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屋檐下:關於人類政治的觀察筆記

《地球屋檐下:關於人類政治的觀察筆記》所屬一本書籍之一,於2005年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山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6月1日)
平裝: 497頁
開本: 16開
ISBN: 7306025716
條形碼: 9787306025715
尺寸: 23 x 16.1 x 1.9 cm
重量: 721 g

內容簡介

聖一埃克修佩里筆下的小王子生活在一個很小很小的星球上,搬一把椅子坐下來朝這邊看是日出,朝另一邊看就看見日落,星球上的生物除了他就只有一朵玫瑰花。這樣的情境和視角因其震撼性而牽出了人們的無限遐想,和默然內省。
我們身處的地球遠遠比小王子的星球要大、要複雜,人們常常要通過非常複雜的數學公式和文字定律來觀察、解釋事物間的關係。但是,如果我們有機會來到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和小王子的星球大小就差不多了,它就像一隻汪洋中的藍色孤舟,一顆孤獨的濕淋淋的大圓石頭,上面有一些在宇宙中顯得非常孤單的人類。地球是人類惟一的一間擋風遮雨的房子,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屋檐下。人類之間如果沒有足夠的友善和寬容,這個屋檐連同房子就要垮塌。
地球屋檐下就是本書作者站立的位置。
本書注重從具體的人、人心、人性、人文的角度來觀察世界政治(包括國家間政治、次國家和超國家行為體的跨國政治,以及作為國際政治、跨國政治分析背景的國內政治)。
或者說,本書是一部關於“人類政治”的觀察筆記
國內學術界在對世界政治的研究中,見“國家”不見“人”(特別是普通入)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我一直在嘗試以一種個人風格來解讀和評析世界政治,相對而言,我比較關注宏大政治對普通人的影響,關注世界政治叢林法則下弱者的命運;同時也關注普通人對宏大政治的質疑和干預,注重從公民社會和世界公民的視角、從人道主義和綠色主義的立場來解讀和評析世界政治。
同時,我也嘗試從平民生活、旅行筆記等微觀的、個人化的視角,來觀察、叩問宏大的政治問題。此外,我也比較注重面向大眾寫作,與大眾交流,儘可能地介入公共領域中的知識建構與價值論爭。
與見“國家”不見“人”的主流視角與理念相比,我的這種風格的視角和理念可能不那么“科學”和“精準”,不過我堅持認為研究“物”與研究“人”是有區別的。
同時我也認為,敬畏和啟示是對人類理性的必要制衡。
我依然是一個處在探索狀態的實驗者和學習者,我常常發現許多普通讀者和非專業人士比我高明很多。與不同氣質、不同觀點的朋友們的交流和辯論是非常愉快的。

媒體評論

書評
本書注重從具體的人、人心、人性、人文的角度來觀察世界政治,包括國家間政治、次國家和超國家行為體的跨國政治,以及作為國際政治、跨國政治分析背景的國內政治。或者說,本書是一部關於“人類政治”的觀察筆記。

