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術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術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學生在大學期間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烽火獵頭專家認為它應包括大學期間的學習規劃、職業規劃、愛情規劃和生活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有無及好壞直接影響到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質量,更直接影響到求職就業甚至未來職業生涯的成敗。從狹義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來看,此階段主要是職業的準備期,主要目的是在於為未來的就業和事業發展作好準備。客觀而言,進行系統的學習和實踐至關重要,而能夠擔此教育重任的人應該具備豐富的職場經驗和並接受過系統的職業生涯輔導訓練。對於樂職主義者而言,職業生涯規劃是最基本的保障。

簡介

要做好 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 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

認清自我

擇業首先要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氣質以及能力、興趣、特長,給自己恰當的認知和定位,搞清適合乾什麼,能幹什麼,從而確定大致的選擇方向和範圍。其次,必須明確職業價值觀,即確定自己在職業中最看重什麼。通過工作,是為了賺錢,還是希望有個良好發展空間,或是為將來的長遠發展積累經驗和技能?在搞清楚階段性目的和價值取向之後,才會有一個相對明確的求職方向和目標。向陽生涯 CCDM大學生 職業規劃師提醒,只有弄清了自己的擇業標準,才能避免擇業時的盲目。

解讀職業

對自己想從事的職業要進行深入綜合的分析,了解該職業所需的專業訓練、能力、年齡、性格特點等要求,職業的性質、工作環境、福利待遇以及發展空間和就業競爭機會。向陽生涯認為,除此之外,還要清楚公司文化和人文環境。這樣就不會在費盡心思找到工作後,因為與自己的期望相差甚遠而放棄工作機會。向陽生涯上千份案例數據顯示,職場新人總是在頻繁地更換工作單位,許多人或以薪資作參考,或以環境舒適度為指標,很少有人從行業發展現狀、優劣勢、發展前景預測等出發,理性而全面地思考問題,最終導致個人得不到長遠發展。

準確定位

大學生求職難的真正原因在於,他們不能為自己確立一個清晰的 職業定位,給自己制定一個大學生職業規劃。向陽生涯認為,大學生應該先解決這個根本問題,然後再尋求專業包裝以獲得更好的職位。如今有很多大學生選擇通過專業機構來武裝自己,增加自己求職時的砝碼,請專家幫自己確立職業定位,制定大學生職業規劃,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問題。另外也有一些大學生選擇參加相關的職場特訓,比如在JCP求職就業特訓營中,頂級就業力專家就會破解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秘密,教授大家找對職業平台的技巧和方法,同時在求職簡歷和面試環節進行現場演練,大大地幫助學員提高求職能力,高效找到最適合的工作。

鎖定目標

通過前面三個步驟後,現在需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現實條件,確立生涯目標。也就是說順利找到職業定位後,需要對自己過往的實習經歷或工作經驗進行認真的疏理,在此基礎上,你的就業範圍便能夠進行鎖定,比如在哪些行業什麼職位上,自己的能力將得到最大最順利的展現和發揮。當你的求職目標變得“有的放矢”時,你的求職行動就會變得更加有成效。向陽生涯CCDM 中國職業規劃師認為,思考之後的行動,更能體現其價值。

確定方案

確認了就業範圍,還需要為自己制定一個可操作的短期目標計畫。對於缺乏工作經歷的大學生,找到進入職場的機會是當前的首要任務。這時要學會積極主動地尋求幫助,用好身邊的人脈資源,儘早接觸社會,尋找各類工作機會,最好能通過熟人推薦工作,這樣的成功率往往最大。同時要注重自己學習能力的培訓與提升,不單單是專業領域的技能,而是多個領域都可能用到的技能和素質,包括自信心、溝通能力、團隊合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挫折應對、時間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這些技能和素質的增強,有助於提升求職成功率、在職場的適應程度等。

如何進行

第一步,客觀的認識自我、準確職業定位(自我認知)

第二步,評估就業機會、知己知彼(職業認知)

