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體雄蕊

多體雄蕊

雄蕊 (stamen) 是被子植物花的雄性生殖器,為雄花器 (androecium) 的一部份,作用是產生花粉。雄蕊輪狀或螺鏇狀著生於花托上,位於花被內側及雌花器外側 (霉草科中的少數成員為例外,其中最著名者為 Lacandonia schismatica)。雄蕊的主要構造可分為花絲及花葯。一種植物的花一般有固定的雄蕊數量(最常見的為每花6枚),但也有例外。多數花的雄蕊長度相等;長度不相等的又可分為四強雄蕊(十字花科),二強雄蕊(唇形科)等。多體雄蕊 (polydelphous stamens) 一花中的多數雄蕊的花絲連合成數束,如金絲桃和代代花的雄蕊。 所以沒辦法說明是哪科的 他不是獨立的個體事物啊 是個組成部分的術語。

簡介

多體雄蕊是種子植物產生花粉的器官。由花絲和花葯兩部分組成。位於花被的內方或上方,在花托上呈輪狀或螺鏇狀排列。數目因植物種類而異,通常,原始的種類數目多而不一定,較高等的種類數目趨於減少並達到一定的數目。一朵花中全部多體雄蕊總稱多體雄蕊群。

舉例

一花中的多數雄蕊的花絲連合成數束,如金絲桃和代代花的雄蕊。

結構介紹

花絲

蕊基部的柄狀部分,起支持和伸展花葯的作用。一般細長如絲,但也有扁平如帶的(如蓮),或完全消失的(如梔子),或轉化成花瓣狀(如美人蕉)。花絲的長短、離生或合生,因植物種類而異。同一朵花中的花絲通常等長。但也有同一花中花絲長短不一的。如,十字花科植物的花中,6枚多體雄蕊分兩輪,外輪2枚多體雄蕊的花絲較短,內輪4枚的較長,稱四強多體雄蕊;唇形科和玄參科植物的花中,4枚多體雄蕊的花絲兩長兩短,稱二強多體雄蕊。花絲通常彼此分離,但也有部分或全部連合在一起的,如棉花的花絲連合成一束,呈筒狀,稱單體多體雄蕊;蠶豆、刺槐的花絲合成兩束,稱二體多體雄蕊;蓖麻的花絲連合成多束,稱多體多體雄蕊。
花絲頂端膨大呈囊狀的部分。常以藥隔分成兩個藥室,每一藥室具1個或2個花粉囊。花粉囊是產生花粉的地方。花葯的壁由表皮層、纖維層、中間層和絨氈層構成。絨氈層為花粉囊周圍的特殊細胞層,具雙核或多核結構,細胞內含較多的RNA和蛋白質,並有油脂和類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具有供應花粉粒發育所需養料的作用。花粉成熟時,花粉囊自行開裂,散出花粉。依花葯在花絲上著生的方式,可以區分為全著藥(花葯全部著生在花絲上,如蓮)、底著藥(花葯以其基部著生於花絲頂端,如莎草、扁果草等)、背著藥(花葯以其背部貼著在花絲上,如馬鞭草、山茱萸等)、丁字著藥(花葯橫臥,以其背部中央的一點著生於花絲頂端,如百合、水稻等)等幾種類型。菊科植物的多體雄蕊花絲分離,花葯聯合,稱聚藥多體雄蕊。
通常每個花葯由兩個藥瓣組成,每個藥瓣有兩個花粉囊,其中有花葯壁和產生小孢子的藥室(孢子囊)。每個孢子囊中有許多小孢子母細胞,它們各自經減數分裂後,產生四個單倍體的小孢子。此後每個小孢子(核)又分裂一次,形成一個大的營養細胞(或稱管核),和一個小的生殖細胞(核),這時具兩細胞的花粉粒(即雄配子體)基本成熟。在成熟花葯開裂以前,藥室之間的分隔可能已破裂,四個孢子囊的花葯即變成兩個花粉囊。花粉粒即從開裂的花葯中釋放出來。花葯開裂方式有:縱裂,沿兩個花粉囊的交界處縱行開裂,如油菜、牽牛花等;橫裂,沿花葯中部橫向裂開,如木槿、蜀葵等;孔裂,在花葯頂部具小孔狀裂口,如茄、西紅柿等;瓣裂,花葯側壁開裂成數瓣,如樟樹、小檗等。

花葯

花絲頂端膨大呈囊狀的部分。常以藥隔分成兩個藥室,每一藥室具1個或2個花粉囊。花粉囊是產生花粉的地方。花葯囊壁由周緣細胞通過垂周與平周分裂形成藥室內壁(發展為纖維層)中層(退化消失)和絨氈層(退化消失)行成。絨氈層為花粉囊周圍的特殊細胞層,具雙核或多核結構,細胞內含較多的RNA和蛋白質,並有油脂和類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具有供應花粉粒發育所需養料的作用。花粉成熟時,花粉囊自行開裂,散出花粉。
依花葯在花絲上著生的方式,可以區分為全著藥(花葯全部著生在花絲上,如蓮)、底著藥(花葯以其基部著生於花絲頂端,如莎草、扁果草等)、背著藥(花葯以其背部貼著在花絲上,如馬鞭草、山茱萸等)、丁字著藥(花葯橫臥,以其背部中央的一點著生於花絲頂端,如百合、水稻等)等幾種類型。菊科植物的多體雄蕊花絲分離,花葯聯合,稱聚藥多體雄蕊。
藥發育成熟的時候裂開以便散發花粉;花葯的開裂多呈縱縫狀,但也有呈孔狀(杜鵑花科)或閥門狀(小檗科、樟科)。花葯裂開後,花粉或自然墜落,或者通過風、流水或傳粉動物(如蜜蜂、蝴蝶及鳥而傳播到同一朵花或不同朵花的心皮柱頭上,經此授粉過程後,花粉會萌發發育為花粉管,繼而授精。

類型

多體雄蕊常因離合與否、花絲長短的不同,分為不同的類型,常見的有:
1. 離生多體雄蕊 (stamen distinct) 一花中有多數多體雄蕊而彼此分離,如蓮、油菜、小麥等花的多體雄蕊。
2. 單體多體雄蕊 (monadelphous stamen) 一花中有10~多數多體雄蕊,其花絲連合成一束,組成花絲筒,花葯分離,如棉、紅麻、錦葵、大花豬屎豆、羽扇豆等花的多體雄蕊。
3. 兩體多體雄蕊 (diadelphous stamens) 一花中10枚多體雄蕊的花絲連合成二束,如蠶豆、豌豆的多體雄蕊,其中9枚花絲連合成一束,另一枚多體雄蕊單獨分離,或者每束5枚。這種多體雄蕊為蝶形花科(或豆科)植物特有。
4. 多體多體雄蕊 (polydelphous stamens) 一花中的多數多體雄蕊的花絲連合成數束,如金絲桃和代代花的多體雄蕊。
5. 四強多體雄蕊 (tetradynamous stamen) 一花有6枚多體雄蕊,外輪的2枚花絲較短,內輪的4枚花絲較長,如油菜、蘿蔔等花的多體雄蕊。此種多體雄蕊為十字花科植物特有。
6. 二強多體雄蕊 (didynamous stamen) 一花有4枚多體雄蕊,2枚較長,2枚較短,如泡桐、連錢草、益母草等花的多體雄蕊。
7 .聚藥多體雄蕊(synantherous stamen) 一花中多體雄蕊的花絲分離,花葯貼合成筒狀,如向日葵等菊科植物以及南瓜、大岩桐等花的多體雄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