份告慰。
3.許愛萍1970年出生,易武許氏慶春號傳承人,大業可期品牌核心掌舵人,人稱茶花公主(許壽培之女、許壽松侄女),至小跟在奶奶身邊制茶,跟著父親遍走六大茶山,憑著對家鄉的感情和熱愛,秉承復興家族老字號的責任,憑藉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家鄉人的信任,她挑起歷屆易武鬥茶大賽主持人擔子,也是西雙版納州古六大茶山鬥茶大賽的主持人;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茶路之源-易武》的主訪嘉賓;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故事》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文化展覽茶文化唯一參展項目《八色貢茶之普洱茶膏》是其親手力作。

大業可期普洱茶嘜號:

1919金瓜貢茶為紀念許颺鵾前輩1919年創建慶春號,保持和傳承貢茶選料製作工藝,還原當年易武老茶莊為普洱府加工朝廷欽名的金瓜貢茶品保留至今的茶氣和神韻。
同時前兩位19代表19世紀,後兩位19,1代表一級貢茶選料(芽頭);9代表九成發酵度。

三代熟茶:

熟茶序列標準:前兩位數字代表年份,第三位數字代表選料茶青,第四位數字代表發酵度。
0138是大業可期以易武許氏慶春號傳承人許壽培老人家於2001年選料易武百年古樹春尖一芽兩葉鮮葉經殺青、揉捻、日曬、渥堆、乾燥等工序八成發酵而製成的第一代熟茶產品標準序列。
01代表首批年份2001年;3代表三級選料標準(一芽兩葉);8代表八成發酵度
0633為易武許氏慶春號傳承人許壽松於2006年選料易武正山大樹一芽兩葉經殺青、揉捻、日曬、渥堆、乾燥等工序三成發酵而製成的一款飲用口感湯色為熟茶,葉底眼觀為生茶的一款別致輕發酵熟茶;
06代表首批年份2006年;3代表三級選料標準(一芽兩葉);3代表三成發酵度
1537為易武許氏慶春號當代傳承代表人許愛萍總結家族十多年發酵制茶經驗基礎上,推出的一款以2015年易武正山一芽兩葉鮮葉為原料料經殺青、揉捻、日曬、渥堆、乾燥等工序七成發酵而製成的“新生代”熟茶,作為大業可期第三代熟茶標準。
15代表首批年份2015年;3代表三級選料標準(一芽兩葉);7代表七成發酵度

三代生茶:

生茶序列標準:前兩位數字代表年份,第三位數字代表選料茶青,第四位數字代表配料。
0433生茶(青餅)是易武許氏慶春號傳承人許壽培老人家選料2004年易武正山一芽兩葉最佳化組合易武春尖的茶氣,夏茶條索,谷花香氣特點,選料一芽兩葉純料沿用易武古法,石磨壓制而成的高性價比生茶代表品牌標準。
04代表首批年份2004年;3代表三級選料標準(一芽兩葉);3代表春夏秋三季拼配
1531生茶(青餅)是2015年易武許氏慶春號當代傳承人許愛萍選料易武春尖一芽兩葉純料沿用易武古法,石磨壓制而成的精品生茶代表品牌標準
15代表首批年份2015年;3代表三級選料標準(一芽兩葉);1代表春尖純料
1551正山金葉(茶磚)易武許氏慶春號當代傳承代表人許愛萍2015年易武轄區內古茶樹生長周期都在一年以上的大葉片老帕卡為原料,沿用易武古法石磨壓制而成,作為大業可期品牌正山金葉系列的品牌標準。(備註:因為在茶葉基地的茶樹,定期管理採摘,大部分是不會有老葉子的。老茶樹上的茶葉,枝葉高大,量少,不容易採到,所以就顯得珍貴了,老帕卡不論茶氣、香氣、醇厚感以及滑潤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而且陳化後的拉帕卡絕對滋味出眾。轉化快,絲爽綿滑,回甘迅速,聞香氣似有悠悠馥郁蘭香。)
15代表首批2015年;5代表一年四季生長周期;1代表純料。
老帕卡是雲南產茶區茶農自家日常飲用的茶,由於該茶品從採摘到製成成品都是由山民純手工用最原始的工藝加工製成,被視為純天然純綠色的獨特茶品,也是我們俗稱粗茶淡飯中粗茶代表,我國藏區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也是指的老帕卡而說。
這也不得不讓我們與那個上古時代傳說聯繫起來。
《神農本草》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又《本草衍義》:“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之。”“荼”字即“茶”字的前身。
神農以茶解毒的傳說有三種說法:

