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溫塔里哈遺址

塔溫塔里哈遺址

位於青海省都蘭縣巴隆鄉,面積20萬平方米。遺址中部地形開闊,外圍有數個大小山包,山邊建有房址,平面方形或圓形,土坯牆,存有木質建築構件。房址周圍有土坯砌築的圍欄,內堆大量羊糞。這是青海柴達木盆地青銅時代典型的文化遺址,屬諾木洪文化,對研究甘青地區青銅時代文化、聚落形態及環境變遷有重要價值。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青海省
塔溫塔里哈遺址V-127

簡介

塔溫塔里哈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銅時代文化遺址。位於青海省都蘭縣巴隆鄉,面積20萬平方米。遺址中部地形開闊,外圍有數個大小山包,山邊建有房址,
..
平面方形或圓形,土坯牆,存有木質建築構件。房址周圍有土坯砌築的圍欄,內堆大量羊糞。這是青海柴達木盆地青銅時代典型的文化遺址,屬諾木洪文化,對研究甘青地區青銅時代文化、聚落形態及環境變遷有重要價值。 省都蘭縣巴隆鄉西南約10公里的塔溫搭里哈(蒙語地名,即五個山頭的意思),由於該地區降雨量極少甚至多年不遇,遺存保存相當完整,面積約20萬平方米。遺址由四個大山包和三個小沙包包圍成一圈,中間是一塊黃土鋪墊的廣場,長約250米,寬約150米,廣場上沒有發現遺址和遺物,這樣獨特的布局在全國還是首次發現,是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遺址文化層直接堆積於地面之上,這與其它地區遺址埋藏於地下形成截然的對比,十分獨特。遺址丘平面呈不規則形,上有松木木柱,木柱上有榫卯結構的建築遺存和土坯牆建築遺存。遺址中發現的房址有平面方形或圓形兩種,房址周圍有土坯建築的大型圍欄,裡面堆積大量羊糞。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遺物,有絲毛織品、青銅器等。尤其是出土的繩線上,有的打著死扣結、有的打著活扣結,個別的繩上連續打著幾個結,可能是古人結繩記事在歷史遺物上的體現。
遺址延續時間較長,其上限在西周時期,下限可能到戰國秦漢時期。結合有關文獻記載,可能是古代羌人的一支創造的,對研究我國民族歷史變遷以及柴達木盆地古代文明的發展和氣候的變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評價

..
站在古墓遺址南邊的沙丘上,向南望去,是一片水草豐美的馬蓮灘和沼澤地,似乎可以看見當年遊牧於這片草原的壯美景觀,經考證古墓屬元代墓葬,從地形和地理來分析。這裡原來沒有沙丘,和南面的馬蓮灘連成一片,北面的地形較高,生長有芨芨草,這證明比較乾燥,是遊牧民定居的好地方;古墓的堆積層有一米多深。在墓葬上面有近代遊牧民常住而形成的堆積層,從出土的鐵劍殘片來看,這裡葬下的或許是一位戰爭中陣亡的將士,據說古墓內還出土過純金馬鞍裝飾物,現在已經流入民間,無法找到原物。墓內陪葬戰馬和羊,可能是當時的一種葬俗。南面是達楞圖爾根灘,西邊是美麗的金于海,北面是沙丘和圍繞的群山,東邊當時應該是一片戈壁,現在流動的沙丘已經覆蓋了此地。
留在都蘭的遺憾是不能忘記得,到了8月份,機遇又一次降到我的頭上。我與有關領導一同考察都蘭文化:首先來到了都蘭縣熱水吐蕃墓群,都蘭熱水吐蕃墓群於1996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墓群位於離都蘭縣10公里處的熱水鄉,分布在熱水溝南北,中晚唐時期的吐蕃墓葬1000餘座。墓群中一號墓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上,高約30米,氣勢雄偉,譽為“東方金字塔”,墓穴前的五條殉馬坑內,共出土馬骨80餘架。在都蘭吐蕃墓葬中均有數量不等的牛、馬、羊、狗、絲織品、陶罐、皮毛等陪葬品。
從三號墓出來後,我們進入盧絲溝:盧絲溝岩畫有三組,第一組為人佛像3尊,為陰線勾勒,畫面高5.6米,寬4.5米;第二組為4尊菩薩像,淺浮雕,畫面高1.4米,寬2.6米;第三組為雙馬,淺浮雕,下面還有一個遺址,看來是一個寺院遺址,附近的石頭上刻滿了經文。
下塔溫塔里哈遺址:塔溫塔里哈遺址位於都蘭縣巴隆鄉青藏公路546公里處,青銅時代文化遺址。2001年7月被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為2米左右,有灰坑、房基遺蹟和遍地的諾木洪文化夾砂紅、褐陶罐等殘片既銅器、麻織品等等。晚上趕到了諾木洪農場。塔里他里哈遺址就在諾木洪農場二大隊南,屬青銅時代遺址。1959年發現,為諾木洪文化發現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1—5米,1959年發掘時發現房址11座,地坯坑9個,圍攔一座,瓮棺墓3座,出土有陶、石、骨、銅器、刀、鏃、骨笛等遺物。當晚就住在諾木洪農場場部招待所。第二天,我們經過香日德古城返回德令哈。
德令哈是海西州的經濟、文化中心,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北緣,面積為32401平方公里,總人口5.95萬人。“德令哈”原為“阿拉騰德令哈”,蒙古語意為“金色的世界”。德令哈市轄懷頭他拉鎮尕海鎮2001年2月21日經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消懷頭他拉鄉,設立懷頭他拉鎮,撤消郭里木鄉,設立尕海鎮)及蓄集鄉宗務隆鄉戈壁鄉。德令哈地區的文化遺蹟不多,過去有8處,現在有幾處新的發現:石器時代的白水河遺址:900平方米,文化堆積0.2米,諾木洪文化;白水河西遺址,1500平方米:德令哈遺址,750平方米,文化堆積0.2米;宗務隆遺址,1500平方米;塔日木里遺址,1200平方米。以上均為諾木洪文化遺址,均有諾木洪文化紅陶殘片等。還有隋—五代的懷頭他拉岩畫和蓄集岩畫。明—清時的巴音河峰火台,面積約62.41平方米,高6.6米。最新發現的有尕海鎮郭里木吐蕃墓葬和懷頭他拉鎮巴音郭勒草原的巴尕沙岩畫
..