第三步,擇優選擇職業目標和路徑(確定目標和路徑)

規劃職業方向

國內深造

繼續在學業上深造,可以提高自身的學歷層次,增強下一步就業的競爭能力,拓展職業發展空間。但是,也應該清楚地意識到,繼續深造是需要付出更多代價的,需要有勤奮耐勞、刻苦鑽研、不畏艱險的精神和毅力,需要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而且畢業時間同樣要面對就業壓力。所以,選擇國內繼續深造,面對日益升溫的考研熱潮,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綜合自己的優勢,充分評估自己的實力。如果自己確實沒有繼續深造的競爭優勢和實力,千萬不要盲目加入考研一族,錯過現有的就業機會;更不要因為害怕面對今天的就業壓力,而推動參與的勇氣,讓就業機會從自己的身邊溜走。

留學深造

去國外留學深造,既長見識,又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智商和情商,的確是一條不錯的職業人生路。不過“條條大路通羅馬”,選擇這條路,首先還是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畢竟出國留學要遠離親人、遠離祖國,除受到經濟條件、外語水平等客觀的限制外,需要你有更大的心理承受力,這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選擇。事實上,出國留學並不難,難的是你是否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行程進行了有效的規劃。從最近幾年出國留學歸來的人員的發展情況看,並非所有的海歸人員都能在國內一展身手,有些人雖然有了海外留學的背景,卻在國內一事無成,不但沒有體現出一個海歸人員應有的價值,反而還不如沒有出過國的大學畢業生有作為。所以,出國留學僅僅只是你選擇職業生涯發展的一種路徑,是職業開始的第一步,關鍵在於你要有明晰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通過這一步怎樣成就你未來的職業發展。

自謀職業

隨著就業壓力不斷增大,高校應屆畢業生更願意畢業後自謀職業,直接參加工作。如北京市人事局畢業生就業網對2006屆應屆大學畢業生的網上隨機調查顯示:選擇畢業後參加工作的占67.05%,考研或繼續上學的占15.65%,出國留學的占5.33%,順其自然、過段時間再考慮的占11.96%。可見,畢業後自謀職業,直接開始工作,是大學生實現初次就業的主要選擇路徑。如果你的職業規劃也是從這一路徑開始,那么你就要提前做好求職的充分準備,將自己的擇業與社會需要、個人優勢、自我成長、社會就業形勢、未來目標等緊密結合,明確自己的起點,準確選擇好求職的行業、地區和層次,注重與自己的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相匹配,做好求職的心理準備,有針對性地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招聘會,抓住機會及時就業。

自主創業

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路中,自主創業正在悄然興起,成為一條引人注目的就業之路。前不久,某學院正在舉行一場畢業生招聘會,會上出了一件新鮮事:該校即將畢業的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的大四學生張飛(化名)作為招聘企業的負責人,在展台前“面試”起了自己的同學。一直都是網路愛好者的張飛在朋友的資助下,註冊了一家網路科技有限公司,自己擔任總經理。他為自己的同學提供了網頁設計師、客服代表等五個工作崗位。像張飛一樣,如今自主創業已經成為許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不僅解決了自身的就業問題,而且還能為他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這已經成為國家和地方各部門重視和鼓勵的一種重要就業路徑。國家和各相關部門不僅出台了相應的配套政策,而且頻繁舉行全國性或地區性大學生創業大賽,建立大學生創業實習基地,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打開了方便之門。

靈活就業

靈活就業(或稱彈性就業和非正規就業)是指在勞動時間、收入報酬、工作場地等方面有別於傳統的標準全日制就業形式的各種就業形式的總稱。大學生最具體表性的靈活不業形式是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 的縮寫,特指那些在家辦公的自由職業者)。選擇這種靈活就業方式的大學生人數正在逐漸增加,並越來越受到青睞。

關鍵一步

職業定位,邁出關鍵一步

職業定位,就是清晰的明確一個人在職業上的發展方向,它是人在整個生涯發展歷程中的戰略性問題也是根本性問題。具體而言,從長遠上看是找準一個人的職業類別,就階段性而言是明確所處階段的對應的行業和職能,就是說在職場中自己應該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中國職業規劃師(CCDM)認證培訓教材》,P12)

