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特洛伊考古區

土耳其特洛伊考古區

土耳其特洛伊考古區是4千年前的古城,也是世界聞名的考古遺址,1871年德國著名考古學家H·謝里曼開始發掘。遺址證明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所記載的公元前13-前12世紀希臘人用木馬計攻陷特洛伊城是歷史事實。

【名稱】土耳其特洛伊考古區
【類別】世界遺產
【批准年號】1998年
【遺產原屬】特洛伊是4千年前的古城
【遺產現狀】是世界聞名的考古遺址
【簡介】
土耳其特洛伊考古區,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特洛伊是4千年前的古城,也是世界聞名的考古遺址,1871年德國著名考古學家H·謝里曼開始發掘。遺址證明荷馬史詩《伊利亞特》所記載的公元前13-前12世紀希臘人用木馬計攻陷特洛伊城是歷史事實。
特洛伊考古區位於土耳其西北的希沙立克,北臨達達尼爾海峽,是小亞細亞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的城市遺址,存在於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4世紀。它聯繫了安納托利亞的文明和地中海世界。而且,特洛伊的歷史就是從公元前12或前13世紀希臘斯巴達人和亞西亞人的戰爭開始的。
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中記述了希臘人和特洛伊人戰爭的故事--為幫助弟弟奪回妻子海倫,阿伽門農在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幫助下用木馬計一舉攻下了特洛伊城--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特洛伊城是虛構的。1871-1890年,德國考古學家H·謝里曼發掘特洛伊城址,特洛伊的真實存在才得以確認。1893-1894年,德國考古學家W·德普費爾德繼續主持發掘。1932-1938年,美國考古學家C·W·布利根又在此發掘。
經過長期的發掘,考古學家在深達30米的地層中發現了分屬9個時期的堆積。第1-5層相當於青銅時代早期,第6、7層屬青銅時代中期和晚期,第8、9層屬早期鐵器時代。第1層(約在前3000年-前2600年)為一直徑90多米的小城堡,有石築城牆和城門。已開始使用銅器,流行磨光黑陶或灰陶,針和鑽等骨器很多,還發現了一塊刻有人面的石灰石碑。第2層(約在公元前2600-前2300年)的城堡直徑120多米,城中有王宮及其他建築,在一座王家寶庫中,發現了許多金銀珠寶和青銅器。陶器逐漸以紅色和棕色為主。此外還出土有石器、骨器和陶紡輪等。第3-5層(約在前2300-前1900或前1800年)時間前後銜接,文化持續發展。城市範圍較大,但建築不如第2層宏偉。第6層(約在前1900或前1800-前1275年)的文化與前不同,可能是由一個新民族創造的。城牆堅固,曾經多次擴建,總長540米,至少有4座城門。城內有許多貴族住宅的建築台基,平面為長方形,有石礎木柱。居民實行火葬,以骨灰瓮為葬具。這一層的城市毀於地震。震後的第7層(約在前1275-前1100年),年代與特洛伊戰爭年代相當。有兩個階段,早期文化是第6層的繼續,發現有繼承第6層傳統的陶器、邁錫尼式陶器和灰色素麵的米尼亞式陶器等。房屋密集,房內地下幾乎都埋有大罐,罐口外露,以石板為蓋,有的房內多達一、二十個,可能用來儲放食物。約在前13世紀後半葉,城市可能被荷馬史詩中所記敘的希臘人所毀。此層晚期,文化發生較大的變化,陶器為手制,較粗糙,器形也不同於前,居民可能來自歐洲。前1100-前700年,這裡無人居住。此後的第8層,是希臘人居住時期的堆積。前5世紀,在衛城上建立了雅典娜神廟。第9層屬於希臘化時代和羅馬統治時代,城市曾多次擴建。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堡建立後,這裡逐漸湮沒。特洛伊考古區的發現和發掘是依據歷史文獻探尋古代遺址成功的範例之一。目前,特洛伊已成為土耳其的遊覽勝地。1998年,特洛伊考古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考古發掘的成果可以解釋有關特洛伊木馬故事的某些問題。特洛伊第7a地層所代表的時期被破壞的時間可能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根據一般的古希臘傳統,特別是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故事,傳統上,認為特洛伊第7a地層所代表的時期的破壞者是來自希臘大陸中部和南部的邁錫尼人。但是,從考古學不能找到精確推斷破壞者是誰的證據。相反,卻有一些證據可以說明那些破壞者並不是邁錫尼人。例如,難道希臘大陸人能夠在他們自己伯羅奔尼撒的中心遭進攻的時候,去進攻特洛伊嗎?不過如果伯羅奔尼撒的破壞是由於自然災害(例如就像最近在討論特洛伊和邁錫尼時常考慮到的地震),或者說這是由於大部分有生力量都去了特洛伊,而使本土缺乏防守。也許特洛伊第7地層b2時期的"粗糙製品(Coarse Ware)"是更有意義的事實,這是一種在特洛伊第7a地層所代表的時期結束後才首次出現在特洛伊的陶器。它與同一時期出現在希臘大陸以及義大利和西西里島的手工製作的拋光瓷器有著很深刻的聯繫。在這些地區的陶器都沒有先例,而且Deger-Jalkotzy論證了這些陶器是最後來自於傳統陶器的故鄉--歐洲中部的多瑙河中游地區。特洛伊第7b1地層所代表的時期的"粗糙製品"可能被認為是用來識別特洛伊第7a地層所代表的時期的侵略者的工具,他們是一群在從中部多瑙河地區,穿過羅馬尼亞,向土耳其巴爾幹半島地區的遷移末期,穿過亥爾斯邦特的人。相似的人群可能已經在後來與位於伯羅奔尼撒的眾多的邁錫尼人主要聚集點有了聯繫。但必須承認的是,這種重新構造過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其中之一便是:存在於特洛伊第7b1地層所代表的時期的"粗糙製品",與那些與其有聯繫的存在於LH IIIC時期,希臘大陸邁錫尼人居住區的手工製作的拋光陶器相比,相對來說,數量是很少的。這些陶器製造者確實如某些權威所說在愛琴海青銅時代後期的政治與軍事歷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