目錄

前言/l
第一章 站在地球屋檐下/1
甘地代表世紀良知:讀者心目中的20世紀/l
湛藍色的希臘之旅/7
“我們聯合國人民”/11
全球交往:現實困境與未來期待/17
一個現實主義者的和平之夢/19
屋檐下日記(1):科索沃難民營三日/21
屋檐下日記(2):以色列人的前生、今世與未來/22
第二章 解讀“9·11”/25
硝煙中的苦澀滋味/25
“9·ll”事件與全球社會變遷/27
奧薩馬·本·拉丹夜訪記/34
“9·ll”揭秘:起源於沙特國內矛盾/36
“9·ll”再揭秘:亞伯拉罕時代及其遺產/43
巴厘島事件分析暨2002版國際旅行安全指南/50
生於9月11日/53
從馬德里到阿富汗/55
第三章 透過硝煙看世界/63
戰前之辯(1):薩達姆、社會進程與國際和平/63
戰前之辯(2):伊拉克全民公決隨想錄/65
戰前之辯(3):就《隨想錄》答網友問/67
戰前之辯(4):薩達姆的人性洞察術/70
戰前之辯(5):寫在爭論邊上/73
戰前之辯(6):“後薩達姆時代”伊拉克的命運/76
戰時觀察(1):觀看一場電視畫面戰爭/83
戰時觀察(2):透過硝煙看世界/86
戰後之辯(1):“薩達姆洞”有多深?/88
戰後之辯(2):一場“很不完美”的選舉/90
第四章 叩問美國/93
實用主義:美國的國家哲學/93
總統選舉,一地雞毛/98
附:評“聖徒式潔癖”/102
人物解讀(1):柯林頓的背影/104
人物解讀(2):甘迺迪家族的政治遺產/106
人物解讀(3):“甘迺迪”:一個知名的美國政治品牌/108
人物解讀(4):解讀尼克森/109
人物解讀(5):開啟美國民權時代的倒霉總統/116
人物解讀(6):威利·布朗:廣場上的市長/122
社會觀察(1):卡欽斯基:黃昏中的幽靈/125
社會觀察(2):反戰:“60年代”昔日重來?/127
社會觀察(3):後現代細雨中的西雅圖/134
第五章 新《山海經》/145
俄羅斯筆記(1):俄羅斯的西方心結/145
俄羅斯筆記(2):年輕的普京/146
俄羅斯筆記(3):普京治下的俄羅斯地圖/150
俄羅斯筆記(4):黑幫資本家/152
轉軌國家影像(1):極地驚鴻/154
轉軌國家影像(2):敲門的人/156
參考答案(1):一念天堂,一念地獄?/157
參考答案(2):如何界定“革命”?/160
參考答案(3):國家為什麼“失敗”?/162
庭外判詞(1):“皮諾切特漩渦”/172
庭外判詞(2):“非洲病毒”/174
秘魯連續劇(1):藤森、憲法與權力的誘惑/175
秘魯連續劇(2):催淚彈、錄像帶與政治智商/178
秘魯連續劇(3):總統:從流亡地歸來?/180
巴以風雲錄(1):為和談把脈/182
巴以風雲錄(2):“以色列的主張”/187
巴以風雲錄(3):和平是最艱難的攀登/190
世界政治地理(1):新《山海經》/193
世界政治地理(2):新世紀的歐盟地圖/196
世界政治地理(3):透過津梁館看世界歷史/199
世界政治地理(4):開發中國家的權力核心組織在哪裡?/202
世界政治地理(5):財富時代的世界地圖/205
第六章 公共領域·價值論爭/212
杞人之憂(1):墮入凡塵的月球/212
杞人之憂(2):從精神潔癖到血腥清洗/213
杞人之憂(3):遙想“赤軍”當年/215
燈下(1):兩性關係的歷史與現實/220
燈下(2):他們到哪裡去了?/224
間諜故事(1):“噓——”/226
間諜故事(2):諜影幢幢的網路時代/227
公共政策略議(1):公共政策中的黃金分割/230
公共政策略議(2):智慧財產權如何才能天下無賊?/232
當代英雄(1):他們使世界圖像更清晰/234
當代英雄(2):人道責任沒有國界/237
綠色主義(1):綠色暴力/242
綠色主義(2):人天悲思——SARS事件的生態學觀察/244
讀書札記(1):紀念薩義德教授/250
讀書札記(2):公共領域、價值論爭與國際關係研究/257
讀書札記(3):後現代主義、邊緣立場與國際關係研究/265
第七章 亞洲天空下/279
亞洲的遺產(1):回望亞洲百年/279
亞洲的遺產(2):君主們的眼光/284
亞洲的遺產(3):地域交易圈中的文化播遷/286
世相觀察(1):日本在亞洲的尷尬處境/293
世相觀察(2):關於“憤青”的考察/300
概念之辯(1):東亞:從地理概念到社會概念/303
概念之辯(2):“我們亞洲人民”/305
概念之辯(3):“亞洲裙帶資本主義”研究/308
印度尼西亞國家報告(1):文明的“返祖”現象/320
印度尼西亞國家報告(2):蘇哈托政權的猝死和印度尼西亞的浴火新生/323
印度尼西亞國家報告(3):“弱國家”形態及其根源/327
印度尼西亞國家報告(4):社會轉型與族群衝突/34l
第八章 亞洲的政治戲劇/352
索尼婭的選擇(1):亞洲家族政治的神奇鏈條/352
索尼婭的選擇(2):“我仍然在你們中間”/356
新加坡:父與子的故事/362
從李光耀之子到新加坡總理/367
老族長的困境/371
菲律賓症候(1):埃斯特拉達現象啟示錄/378
菲律賓症候(2):菲律賓兵變啟示錄/385
軍事政變的衝動/392
選舉中的世界:讓人民投票/395
陽光照耀韓國/399
第九章 中國備忘錄/402
兩岸關係是否會春暖花開?/402
我們能否避免“崛起的赤字”?/406
從阿富汗重建看中國的國際公共形象/413
從克勞福德峰會看中美關係的合理方向/417
中國對外政策的新思維/419
中國能否“平安崛起”?/424
印度洋海嘯備忘錄/427
第十章 全球化進程中的東方故事/434
檳城瑣記——全球化進程中的東方故事/434
離開薩拉赫丁清真寺/441
越南印象/447
附:胡志明市·《西貢小姐》/452
海匪的故事/454
“老上海”:懷想與期待/456
他們的聖誕,怎么就成了我們的節日?/458
島上的李敖/461
百年老店沉浮錄/465
政治叢林中的廝咬與迷失/472
透視蔣經國神話/477
台灣深處的憂鬱/483
回望遙遠的尼泊爾/49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