注意原則

喜好原則

只有這個事情是自己喜歡的,才有可能在碰到強大對手的時候仍然堅持;在遇到極其困難情況時不會放棄;在有巨大誘惑的時候也不會動搖。

擅長原則

做你擅長的事,才有能力做好;有能力做好,才能解決具體的問題。只有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才能做得比別人好,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價值原則

你得認為這件事夠重要,值得你做,否則你再有能耐也不會開心。

發展原則

首先你得有機會去做,有機會做了還得有足夠大的市場,足夠大的成長空間,這樣的職業才有奔頭。

根據10天謀定好前途:職業規劃實操手冊書籍描述。如果一個人做自己最喜歡的同時也是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而且覺得這件事最有價值,那么做成的機率會很大;如果這件事情還很有發展前途,那么就可以獲得更長久的成功。所以要想獲得職業生涯的真正成功,堅持這四條原則非常重要!

注意事項

1、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

2、 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

3、 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個人性格,尋求合適的職業;

4、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 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

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 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划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格式

用五個問題歸零思考:

1、我是誰?

2、我想做什麼?

3、 我一定做什麼?

4、環境支持或允許我做什麼?

5、我的職業與生活規劃是什麼?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是誰?”回答的要點是:面對自己,真實地寫出每一個想到的答案;寫完了再想想有沒遺漏,認為確實沒有了, 按重要性進行排序。

對於第二個問題“我想乾什麼?”可將思緒回溯到孩童時代,從人生初次萌生第一個想乾什麼的念頭開始,然後隨年齡的增長,規劃未來想要幹的事,並一一地記錄下來,寫完後再想想有無遺漏,確實沒有了,就進行認真的排序。

對於第三個問題“我能幹什麼?”則把確實證明的能力和自認為還可以開發出來的潛能都一一列出來,認為沒有遺漏了,就進行認真的排序。

第四個問題“環境支持或允許我乾什麼?”的回答則要稍做分析:環境,有本單位、本市、本省、本國和其他國家。從小到大,只要認為自己有可能藉助的環境,都應在考慮範疇之內。在這些環境中,認真想想自己可能獲得什麼支持和允許,搞明白後一一寫下來,再以重要性排列一下。

大學生職業與生活規劃是否必要?回答因人而異。但規劃至少會給人帶來以下好處。

1、減少許多焦慮與情緒波動(高漲與低落)。

2、生活與工作的效率更高,更易獲得成就。

3、不易受到別人的干擾;可能給別人以有益的影響。

範文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範文(1)

9月,是新生步入大學校園的季節,同時也是畢業生走出校園、重新定位的一個轉折點。 作為一名大一新生的我,懷著激動、喜悅的心情,充滿著希望,也帶著幾分迷茫走進了大學校園。在我進入大學校園時,迎面而來的是美麗新奇的校園建設、親切相似的同學面容、陌生嚮往的生活環境。有高興,也有失落,但我都走進了大學校園,一切的一切將從這裡開始四年新的學習和生活。

進入大學,我曾思考過一個問題:“我將如何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同時,更多的問題還將接踵而來,“課餘時間自己怎么安排?”“我的專業學習該怎么計畫?”

一下子從高中時代如上弦箭般的緊張淪落到無拘束的生活,人就很容易變得慵懶。習慣了高中時代的生活,上課、作業、考試及活動,都由老師或班主任統一安排。而到了大學,我們就像鬆了韁繩的野馬,盡情玩樂,反而把最重要的學習丟一邊了。所以,對於剛進大學的我們來說,要先把目標定下來,想想四年後的路我要決定怎樣走?大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步入這個環境的大學生,其實已經是半個社會人。作為一名新生,應該樹立一個全新的意識:獨立自主,自己來規劃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

