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格局:中國高淨值人群財富配置策略

大格局:中國高淨值人群財富配置策略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由中國知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預測領域權威專家、金融投資家以及專業投行人士共同撰寫的理財投資指南。 本書共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全球巨觀經濟形勢、全球大類商品走勢、投資策略分析,以及投資產品組合建議。在巨觀部分,本書分別對中國、美國、日本、歐洲和新興市場的經濟走勢進行了分析;在大類商品方面,分別對全球股票市場、全球債券市場、原油、基本金屬、貴金屬、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市場,全球外匯市場、房地產市場、黃金、藝術品、股權投資市場以及理財產品市場進行詳致的分析,在第三部分,課題組提出了資產配置方案供讀者思考。

作者介紹

高連奎 :著名經濟學家,現擔任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基業常青課程講師,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中國專家學者協會理事、中國內地及香港多家主流財經媒體特約撰稿人和評論員,擅長對中國經濟進行巨觀趨勢研究,曾成功預測華爾街金融危機,被譽為“中國難得的學術清晰的學者”,其文章及觀點主要見於新加坡《聯合早報》、香港《信報》、《中國經濟周刊》、《中國證券報》、《每日經濟新聞》、《證券時報》等媒體,並多次就全球重大財經問題接受中國新華社等主流媒體採訪。其代表作《中國大形勢》曾得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的特別推薦,是柳斌杰僅僅推薦的兩本書之一。

張茉楠:著名經濟學家,現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後,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會員。近幾年先後獨立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以及國務院巨觀司、國家信息化諮詢專家委員會項目等國家級項目17項,在《巨觀經濟管理》、《經濟要參》、《經濟社會體制比較》、《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經濟參考報》、《金融時報》、《經濟觀察報》、《第一財經日報》、《中國日報》等國家一級刊物、報紙和媒體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並在中共中央黨校理論網開設部落格,在經濟觀察網開設理論專欄。

趙亞贇:金融學家,中國金融投資界資深專家,《財富》中文網理財專欄作家,畢業於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金融碩士,師從彼得·傑克遜教授(Peter M Jackson,曾多次出任英國內閣和議會顧問,現兼任蘇格蘭議院財政委員會顧問)。1994年開始從事證券期貨業務,後在國外留學、工作多年,現任職於中國某知名證券公司。在《證券市場紅周刊》等雜誌發表投資策略文章多篇,率先提出美元指數與中國股市有較大相關性和商品期貨與相關股票套利模式,在金融界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代表性著作有《金融戰》、《號準股市的脈》等。

倪金節:青年經濟學家,中國金融智庫研究員,中國人保資產管理公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先後在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環球財經》雜誌擔任評論版主編,《上海證券報》和《第一財經日報》專欄作家,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長期專注於巨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研究。對2006年到2008年全球通貨膨脹形勢,2009年中國信貸井噴和房價暴漲有過前瞻性的分析和預警。已出版著作有《反通貨膨脹戰爭》、《好泡沫還是壞泡沫?》。

王立:資深證券分析師,南開大學博士,CFA Charter Pending。其參與的研發團隊曾榮獲2011年《新財富》最佳中小市值研究機構第五名,《金融界》2011年度每周策略英雄榜第一。

劉麗娜:資深投行專家,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曾任雲漢經略(投行)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基礎研發部負責人,專注巨觀經濟和有色金屬行業研究,負責並參與多宗有色金屬行業、林業、食品業內優質企業戰略規劃、融資及併購業務。現為金緯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

目錄

第一部分全球經濟展望:世界經濟會好嗎?

