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收支計畫

外匯收支計畫還可以分為外匯收入和外匯支出兩大項目。 第二,非貿易外匯收入。 編制國家外匯收支計畫是搞好外匯平衡的前提。

外匯收支計畫的分類

外匯收支計畫的內容,按外匯性質分為現匯收支和記賬收支;按經濟性質分為貿易收支、非貿易收支、借用國外資金。
外匯收支計畫還可以分為外匯收入和外匯支出兩大項目。
外匯收入項目包括下列各項;
第一,出口收匯。包括一般貿易出口收入,來料加工費收入、補償貿易出口收入。
第二,非貿易外匯收入。包括貨運收入(運費、保險費),旅遊外匯收入,對外承包工程勞務費,金融外匯業務收入和港VI、鐵路、郵電、民航、海運等保險業務的外匯收入及其他經濟文化往來中的非貿易的外匯收入。
第三,國家統借國外資金。包括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外國政府貸款、外國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貸款、買方信貸、外國企業貸款和在國外資本市場發行外幣債券。這部分外匯收入具有契約性償還義務,統稱外債。
第四,其他收入。包括國外援助、贈款及不屬於前三項的其他外匯收入。
外匯支出項目包括以下各項:
第一,進口用匯。包括中央、地方的計畫進口用匯,自有外匯的進口用匯,專項進口用匯。
第二,非貿易外匯支出。包括貨運支出(運費、保險費),港口供應與勞務支出,旅遊支出,投資支出(利潤、利息、銀行支出),郵電支出,政府交往支出、勞務承包支出等。
第三,償還外債本金和利息。
第四,對外援助一般物資及現匯。
第五,貿易從屬費用。
第六,其他項目的外匯支出。

編制外匯收支計畫的意義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計畫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國民經濟體制。而外匯收支計畫是國民經濟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制好外匯收支計畫是實行外匯計畫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編制國家外匯收支計畫是搞好外匯平衡的前提。我國國民經濟要堅持財政、信貸、物資和外匯的四大平衡。要達到外匯平衡,必須編制好外匯收支計畫,以期按計翅達i到平衡,使外匯收支計畫同國家的生產建設、外貿的進出日計畫和國家預算統一安排、綜合平衡,做到以收定支、先收後支、收支平衡。

國家外匯收支計畫進行編制的原則

外匯收支計畫是國民經濟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匯收支平衡也是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外匯收支計畫的編制應有明確的組織原則,我國外匯收支計畫的編制,實行集中管理下負責的原則。
(1)貿易外匯收支計畫以及對外援助、貸款工程收費項目的外匯收支計畫,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負責編制;
(2)中央各部門的非貿易外匯收支計畫和留成外匯計畫由財政部彙編;
(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非貿易收支計畫和留成外匯計畫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外匯管理分局彙編;
(4)華僑及目內居民匯款計畫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外匯管理分局彙編;
(5)國際和國內信貸計畫、外匯儲備和外匯周轉金運用計畫,國家外匯管理局編制。
上述計畫經國家外匯管理局匯總編制後,由國家計委綜合平衡,報國務院批准後執行。

企業外匯收支計畫的編制

企業外匯收支計畫是以收支平衡表的形式集中反映企業在未來一定時期有關外匯收支指標。企業為了有計畫地安排外匯收支,應按年、按季、按月編制外匯收支計畫。

外匯收支計畫執行情況的檢查分析

1.外匯計畫分析工作的重要性
外匯收支計畫執行情況檢查分析是外匯計畫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計畫管理工作能否起作用,關鍵在於是否做好檢查分析工作。
2.分析的方法
分析的方法有兩種,即報表分析和文字分析,以文字分析為主,報表分析則經常化。
報表分析,即是每月編制外匯計畫執行情況表,向領導和有關部門反映各項外匯收支計畫的完成進度。按照各項外匯收支項目列出當月實績、當年累計、去年同期數、與去年同期對比增減的百分比、完成年度計畫的百分比等。
文字分析既可寫綜合分析,也可寫專題分析,既可寫季度分析,也可寫月度分析。
分析的步驟一般是調查、整理、分析。首先將外匯收支統計數字與所掌握的情況結合起來確定分析的主題和擬訂調查得提綱。然後根據分析得要求、提綱的內容,蒐集、加工整理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