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的魅力

夏衍的魅力

《夏衍的魅力》是王蒙寫的一篇文章,文章突出表現了夏衍敏捷透徹的智慧,對待名譽和權利的淡薄,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對生活熱愛。

基本信息

相關信息

夏衍的魅力 夏衍
1,夏衍,現代劇作家、電影藝術家、社會活動家。文學作品有:話劇劇本《上海屋檐下》、報告文學《包身工》,電影劇本《狂流》《祝福》。
2,王蒙:當代作家。著名作品: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等。
3,本來題材為記敘文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文體。閱讀記敘文要把握:
①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②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③記敘的中心和材料;
④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
⑤語言的表現力(具體、生動、形象)。

學習前要

夏衍夏衍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學習本文敘述和議論結合描寫人物的方法。
3,體會夏衍的人格魅力,學習他一輩子清清白白
【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敘議結合的寫作方法,在分析的基礎上積累寫作經驗。
2,難點:理解“夏衍的魅力”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難能和可貴。

字詞積累

【正音正字】
言簡意賅gāi心有餘悸jì駭人聽聞hài溘然長逝kè 
【詞語積累】
言簡意賅 一針見血 心有餘悸 語重心長 獨具慧眼 駭人聽聞 後患無窮 了如指掌
無欲則剛 超脫俗凡 花拳繡腿 一語中的 入木三分 適可而止 談笑風生 溘然長逝

