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

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

不過美國不僅是第一個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最後一個超級大國。 為此,美國必須防止另一個超級大國的興起,和任何一種威脅美國霸權地位的反美聯盟的出現。 假如法國成功了,它可能也會取得全球的主導大國的地位。

圖書信息

作 者:(美)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著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 譯
叢 書 名:東方編譯所譯叢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

出版時間:2007-01-01
版 次:1
頁 數:175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1997年已近歲尾時刻訪問美國,有機會和前美國總統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博士晤談。我告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同行已將他的新著《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譯成中文,即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他聽後非常高興,並希望向中國的讀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布熱津斯基博士一再強調發展美中關係對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大意義。當前美國國內各派政治力量對今後美中關係發展前景存在著分歧。柯林頓政府為了對付國內的壓力,一時難以制訂長遠的、全面的對華政策。但是美國多數決策者認識到中國是一個興起的大國,反對遏制中國,主張通過積極和建設性的接觸政策,發展與中國的關係。
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一書中認為: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在全世界占有軍事優勢,是世界經濟成長的主要推動力,在尖端科技領域地位領先,“美國文化”具有吸引力。不過美國不僅是第一個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最後一個超級大國。他預計到2015年左右,美國將失去世界霸權地位。在此之前,為了未雨綢纓,需要早作準備,建立符合美國利益的國際秩序。為此,美國必須防止另一個超級大國的興起,和任何一種威脅美國霸權地位的反美聯盟的出現。
布熱津斯基博士的全球戰略構想將歐亞大陸看作關健地區。他列出歐亞大陸地緣戰略國家和地緣政治支軸國家各五個,對它們在歐亞大陸的地位、發展前景、政策走向以及同美國的利害關係一一作出分析判斷,並就美國對它們的政策提出建議,其中有關中國的評述占有較大篇幅。對於布熱津斯基博士的各種看法,我相信中國的讀者讀過本書後會作出自己的判斷。

作者簡介

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美國當代著名的戰略思想家,美國總統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1928年生於波蘭華沙。1938年隨父母到了加拿大。1953年從加拿大移居美國,1958年加入美國籍。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61年任甘迺迪總統的外交政策顧問,也是詹森總統的科學顧問,以後又為漢弗萊和麥戈文競選總統時充當顧問。1977-1981年任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1981年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目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學院教授美國外交政策,同時擔任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顧問。
布熱津斯基在國際政治研究領域著述頗豐.曾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先後出版十幾本著作,各種評論與文章達數百篇。主要著作有:《蘇聯政治中的意識形態和權力》.《蘇聯集團:統一和;中突》,《兩個時代之間:美國在電子技術時代的任務》,《政治權力——美國和蘇聯》,《運籌帷幄:指導美蘇爭奪的地緣戰略思想》,《大失敗:20世紀共產主義的興亡》,《大失控與大混亂:21世紀前夕的全球混亂》和《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等。其中《運籌帷幄:指導美蘇爭奪的地緣戰略思想》(1986年)和《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1997年)是他研究地緣外交思想的代表作。

目錄

中文版序
卷首語
引言 超級大國政治
第一章 新型的霸權
通向全球至高無上地位的捷徑
第一個全球性大國
美國的全球體系
第二章 歐亞大棋局
地緣政治和地緣戰略
地緣戰略棋手和地緣政治支軸國家
重要的選擇和潛在的挑戰
第三章 民主橋堡
輝煌與救贖
美國的目標
歐洲的歷史性時間表
第四章 黑洞
俄羅斯的新地緣政治環境
地緣戰略的種種幻景
一個抉擇的兩難困境
第五章 歐亞大陸的巴爾幹
種族的大熔爐
多重競賽
既不統治也不排他
第六章 遠東之錨
中國:並非全球性而是地區性的國家
日本:並非地區性而是國際性的國家
美國地緣戰略的調整
第七章 結論
歐亞大陸的地緣戰略
一個跨歐亞的安全體系
在最後一個全球性超級大國之後

部分內容

西班牙的突出地位逐漸讓給了法國。在1815年以前,法國是在歐洲居於主導地位的國家,儘管它不斷地受到其歐洲對手在歐洲大陸和海外的遏制。在拿破崙統治下,法國幾乎確立了在歐洲的真正霸權。假如法國成功了,它可能也會取得全球的主導大國的地位。可是,法國被一個歐洲的聯盟打敗了,於是重新建立了歐洲大陸的均勢。
在以後的一個世紀裡,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英國對全球進行著海上統治,因為倫敦成了世界主要的金融和貿易中心,而英國海軍“控制著海洋”。英國在海外明顯地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英帝國像早期世界霸權的歐洲追求者一樣,也不能單獨控制歐洲。相反,它依靠一種錯綜複雜的均勢外交,最後還依靠一項英法協定去阻止俄國或德國對歐洲大陸的控制。
英國的海外帝國地位最初是通過探險考察、貿易和征服三者相結合的手段而取得的。但是,英帝國很像它的羅馬和中國先驅者或者它的法國和西班牙對手,也從認為英國文化優越這一看法中獲得了很大的持久的力量。那種優越感不僅是帝國統治階級的主觀的驕傲自大,而且也是許多非英國國民共有的一種看法。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納爾遜·曼德拉說:“我是一所英國學校培養出來的。那時英國是生產世界上每一件最好的東西的地方。我還沒有擺脫英國和英國歷史及文化給我們的影響。”當文化優越感成功地得到維護和悄悄地被認可之後,它具有減少依賴巨大的軍事力量來保持帝國中心的力量的必要性的效果。在1914年,僅僅是幾千名英國軍事人員和文職官員,就統治著大約一千一百萬平方英里的領土和差不多四億的非英國籍人口(見圖1.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