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竹雕

土家竹雕是把土家族特色建築按1比60、1比70、1比100的比例微縮掌上,以湘西優質楠竹為材料,構思奇特、技藝精湛,造型古樸典雅,藝術工底紮實,表現技巧獨特。作品中的每一細小部件都做到精益求精,選料、開眼、鑿榫、穿斗完全按照土家族傳統建創程式,點滴不漏,面面俱到。比例協調、結構緊密,門窗格欄精美,雜物小件造實逼真,有靜有動。門能開關,碓能舂動,磨能鏇轉。土罐、辣椒串、包穀提、人物、家畜,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這些作品既展現了湘西土家族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又記錄了土家族古老燦爛的民族文化,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土家族竹雕
竹木雕源於竹木器,從使用竹木器的史前時代開始,到竹木雕藝術獨立發展並成熟的明清時代,在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牙角雕,顧名思義,應為各種用獸牙、獸角製作的雕刻品,然而在收藏界,其含義則主要是指象牙和犀角的雕刻品。象牙以光潔如玉、柔韌細膩的質地深受人們的喜愛,而象牙雕作為一項特種工藝,在中國藝術史上更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犀角雕在我國古代各種門類的工藝美術品中,屬於既高雅叉稀有的品種,與竹木、金、玉等雕刻器物同為藝林珍賞之品。匏器,又名"葫蘆器",是流行於中國民間的雕刻工藝新品種。竹木牙角匏器的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簡練、古樸大方,有的精工細作、紋飾繁密,變幻無窮,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陰線、陽刻、圓雕、透雕、深淺浮雕等。傳世作品的數量,以明清時代為多,品種紛繁,其中尤以清代牙角雕刻最為精湛。那些技藝非凡的名工巨匠,運用他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法,把我國的雕刻工藝推至空前的鼎盛階段。在他們的作品中,有的小巧精緻,玲攏剔透;有的細密入微,鬼斧神工,精美絕倫。他們為人類創造了美,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土家族竹雕王”以王仕輝為代表,主要以土家民族建築為題材,工藝技術獨具特色的土家族竹雕,已被湘西州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相關名錄,並正在申報省級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