原文再現

夏衍夏衍
在大六部口那個漂亮的四合院和陳設簡陋乃至寒酸的房間裡,我們從來只談國家、世界、文藝大事。我說:“上星期三,報紙上有一篇重要的報導……”
他說:“噢,不是星期三,是星期四。”
我為他的水晶般的清晰嚇了一跳。因為他是夏衍,比我大三十四歲,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候距離我出生人世還有七年。
他永遠是那么敏捷,條理,言簡意賅,不打磕巴兒,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節奏分明而又迅疾,應對及時而又一針見血。他的這些特點使你不相信他是一個九十多歲的人。
如果是第一次見面,你也許會為他的瘦削而吃驚,他這個人也像他的思想、語言一樣,刪除了一切枝蔓鋪排,只留下提煉到最後的精粹。據說他從來沒有達到過五十公斤,在他的生命晚期,他大概只有三十公斤體重。
然而,他總是明白透徹,一清見底。
他當然是絕對的前輩,然而他從來不擺前輩的譜。他早就擔任高級領導職務了,然而他從來不拿哪怕是一點點官架子。說起待遇,他說五十年代有一回他出差到某市,當地按照他的級別給他安排了房間,“那房間大得太可怕。”他說的時候似乎還“心有餘悸”。八十年代初期,有一次鄧友梅同志稱他與另一位擔任領導職務的老作家為“首長”,他立即打斷,說:“不要叫首長。”
他真誠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對一切新的知識新的動向感興趣,而且像青年人一樣的幽默,在這方面,他永遠不老。
我第一次聽他講話是他在第四次文代會上致閉幕詞。與一些官樣文章不同,夏老語重心長地講了反封建與學科學,字字出自肺腑,字字是畢生奮鬥經驗的結晶,寄大希望於年輕人,令人感奮不已。
對各種問題他常有獨具慧眼的卓識,例如他說過,建國後前三十年的最大失誤是沒有搞計畫生育。你聽了會一怔,再一想實在是深刻:甚至連“文化大革命”這樣的駭人聽聞的錯誤也是可以事後在某種程度上予以彌補和糾正的,人一下子多出來了好幾億,誰有本事予以“糾正”呢?從此,世世代代,後人們就得永久地背起這多出的幾億人口的包袱——後果了。
華藝出版社一九九○年出版了一個《當代名家新作大系》。出版社領導要我求夏公給寫個序。考慮到夏公的高齡,我起草了一個提綱供他參考。夏公給我寫了一封信,說是各人文章寫起來風格不同,捉刀的效果往往不好,他無法使用我代為起草的提綱,他自己一筆一畫地另外寫了頗有見地而又清澈見底的序言。他還對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朋友說:“按王蒙的那個提綱去寫,人家一看,就是王蒙的文章么,怎么會是夏衍寫的呢!”就這樣,他老人家把我的提綱“槍斃”了。但可能是為了“安慰”我,他聲稱他的序言裡已經吸收了我的提綱。我也就假裝得到了安慰和鼓勵,心中暗暗為老人喝彩叫絕。
提起文藝界某些小圈子現象,夏公不火不怒地笑著說:“我看他們一個是‘魯太愚’,一個是‘全都換’。”他用了韓國兩位政治家的名字的諧音,令人忍俊不禁。當然,請韓國朋友們原諒,這裡絕對沒有對韓國政治家不敬的意思。
然後他又俏皮地說:“有些人現在是分田分地真忙了,但是誰知道分了地後長不長莊稼?”
他莞爾一笑.覺得有趣。
他的話傳出去了,其實挺厲害。
但我從沒有看到過他為了小人得志的事兒發怒,他也從來不向我抱怨訴苦,哪怕是老年人的生理上的病痛。他也從不炫耀自誇什麼,從無得意洋洋之態,正如從無怨天尤人之語。他從不談個人,也不說任何個人的壞話。對於個人之間的親疏遠近恩怨,他一貫認為是小問題,這樣我也就不好意思向他抱怨任何人,包括被抱怨了絕對不會冤枉的人。同樣,我也從不與他談我個人處境上的風波,不管風波已經到了什麼程度。在我們的頻繁接觸中,從來沒有為個人的事互相關照或者求助。“稀粥事件”他也略表關心,他當然有他的傾向,但是他堅持認為,這只是小事一樁,不足掛齒。上述的“夏味幽默”中的譏諷意味,對於他來說,也就算是到了頂了。他自己還是高高興興地過日子,每天他細細地看書看報聽廣播,只關心大事。
小事當然也有,例如養貓與觀看世界盃足球比賽實況轉播。七十年代初期,與世紀同齡的他居然半夜裡起床看球並如數家珍地有所評論,這真是一絕。
在大六部口住所的院落里,有兩棵丁香樹,一紫一白。一九九○年開花時節,我去賞花,打從年輕時候我就喜歡丁香。夏老那天也高興,扶著拐杖出來看花,看小貓在房上跑,他還興致勃勃地說是它也喜歡石榴花。那場面很像是一幅水墨“新春行樂圖”。
人老到一定程度,會有一種特殊的美:那是無限好的夕陽,個性已經完成,是非了如指掌,經驗與學識博大精深,知止有定,歷盡滄桑,個人再無所求,無欲則剛,刀槍不入,超脫俗凡,關注人生,原諒一切可以原諒的人和事,洞悉一切花拳繡腿,既帶棱帶角,又含蓄和解。一語中的,入木八分,一言一笑都那么有鋒芒,有智慧,有分量有原則有趣味而又適可而止。
今年元月初,我最後一次在他清醒的時候看望他。我們談論的是社會治安問題與《人民日報》刊登的胡繩同志的文章:《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那天他精神很好,坐在椅子上談笑風生。說曹操曹操就到,說著說著胡繩同志進病房來看望夏公來了。據說那是夏公去夏病情不好住院以來情況最好的一天。
倒數第二次與夏公(昏迷前)的見面是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底。他那天十分疲勞,靜臥在病床上。他已經臥床數日了。見此情況我稍事問候便起身告辭,以免打攪。夏公平躺著衰弱地說:
“有一個擔心……”
我連忙湊過去,以為他有什麼話要告訴我。
他繼續說:“現在從計畫經濟轉變成為市場經濟,而我們的青年作家太不熟悉市場經濟了。他們懂得市場么?如果不懂,他們又怎么能寫出反映現實的好作品來呢?”
我感到驚訝。在臥床不起的情況下,夏公關心的仍然是中國的文學事業。
他的離去也是頗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一九九五年一月二十一日,他清晨起來吃早飯的時候就感覺不好,發了點脾氣,摔了一樣器皿。於是他自覺不對頭,找了子女來,從容地、周到地、得體地吩咐了後事。他說,在他九十五歲生日的時候有關方面搞的活動,對於他有一個評價,除去溢美的水分,他自己還是滿意的。他希望自己走了以後,不搞什麼活動,把骨灰撒到他的家鄉——浙江——錢塘江里。談到料理後事的時候,他還提到了陳荒煤與王蒙的名字。兩個小時以後,他昏迷過去,從此再沒有甦醒過來,直到春節休假過後上班的第二天,他溘然長逝。他一輩子清清白白,走也是清清白白地走的,
不知道這裡有什麼緣分,以陰曆計算,我與夏老出生在同一天,即重陽節的前一天——陰曆九月八日。我現在住的房子,是夏老住過的。他在九十年代初期還特意來他的舊居——我的也已經不算新的房子來看了看。
也許在他走了以後,人們會愈來愈感到他的可貴。中央領導,各部門領導,文藝界,各省市各地方,人們一次又一次地由衷地緬懷夏公,真情流露,涕淚交加,使你覺得人心不死,民氣昂奮,冥冥中有大道大義存焉。中國人,中國的知識分子遠遠不是全部掉進了錢眼裡。中國的事業正是大有希望。
許多年輕的與不年輕的文藝家都喜歡到夏公那裡去,與他交往令人心曠神怡,溫馨而又超拔,光明而又通達,銳利而又沉穩。特別是對年輕人,他是那么充滿愛心。我們常常講營造如坐春風的氣氛,在夏老那裡,才真是如坐春風呢!環顧四周,常有老、中、青的“代”的隔膜,包括我個人有時也為之所苦,不承認隔膜也許更說明隔膜之深。但是想一想夏公,關鍵還是看自己的思想境界與是否具備應有的長者風範。沒有什麼可煩惱的了。是的,他聰明而又寬厚,德高望重而又平等待人,洞察世事而又不失趣味乃至天真,直面真實而又從容幽默,我行我素而又境界高蹈,永葆本色而又絕不任性,不苟同更不知道什麼叫迎合討好,不自得也不會被什麼大話牛皮嚇住。他是錚錚鐵骨,拳拳慈心,於親切中見極高的質地。毛澤東有所謂“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說,說是說了,真正脫離低級趣味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我謂夏公是真正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夏公的性格是一種美,夏公的人品與智慧實在是充滿了魅力。他的去世令我萬分悲傷,但是一旦回憶起他的音容笑貌談吐識見,我不能不發出會心的滿意的微笑。

