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旅途中》

《在漫長的旅途中》

本書是作者星野道夫在一九九六年於勘察加半島遭棕熊襲擊去世後,所遺留下來最後的、無聲的訊息,是貼近人與自然的溫柔隨筆。作者旅居阿拉斯加二十年,長期隻身行旅於酷寒的極北大地,對於生活在嚴苛自然環境中的人與動植物,以鏡頭和執著投注關懷的目光,同時也以無盡的溫柔筆觸,訴說重新省思所謂“豐富人生”與“幸福”定義的靜謐話語。透過書中真切質樸的字裡行間與撼動心靈的敘事構圖,讀者可以踩踏星野道夫深印在大地上的足跡,沿著一幅幅的照片,將眼光延伸到清澈深沉的極北大地,進行一場回歸自然的心靈之旅。二○○六年七月,星野道夫第一本正式授權的國際中文版寫真札記《在漫長的旅途中》,由先覺出版社在台灣發行。

基本信息

《在漫長的旅途中》 《在漫長的旅途中》

作者:[日] 星野道夫(Michio Hoshino)
譯者:蔡昭儀
ISBN:9787208084476
頁數:260
定價:29.00
出版社:世紀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裝幀:平裝
出版年:2010-02

內容介紹

單獨在零下四十度的冰河地帶紮營一個半月,所拍攝所寫下的冰河擠壓滾落至海中的聲音;長期在海灣中冒著酷寒與浪濤,劃著名小獨木舟來回巡弋所捕捉到的座頭鯨深潛前揚起尾鰭的畫面;一個人橫跨阿拉斯加的四季,在各地紮營所記錄下的馴鹿……

日本國寶,極地攝影家星野道夫最後遺作。旅居阿拉斯加二十年,長期隻身行旅於酷寒的極北大地,對於生活在嚴苛自然環境中的人與動植物,以鏡頭和執著投注關懷的目光,同時也以無盡的溫柔筆觸,訴說重新省思所謂“豐富人生”與“幸福”定義的靜謐話語。

透過書中真切質樸與撼動心靈的敘事構圖,讀者可以跟隨星野道夫深印在大地上的足跡,沿著一幅幅的照片,將眼光延伸到清澈深沉的極北大地,進行一場回歸自然的心靈之旅。

人的一生,總是為了追尋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長的旅途上。

作者介紹

星野道夫∕MICHIO HOSHINO

一九五二年生於日本千葉縣慶應大學經濟系畢業後,赴阿拉斯加大學野生動物管理學系留學。一九八六年榮獲第三屆平凡社動物攝影獎,一九九○年獲第十五屆木村伊兵衛獎,一九九九年獲日本攝影協會追贈特別獎。十九歲的星野道夫,偶然間在信州的農家瞥見報紙上的阿拉斯加地圖和報導,開始對廣袤的北方大地產生憧憬。數日後,在舊書店裡發現一本《Alaska》攝影集,一幀仿如漂浮在荒涼的北極海上的愛斯基摩小鎮航拍影像,直接觸發他以鏡頭捕捉阿拉斯加風貌的心愿,從此與阿拉斯加結下不解之緣。從二十四歲就讀阿拉斯加大學開始,星野道夫長期穿梭在山脈、冰河、森林、凍原之間,拍攝大量自然生態作品,極光、山脈、冰河、凍原、花草、鯨、棕熊北極熊麋鹿、馴鹿、海豹等,都是他擅長的題材。其中尤以動物攝影聞名自然攝影界,多幅作品獲得阿拉斯加政府與博物館永久收藏陳列。星野道夫不僅是舉世聞名的自然攝影師,他純淨而洗鍊的文字,也讓他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文學作家之一。除了拍攝、記錄阿拉斯加之外,星野道夫還經常舉辦生態演講,每年夏天都帶領來自日本的小學生,在阿拉斯加大地和海洋上,實地體驗自然生生不息的魅力。一九九六年八月,作者參與日本電視台節目拍攝棕熊計劃,於勘察加半島出外景,卻在八日清晨於戶外遭棕熊襲擊,不幸罹難,震驚全日本。遺作展吸引上百萬日本人排隊觀看,紀念這位日本國寶級攝影師。