其一,神農為研究百草特性和功能,在採集過程中,必親自嘗嚼,以辨其葉,以明其效。一次,他吃下了有毒植物,感到頭昏眼花,口乾舌麻,全身乏力,於是躺臥在大樹下休息。一陣風過,樹上落下片片綠葉,神農信手放入口中咀嚼,感到味雖苦澀,但舌根生津,麻木漸消,頭腦清醒。於是採集回家研究,果有解毒功效,因而定名為“荼”。
其二,神農常將採集的草藥親自煎熬為人治病,一日,正準備煎藥之時,忽有樹葉落入鍋中,但見湯色漸黃,清香散發。掏水飲之,其味略苦,回味甘甜。當時神農正肚痛腹瀉,於是趁熱喝了兩大碗。說也奇怪,肚子不痛了,瀉也止住,且精神振奮。從而發現荼有解渴、止瀉、解毒、提神等作用。
其三,神農得天獨厚,生來有一個水晶般透明的肚子,什麼東西在肚子裡活動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一次神農發現肚子不舒服,腸胃中出現塊塊黑斑,同時舌麻口乾,胸悶氣急,他就把一種開白花的常綠樹樹葉咀嚼吞食,忽覺葉汗在肚子裡上下遊動,所到之處,黑斑頓消,人也感到舒服起來。這種樹葉汁水,像巡邏兵一樣在肚子裡查來查去,直到把“黑斑”消滅光。神農意識到,這些黑斑、舌麻等就是中毒的表現,而這種樹葉有解毒的特效,因此形象地把它叫作“查”,之後逐漸演變為“茶”字。傳說寄託了人們對神農的崇敬和懷念,也反映了食藥同源之濫觴。

茶竹知己/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中國是最早發現茶和利用茶的國家,從“神農嘗百草得茶”,先民以茶為藥,以茶為食,以茶為飲,進而栽茶制茶,直至茶成為日常生活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也是最早利用竹的國家,從女蝸開天闢地以竹為笙簧和后羿竹箭射日的神話開始,到商代記載文字的竹簡,進而民間日常衣食住行的用竹、食竹(筍).中國的茶文化和竹文化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兩者分別沿著各自的洪流奔騰向前,時時知行匯聚交融,形成了許許多多璨璀迷人的“茶竹緣”。

竹筒茶:滋味鮮爽回甘,湯色黃綠清澈,葉底肥嫩黃亮,是已有200多年歷史的中國雲南特有名茶;其選取雲南大葉種的嫩梢,經殺青、揉捻、裝筒、烘烤四道工序製成;因茶葉具有竹筒香味而得名;又加其原料細嫩,被雅稱為"姑娘茶",拉枯族語叫"瓦結那",傣語稱為“臘跺”;因具有竹香、糯米香、茶香三香一體的特殊風味,亦稱三味茶。
“靈芽竹中落,天香雲外飄”
大業可期----<竹報天香>竹筒茶是選取雲南易武正山一芽兩葉春茶經曬青、揉捻後裝入剛剛砍回的生長期為一年左右的打有七星孔(S型氣孔)的嫩香竹筒中,在備好的梨木炭火和離火40厘米的烘架上均勻翻動,經100度高溫初烤、待茶葉達七八成乾時,停烤攤涼;再經60度文火復烤至竹筒色澤由青綠轉為焦黃,茶香顯露適度,用樟木棒椿實,封口;再經過二三個月自然發酵後,佳偶天成的一款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天人合一生態茗飲。可謂“靈芽竹中落,天香雲外飄”。
沖泡竹報天香茶時,一般可分兩步進行。
(1)泡茶。掰下少許竹報天香茶,放在茶碗中,沖入沸水至七八分滿,大約3~5分鐘後,就可開始飲茶。
(2)飲茶。竹報天香茶飲起來,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濃郁清香,滑順可口,令人耳目一新,入心曠神怡之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