課文分析

本文人物描寫,做到敘議結合,更注意補充相關資料,把夏衍這個人物放到一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中,從而深刻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本文或先敘後議,或先議後敘,敘述簡明凝練,議論精闢深刻。雖說課文“無非只是個例子”,但這是“範例”。
本文行文思路非常明確,就是在夾敘夾議中展示夏衍的人格魅力。由此可知,人物的思想一定要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放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才真實、可愛。

理解課文

1,劃出議論“夏衍的魅力”的語句。
( ①他永遠是那么敏捷,條理,言簡意賅,不打磕巴兒,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節奏分明而又迅疾,應對及時而又一針見血。
②他總是明白透徹,一清見底。
③他真誠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對一切新的知識新的動向感興趣,而且像青年人一樣的幽默。
④對各種問題他常有獨具慧眼的卓識。
⑤是非了如指掌,經驗與學識博大精深,知止有定,歷盡滄桑,個人再無所求。他無欲則剛,刀槍不入,超脫俗凡,關注人生,原諒一切可以原諒的人和事,洞悉一切花拳繡腿,既帶棱帶角,又含蓄和解,一語中的,入木三分,一言一笑都那么有鋒芒,有智慧,有分量有原則有趣味而又適可而止。
⑥在臥床不起的情況下,夏公關心的仍然是中國的文學事業。
⑦他一輩子清清白白,走也是清清白白地走的。 )
2,運用跳讀的方式,簡單概括本文用哪幾件事敘述“夏衍的魅力”?
( ①他清晰記得一篇重要報導的時間。——清晰
②他很瘦削。——精粹
③他拒絕享受“首長”待遇和稱呼。——不擺前輩的譜、不拿官架子
④他在一次文代會上令人感奮的講話。——不做官樣文章
⑤他說建國後三十年最大失誤是沒有搞計畫生育。——常有獨具慧眼的卓識
⑥他堅持自己寫《當代名家新作大系》的序言。——既帶棱帶角,又含蓄和解
⑦他扶著拐杖賞花。——知止有定,再無所求,刀槍不入
⑧他住院以來情況最好的一天是談論國家大事。——談笑風生,關注人生
⑨他臥床不起仍然關心中國文化事業。——關心中國的文學事業
⑩他從容周到地安排後事。——超脫俗凡,一清見底,頗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總之,這些事表現了夏衍敏捷透徹的作風,平易近人的人格,清清白白的品質等。 )
3,在介紹具體事例的時候為什麼要寫到“賞花”和“安排後事”?
( 寫“賞花”是為了更全面地反映一個人,使之可親。
寫“安排後事”是為了更完整地反映一個人,使之善終。 )
4,夾敘夾議的敘述方式可以達到怎樣的效果?
( 敘述能使“夏衍的魅力”具體可信;而議論則使“夏衍的魅力”深刻精闢。 )
5,這篇課文中既有“言簡意賅、獨具慧眼”這樣含義深刻的詞語,也有“不打磕巴兒、刀槍不入”這樣的俚俗口語。它們在本文有什麼含義?
6,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談談對人格美的理解。

課外作業

1,整理課堂筆記,完成“學習建議”。
2,自學《錢鍾書先生》《憶冼星海》,預習《木蘭詩》,完成“學習建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