2002年7月,我和博物館的李特爾一起來到位於德令哈以東30公里處的郭里木鄉吐蕃墓葬處,青海省考古所和州博物館的同志們正在清理髮掘。這是8月初被盜墓者盜掘的,省、州文物部門當即採取措施,開始對此處的兩座墓葬進行清理,這裡屬尕海鎮托海村的草場。墓葬上方存有15米的封土,長方形單墓室,長4米,25米左右,其中一座為木槨墓,另一座為土坑墓,柏木封頂。木槨墓為男女合葬,土坑墓為遷葬墓。合葬墓木槨兩側殉有馬和駱駝各一匹(峰)。這裡出土了錦、綾、木碗、木鳥、木馬鞍等。特別重要的一點是這裡的三具木棺均有彩繪,這對研究柴達木歷史提供了一個重要資料。現在,青海省考古所對彩繪已經進行了複製。
2002年7月,我同州文體局和博物館領導來到了距離德令哈100餘公里的巴尕沙:巴尕沙岩畫主要以駱駝、牛、羊、狩獵和宗教圖案為主,與海西其他地區岩畫不同的一點是,有男女交媾的場面,女性正面站立,男性側面站立,兩人慾交媾。共有28處,100餘幅。
格爾木位於柴達木盆地南緣,崑崙山北麓,格爾木由柴達木南部盆地和唐古拉山兩塊不相連的地域組成。總面積為12.45萬平方公里,盆地面積7.50萬平方公里,唐古拉地區面積為4.9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為9.82萬人。格爾木市轄郭里木德鄉、烏圖美仁鄉、唐古拉鄉、大格勒鄉和三個街道辦事處。格爾木有7處遺址和墓葬:石器時代的河頭布林遺址,面積不詳,沙包上有零散諾木洪文化紅陶殘片;哈區遺址,1984年發現諾木洪文化紅陶殘片,1987年被沙丘覆蓋。隋—五代的有野牛溝岩畫:分5區,46幅,約250個動物形象。宋—元代的有烏圖美仁墓群,乾屍兩具,皮制服飾、骨鏃3枚;烏圖美仁東北墓群:出土人骨、銅器等,現在已被沙丘覆蓋;扎什克沙力西墓群:在一個沙台上,有銅飾、箭桿等;扎什克沙力東墓群:白布包的人骨、馬屍、木盤、木筷等。
其他三行委只有三處歷史文化遺蹟:小柴旦遺址:舊石器時代,12000平方米,打制石器100餘件,是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地;魚卡烽火台:邊長5米,高約5米,夯土築。那仁薩拉城址:殘存18米北牆,高約15米,夯層0.05—0.1米。
好,我們基本上了解了柴達木的歷史文化遺蹟,現在,留給我們的是開發和研究問題,我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對柴達木的歷史文化進行挖掘整理,為柴達木的開發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