書摘


鹿柵
有一種人,跟他在一起的時候,會深刻體會到:“啊!自己真的是在阿拉斯加。”
每次結束漫長的攝影之旅,回到久違的家,隔天早上一定會接到阿塔巴斯加印第安人華特的電話:“道夫,歡迎回家。”我只揉著惺忪的睡眼苦笑。長期以來,我都猜不透他怎么知道我回來,直到最近,我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其實說穿了也沒什麼,大約在我要回家的十天前,他就每天打電話來我家查勤。
華特‘紐曼,五十五歲,我只能說他是個完美的大好人。我們之問有一個只屬於兩人的玩笑話。有一次我對他說:“華特,學校畢業就可以拿到學位,你實在是個大好人,哪天我頒給你一個‘好人學位’好了。”華特大笑,之後我們聊天就一定會聊到這個。“道夫,我什麼時候才拿得到好人學位?”“華特,還差一點。”旁人是絕對聽不懂的。如果人有與生俱來的資質,華特真的是個優質的人。
阿拉斯加的原住民,可以大致分為海岸的愛斯基摩人與內陸的阿塔巴斯加印第安人。他提到法蘭克·安田的事情時,我才知道華特其實原本是愛斯基摩人。一九七年,愛斯基摩人的村落鬧饑荒,一個日本人法蘭克·安田率領著村民,花了兩年的時間越過北極圈的原野,來到印第安人的地盤,就是現在的比柏村。那是個偉大的故事。華特的父親當時還是個孩子,也參與了那趟大遷徙。他父親晚年時將這個故事告訴他,他就像背下來一樣牢記在心。
在比柏村出生的華特,結婚之後搬到布魯克斯山脈的雅克提克村,目前在費爾班克斯之間來來去去,居無定所,也沒有固定的職業。有時候以為他在印第安協會工,他卻在費爾班克斯街頭,與同伴演奏印第安傳統音樂。而阿拉斯加大學的研究員們會認識華特,除了因為他相當了解自己民族的歷史、知識、興趣之外,也被他質樸的個性所吸引。
好幾年前我們談起一個計畫。華特與我有一個共同的興趣,就是馴鹿。這得從一百多年前的阿拉斯加北極圈說起。
在槍還未出現在阿拉斯加的十九世紀以前,阿塔巴斯加印第安人靠著弓箭與長矛狩獵。這群仰賴旅行在廣大原野的馴鹿而生存的人們,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想出了一種氣勢壯大的“馴鹿柵欄”狩獵法。他們在山的斜面或是山谷,預測馴鹿季節遷徙的路徑,圍一個巨大的V字型柵欄,等著馴鹿群來自投羅網。這是利用馴鹿春秋兩季在北極圈凍土帶與南邊森林地帶之間遷徙的習性,可以輕鬆且大量捕獲馴鹿的狩獵法。

書評

有些人,一旦你與他邂逅,總會有些東西被改變。星野道夫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平凡但是又不平凡的人。
與他相遇是我偶然的在書店裡閒逛的時候,在書架的角落。信手拿起這本書,是一本寫真札記,記錄了星野道夫先生作為一個自然攝影師在阿拉斯加的生活和感悟。我作為消遣,慢慢翻看了起來。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讓人驚嘆的照片,但是每幅照片和樸素的話語就猶如一隻燕子橫衝直撞地飛入了我的心扉。我感受到了,這本書是如此不同,它不是一本為了順應時代討好大眾出的書,它也不是一本為了商業目的炒作出來的書,這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更像是一個和藹的長輩在一個悠閒地午後和你喃喃著往事。雖然職業是極地攝影師,但他不僅僅只在為大自然攝影,他無時無刻不在用自己的生命看進去,感受的大自然與人生的奇妙。
書中有一段這樣描寫座頭鯨的舞姿:“突然間,鯨魚飛躍起來,仿如電影場面慢放一般,全身在空中舞動,隨即又讓地心引力將它龐大的身軀拉回海面。瞬時,海水像爆發一般,打破一切的寂靜,而鯨魚卻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繼續向前游去。”
雖然沒有親臨現場,但是那時我確確實實能感受到那一刻的震撼和感動。我在想,如果在城市忙忙碌碌生活或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想到這時可能在阿拉斯加的海面上就有一條座頭鯨在慢慢的飛躍向天空,那會是多么奇妙的感覺啊。
雖然我以前覺得在大自然面前即使用最完美的文字描寫,也是顯得乏力的。然而現在我不得不承認,雖然人無法客觀地把大自然描繪的面面俱到,但是在這些文字中我們卻能感受到自己面對大自然時感受不到的東西。那就是作者對大自然的愛。雖然星野道夫在一次拍攝中被棕熊襲擊而不幸殉職,但他的妻子說,這對他來說也許是最好的慰藉,他一定很幸福能夠回歸於他最愛的大自然中。我突然覺得其實在大自然面前人類並不是渺小的,相反有時人類是很偉大的,那是因為人類有著比藍天比大海還要廣闊的胸懷。感謝星野道夫帶給我這個最奇妙的旅程。並祝願他在極樂天國中能永遠幸福!
最後寫下這本書里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孩提時代看過的風景,會長留在腦海中。直至成人後面對人生分岔路時,給予我們鼓勵與勇氣的,可能不是誰曾說過的話,而是那曾經看到的風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