規劃學習

明確四年後要做的事,制定計畫

剛到大學的時候,老師就說要在進校時就好好把握自己,儘快融入角色。記得一定要把入門的基礎學好。為以後打好基礎。相比高中,大學中的學習,更多的是自學,明確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然後制定相關目標。作為我們美術學專業的學生,在學好專業的同時,還要學好國語學習計算機知識,輔助自己的學習以及如何教育的知識,然後獲得一些相關的證書,為將來的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調整心理

你不再是尖子生,一切

從零開始

首先要正確看待自己。在這裡,我們的基礎都差不多,不管你在高中是多么出色還是落後。。。在這裡我們都是普通人,一切從0開始。

剛到大學,我們要先熟悉環境,適應大學生活。有的新生由於心裡準備不足,高中時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調整,而導致不能適應新環境,

人際交往能力差,過分自卑和不夠自信。經過這個學期的學習,我明白大學和高中一樣都是頂著很大的壓力的。學習上的相互競爭,繁重的學習任務,緊張的考試壓力以及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等。然而由於膽量小,人際關係不是很好,有些時候失去了自我展示的機會。著些會讓我心情煩躁,無心學習。。我想到了大學我一定要克服這種種的問題,要做好對抗挫折的準備。有位老師對我們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重要,能有效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如果能自覺地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就能正確認識挫折,分析挫折,就能克服挫折。”同時也能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就會明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都會心胸開闊,朝氣蓬勃。

處理關係

增強自我吸引力,讓大家肯定你

大學是個團體生活的地方,一個寢室很多人,大家的生活方式成長環境都不一樣。所以彼此間要學會寬容和融合,不斷磨合。沒有必要因為自己是來自大城市的富家子弟,就自覺高人一等,態度傲慢無禮,這樣的話必然會被別人排斥孤立起來。相反,更沒有必要因為自己是來自貧窮山區,吃的穿的沒別人好,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認為自己比別人矮了半截,我想沒有一個人願意跟一個看不起自己的人交往。我想大家在同個團體裡面,就是互相平等的,要互相關心和諒解。

目標

1、一年級目標:初步了解職業,提高 人際溝通能力。主要內容有:

和師哥師姐們進行交流,詢問就業情況;

參加學校活動,增加交流技巧;

學習計算機知識,輔助自己的學習;

網上學習更多的知識。

2、二年級目標:提高基本素質。主要的內容有:

通過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鍛鍊自己的各種能力,同時檢驗自己的知識技能;

主要嘗試兼職、社會實踐活動,並具有堅持性;

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

英語口語能力增強,計算機套用能力增強。

3、三年級目標:提高求職技能,蒐集公司信息。主要的內容有:

撰寫專業 學術文章,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加和專業有關的暑期工作,和同學交流求職工作 心得體會 ;

學習寫簡歷、求職信;

了解蒐集工作信息的渠道,並積極嘗試。

4、四年級目標:工作申請,成功就業。主要的內容有:

對前三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

可以考慮更多的自己人生的目標:考研?工作?

然後,開始畢業後工作的申請,積極參加招聘活動,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積累和準備。預習或模擬面試;參加面試等。

積極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了解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資料信息、強化求職技巧、

進行模擬面試等訓練,儘可能地在做出較為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進行施展演練。 【對於一隻腳剛剛邁入大學,還在對社會進行觀望的大一新生,未來也許並不是那么清晰明了,但如果有個明確的目標,並為之奮鬥,那么,所謂概念模糊的“職業規劃”其實已經有了個良好的開頭了。】

相關分析

人生各個時期的特點:

嘗試期(18-28歲) 主動轉換或隨波逐流

積累期(20-30歲)堅持、少轉換或

隨遇而安

創業、攀登期(25-35歲)波折間成績或外強中乾

發展期(30-50歲 )獲取足量成就或失志頹廢

成熟期(40-55歲)守成或抱殘守缺

總結、顧問期(50-65歲) 傳授或阻止青年創業

退休期(60-70歲)樂觀式超脫或心境陰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