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信息的傳輸與處理

本書詳盡地分析了各種視頻、音頻壓縮編碼的原理和方法,介紹了有關的國際標準,包括當前最新的MPEG-4等。在此基礎上對各種寬頻網路的原理及技術進行了較深入的分析,並在最後對多媒體通信系統及套用作了介紹。

基本信息

圖書編號:1629229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定價:26.0
ISBN:711508124
作者:畢厚傑
出版日期:2001-05-01
版次:1
開本:

目錄

第一章 多媒體通信的套用與關鍵技術 1
第一節 什麼是多媒體通信 1
第二節 多媒體通信業務及其發展狀況 3
第三節 多媒體通信對傳輸和網路的要求 3
第四節 B-ISDN與ATM 4
第五節 IP網路 6
第六節 多媒體通信中的關鍵技術 7
第七節 本書章節的安排 8
第二章 視頻壓縮編碼的原理與標準 10
第一節 引言 10
一、圖像編碼的目的 10
二、發展簡史 11
三、傳統的圖像表示問題 11
四、人的視覺系統(HVS) 11
第二節 基於像素(或像素塊)的經典方法 12
一、圖像和視頻序列編碼的套用 12
二、第一代圖像編碼方法的共同特性 12
三、像素基編解碼器方框圖 12
四、預測方法 13
五、正交變換方法 14
六、空間-時間域變換 16
第三節 經典視頻編碼方法的國際標準 17
一、主要視頻編碼標準 17
二、ITU-T H.261 18
三、ITU-T H.263 22
四、MPEG-1 28
五、MPEG-2 29
六、ITU-T J.81 標準 30
第四節 新的國際標準 31
一、MPEG-4(Video)用於多媒體信息中的視頻描述的新標準 31
二、MPEG-7:多媒體的內容描述接口 34
第三章 分析-綜合圖像編碼 36
第一節 模型基圖像序列編碼 36
一、物體基編碼 37
二、語義基編碼 38
第二節 分形基圖像序列壓縮編碼 45
一、數學基礎 45
二、通用的收縮變換 46
三、圖像體積中的自變換 47
四、圖像體積的逼近 50
五、模擬結果 52
第三節 小波變換編碼 54
一、引言 54
二、連續小波變換 56
三、離散小波變換 59
四、快速小波算法 59
五、利用小波變換的圖像編碼 62
第四章 語音信號的數字壓縮與編碼 67
第一節 聲音信號的分類與數位化壓縮標準 67
一、聲音信號的分類 67
二、聲音信號的數位化 68
三、聲音信號的壓縮標準 68
第二節 語音信號的壓縮技術 70
一、波形編碼 70
二、參數編碼 76
三、混合編碼 80
四、可變速率編碼: G.727嵌入式編碼 92
五、無失真編碼 95
第三節 編碼系統性能的衡量 96
一、恢復聲音的質量 96
二、比特率 96
三、複雜度 96
四、時延 97
五、容錯能力或魯棒性(Robustness) 97
第五章 多媒體系統 98
第一節 會議電視系統 98
一、概述 98
二、系統組成 99
三、會議電視室技術 101
四、會議電視業務 102
五、我國公用會議電視骨幹網 102
六、國產化會議電視系統 104
七、集中式多點會議電視系統中的MCU 106
八、集中式多點會議電視系統中的MCU的構成和基本原理 107
九、南京郵電學院開發的分散式MCU 110
第二節 PSTN可視電話(低比特率遠程監控系統) 112
一、概述 112
二、PSTN可視電話終端 113
第三節 IP網路的可視電話終端 120
一、IP多媒體通信的市場動向 120
二、H.323V2終端 120
第四節 遠程醫療系統 123
一、什麼是遠程醫療系統 123
二、遠程醫療系統的現狀和發展前景 123
三、遠程醫療系統的構成 124
第五節 電子商務系統 126
一、什麼是電子商務 126
二、電子商務(或網路貿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126
第六章 基於PSTN的寬頻網路技術 130
第一節 銅線特性 130
第二節 數字用戶環路中的關鍵技術 132
一、調製技術 132
二、均衡技術 136
三、回波抵消技術 139
四、糾錯編碼 140
五、同步 142
第三節 高速數字用戶環路(HDSL) 142
一、HDSL結構 143
二、HDSL的業務及套用 143
第四節 不對稱數字用戶環路(ADSL) 144
一、ADSL接入系統原理 144
二、ADSL收發機結構 145
三、ADSL的業務及套用 146
第五節 甚高速數字用戶環路(VDSL) 147
第七章 基於ATM的寬頻網路技術 149
第一節 B-ISDN和ATM的概念 149
一、窄帶ISDN 149
二、B-ISDN 150
三、ATM信元 151
四、ATM信元的傳送方式 152
五、ATM交換 152
第二節 ATM的交換結構 153
一、ATM交換機的構成 153
二、處理單元 154
三、控制單元 154
四、交換單元 154
五、縱橫開關陣列結構 155
六、多級互聯結構 156
七、積木式多級互聯結構(Clos陣列) 158
第三節 ATM的分層功能 160
一、B-ISDN的UNI參考模型 160
二、B-ISDN協定參考模型(PRM) 161
三、atm物理層技術 163
四、ATM層技術 164
五、ATM適配層(AAL)技術 166
第四節 ATM網路的信令技術 170
一、SAAL 170
二、UNI信令 171
三、NNI信令(B-ISUP信令) 172
第五節 ATM網的運行維護管理(OAM) 172
一、OAM的內容 172
二、OAM的分級 173
三、ATM層的OAM 173
四、物理層的OAM 173
第六節 ATM網的擁塞管理 173
一、ATM網的擁塞 173
二、ATM網擁塞管理的基本思想 174
第八章 高速IP網路 175
第一節 基於ATM技術的國際互連網路(Internet) 175
一、Internet網路協定TCP/IP基本概念 176
二、基於ATM的IP數據報傳輸(IP Over ATM) 182
第二節 基於ATM技術在區域網路網路互連 185
一、區域網路LAN基本概念 186
二、區域網路仿真LANE 190
第三節 基於ATM技術的多協定信息傳送(MPOA) 193
一、LANE和"IP Over ATM " 協定的局限性 193
二、MPOA協定的基本概念 194
第四節 高速Internet網路協定 197
一、資源預留協定RSVP 197
二、流協定ST2+ 199
三、新一代網路層協定IPv6 200
四、實時傳輸協定RTP 201
第五節 Internet網路高速組網設備 202
一、IP 交換(Ipsilon 公司) 203
二、標記交換(Cisco公司) 204
第九章 通信網與計算機網、有線電視網的融合 205
第一節 混合光纖/同軸網(HFC) 205
一、HFC的網路結構及傳輸媒質 206
二、HFC網的原理 206
三、頻譜安排 207
四、HFC網提供各種業務時涉及的主要技術 207
五、雙向通信 208
六、上行信道的頻寬分配 209
七、存在問題 210
第二節 交換式數字視頻(SDV) 210
一、結構框圖及頻譜分配 211
二、系統的關鍵技術 212
三、SDV與HFC(雙向)的比較 214
四、國內外發展現狀 215
第十章 電信管理網(TMN) 217
第一節 電信管理網的原理 218
一、TMN的基本概念 218
二、TMN的管理功能 218
三、TMN的結構 219
第二節 TMN的Q接口 225
一、Q接口概述 225
二、Q3接口 225
三、Q3接口的實現 227
四、Qx接口 228
第三節 接入網的網路管理 22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