第一章世界經濟巨觀展望/ 003

第一節中國經濟展望/ 003

專題一:中國經濟一直增長很快嗎?/ 008

專題二:中國還要不要防通貨膨脹/ 011

專題三:存貨比日均考核效果並不理想/ 015

專題四:中國必須堅決摒棄房地產引擎/ 017

專題五:央企成為地方政府背後的第二銀行/ 021

專題六:中小企業轉型壓力大於融資難/ 022

第二節美國經濟展望/ 025

專題一:美國經濟復甦的最大障礙/ 028

專題二:美國借貸癮難戒,債務貨幣化不止/ 030

專題三:歐債的今天或許是美債的天/ 033

專題四:貧富分化是阻礙美國經濟向好的關鍵因素/ 035

第三節歐洲經濟展望/ 039

專題一:希臘危機真的是因為高福利嗎/ 044

第四節日本經濟展望/ 050

第五節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展望/ 053

專題一:金磚國家不再追隨西方/ 056

專題二:金磚國家集團走向新金融聚合/ 059

第六節全球經濟展望/ 063

專題一:金融危機是如何產生的?/ 066

專題二:為什麼說世界經濟上演“日本化”不可避免/ 068

專題三:全球經濟的風險因素/ 074

專題四:已開發國家去槓桿化任重道遠/ 077

專題五:三大周期疊加,全球經濟復甦無坦途/ 079

第二章世界主導貨幣區域貨幣政策分析/ 083

第一節美國貨幣政策分析:美元隨時可採取行動/ 083

專題一:美國“扭曲操作”到底扭曲了什麼?/ 085

第二節歐洲貨幣政策分析:量化寬鬆可能性/ 090

第三節日本及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分析:國債購買將增加日本貨幣發行,寬鬆貨幣政策成新興經濟體選擇/ 092

