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殃:災禍。池魚:護城河的魚。城門失火了,大家都用護城河的水去滅火,水被用完了,池中的魚類也遭殃了。比喻無辜被連累而遭受災禍。非也,池魚者,官名也,原作者望文生義,誤認深矣!。示例:假如是個平凡的人,卻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時代,“~”,無端惹出許多是非。俗說司門尉姓池名魚,城門火,救之,燒死,故云然耳。久而久之,後來人們便將池仲魚家族無故遭受株連之事,說成了如今“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句順口成語而被廣為流傳。

基本信息

詞語釋義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詞目: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發音: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

釋義:殃:使災禍。池:護城河。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無辜被連累而遭受災禍。

比喻沒有直接聯繫的事物之間,也可能存在著某種間接的聯繫,如果一方出現了問題,另一方也可能遭受禍害。

例句:示例:是個平凡的人,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時代,“~”,無端惹出許多是非。(柯靈《回看血淚相和流》)

成語典故

出處:北齊·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例句

示例:假如是個平凡的人,卻不幸生在不平凡的時代,“~”,無端惹出許多是非。(柯靈《回看血淚相和流》)

詞語辨析

現在人們解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是說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滅火,水用完了,魚也死了。然而這一成語最初的出處與一位池姓人物有關。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辨惑》載:“城門失火,禍及池魚。俗說司門尉姓池名魚,城門火,救之,燒死,故云然耳。”因池仲魚的姓和字亦寫為“池中魚”,後人在流傳這一事件時,就將名字理解成了“池裡的魚”。有池氏譜牒稱,池仲魚為池氏第49世孫。

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地方,城門下面有個池塘,一群魚兒在裡邊快樂地游著。突然,城門著了火,一條魚兒看見了大叫說:“不好了,城門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魚兒都不以為然,認為城門失火,離池塘很遠,用不著大驚小怪。除了那條魚兒逃走了之外,其它魚都沒有逃走。這時,人們拿著裝水的東西來池塘取水救火。過一會兒,火被撲滅了,而池塘的水也被取幹了,滿池的魚都遭了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火——水——魚是有聯繫的,池塘的水能滅城門的火,這是直接聯繫,魚兒與城門失火則是間接聯繫,它是通過池水這箇中間環節而發生聯繫的。比喻無端受禍。

歷史說法

話說北魏孝文帝時,公元471年,池氏總代數49世之裔池仲魚,封授城門侯,而因城裡失火,皇上責罪於池仲魚疏於護城不力,被革職,並誅其九族。以致池姓雖起源歷史久遠,但至今可能人口發展不怎么多,或許其原因之一有可能是受到此事件的影響吧。久而久之,後來人們便將池仲魚家族無故遭受株連之事,說成了如今“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句順口成語而被廣為流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