專題一:人民幣國際化不宜操之過急/ 093

第二部分大類資產走勢分析

第三章全球股市投資分析/ 101

第一節中國股市——築底回升/ 102

專題一:股票市場前瞻/ 108 專題二:如何看待中國經濟中的政治行情/ 114

專題三:中國養老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117

第二節 美國股市———防禦性配置/ 120

第三節 歐洲股市———德國是配置重點/ 125

第四節 日本股市———尚需謹慎考量/ 128

第五節 新興市場股市——全球亮點/ 131

第四章 債券市場投資策略/ 135

第一節 中國債券市場——總量與高收益品種齊增/ 135

第二節 歐洲債券市場——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140

第三節 美國債券市場———違約風險降低/ 142

第四節 新興債券市場———看好墨西哥和印尼/ 143

專題一:美聯儲操控國債市場埋下重大隱患/ 144

第五章 大宗商品市場分析/ 147

第一節 原油市場分析/ 148

專題一:成品油價格七年翻番的真相/ 153

專題二:美國能源結構轉變,石油需求加速東移/ 156

第二節 農產品市場分析/ 159

第三節 有色金屬市場分析/ 161

專題一:全球大宗商品“長牛周期”行將收尾/ 168

第六章 全球外匯市場走勢展望/ 171

第一節 美元走勢:避險資金流向是關鍵/ 171

第二節 歐元走勢:築底反彈或長期跌勢/ 175

第三節 其他主要貨幣(人民幣、日元、澳元)走勢/ 179

專題一:為什麼說中國將進入強勢人民幣時代/ 184

第七章 全球房地產市場分析/ 191

第一節 中國房地產市場:越救越熊PK 隨時反彈/ 192

專題一:為什麼說中國房價將維持 “破而不滅”?/ 194

專題二:賣地的癲狂:13 年13 萬億/ 205

第二節 美國房地產市場:深度低迷/ 207

專題一:從美國看中國房地產剛需還能存在多久?/ 210

第三節 歐洲房地產市場:難以真正企穩/ 212

第八章 黃金市場投資分析/ 215

第九章 藝術品投資分析/ 219

第十章 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分析/ 223

第十一章 理財產品投資分析/ 227

第一節 基金理財產品/ 227

第二節 銀行理財產品/ 238

第三節 保險理財產品/ 244

第四節 信託理財產品/ 245

第五節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 247

第三部分 國內外資產配置大格局

第十二章 未來資產配置策略/ 253

第一節 資產配置模型/ 253

第二節 國內資產配置方案/ 256

第三節 全球資產配置方案/ 261

專題一:海外投資缺乏風險管理,更缺全局戰略/ 266

專題二:個人境外直投—— 藏匯於民也是藏富於民/ 269

序言

對於投資來說,能否看懂巨觀大勢從來都是第一位的!  清華大學教授韓秀雲有句名言:“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左右你的不是因為你沒有讀書,不是因為你沒有讀MBA,也不是你沒有學會管理,而是你會不會看巨觀大勢。”這句話就充分點出了看懂大勢的重要性。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也說過,“雖有智慧,不如乘勢”,也是說勢的重要性。  投資其實就是靠借勢而成功的,因此要想投資成功,就必須先看懂巨觀大勢。一個是經濟方面的大勢,一個是政治方面的大勢。巨觀大勢往往就是由這兩方面交織而成的。本書就是一本介紹巨觀大勢的書,而且我們特別注重從政治和經濟兩方面進行分析。  經濟大勢,其實是對周期的判斷。經濟周期可分為短周期、中周期和長周期,一般把短周期稱為庫存周期,平均2~4年為一周期;中周期稱為投資周期,一般7~11年為一周期;長周期也稱建築周期,15~25年為一周期,另外還有創新周期等,時間將會更長。根據這些周期理論,可以推斷經濟的走勢。  在經濟周期中,有個重大的問題一直困惑著投資者,那就是中國的股市為何與經濟周期不一致的問題。筆者的答案是資本市場不僅受經濟周期的影響,而且更受貨幣周期的影響。排除經濟周期,其實中國資本市場與貨幣周期還是基本一致的:貨幣政策寬鬆,流動性旺盛,資本市場就會出現一波繁榮,如果貨幣從緊,資本市場必然蕭條。如此印證,基本上都是正確的。但中國的股市也並非完全不按經濟周期來,中國股市2007年的大牛市,其實就處於中國經濟最好的時期,而近期中國股市的不景氣,不也正是實體經濟不景氣造成的嗎?而2010年的反彈行情,也是與當時中國經濟的復甦性繁榮相對應的。  那么,中國的投資者到底應該按照經濟周期進行投資,還是按照貨幣周期進行投資呢?其實可以這樣進行一下總結,那就是“中國股市的長期表現取決於經濟周期,而短缺表現取決於貨幣周期”,這樣兩者也就辯證統一了起來。  其實,經濟周期、貨幣周期雖然複雜,但是對於很多投資高手,都是很容易掌握的,最難掌握的是政治周期。很多投資者失誤就失誤在了政治周期上,而且越聰明的人,越容易在政治周期上失誤。這其中最關鍵原因在於很多極其聰明的投資者,會根據經濟形勢,猜測政府應該採取的經濟政策,而他們這種猜測,往往是根據專業理性進行判斷,但是政府往往不這么做,因為政府不是按聰明人或是專業人士的主張做,而是按輿論,而輿論往往是短視的。回應輿論某些時候就會做一些利近害遠的事情,這樣的事情釀成過巨大的災難。  對此,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比如,1929年的美國是當時世界第一製造業國家,同時也是當時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家,1929年,美國中央銀行開始反擊通貨膨脹,隨之1930年美國經濟出現大蕭條;1925年的英國,經濟蕭條,失業率高企,當時的財政大臣邱吉爾雖然也不贊同恢復金本位,但仍然不顧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反對,在輿論的壓力下做出了恢復金本位的決定,結果英國經濟更加蕭條,這也直接導致了大英帝國的衰落;1989年的日本是當時世界頭號的製造業國家,也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家,1992年日本中央銀行全力去對抗通貨膨脹,結果,日本經濟踏上20年長期惡性通貨緊縮艱難道路。  這些都是政府不聽經濟學家的專業意見,而是草率回應輿論所釀成的惡果,到頭來,這些惡果要誰來承擔?還是民眾。其實,這就是政治周期,它總是偏離經濟學家的理性預期,而是朝著與理性相反的方向發展,不然為什麼人類總是克服不了經濟危機?不是經濟學家不夠聰明,而是聰明的主意總是顯得不合民意,結果最終還是以“經濟大蕭條”“經濟硬著陸”或是國家的衰落為結局,而越聰明的投資者反而越容易投資失敗,道理其實也在這裡。  作為巨觀分析的著作,我們在本書里提出了很多論斷,也揭示了很多經濟現象背後的理論問題,同時做了一些風險提示。比如在世界經濟方面,我們提出了“世界經濟日本化”的論斷,在大宗商品方面我們提出了全球大宗商品“長牛周期”行將收尾的論斷,在房地產方面,我們提出了中國房價將維持“破而不滅”的論斷,而在黃金市場方面,我們則做出了“小心黑天鵝事件”的提示,另外針對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等問題,我們則是更多是對背後的問題進行了詳致的分析。而且本書在寫作時,我們對讀者容易產生困惑的重點、難點問題都進行了專題分析,我們的觀點都力求原創,發前人未發之論,希望對投資者能有所幫助。  高連奎  2012年5月26日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