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培訓

團隊培訓

團隊培訓是指通過協調所在團隊成員的個人的績效從而實現共同目標。團隊培訓重在協調為達成共同目標而努力工作的不同個人之間的合作。各個成員們之間必須分享信息以及個人的行為將會影響到群體的整體績效的情況。例如,無論在國企還是在私營部門(比如家電裝配、民航客機)中,其工作都是由所在機組、所在群體或者所在班組共同完成的。成功的績效取決於在決策活動中的相互傍調能力、團隊的業績以及處理潛在危險情況的思想準備。團隊的力量大於個人。很多時候還是要一團隊為核心。

背景

在企業無國界競爭到來的時代,在世界500強企業幾乎全數進入中國市場的今天,團隊精神為什麼一直是中國企業長久的痛?團隊精神為什麼會成為中華文明和中國企業的最大軟肋及我們向世界先進文明、向世界上最優秀和強大的企業與組織跨越的最大溝壑?高績效團隊的組織基因、文化基因、制度基因和技術基因到底是什麼?仰仗於戶外拓展、團隊建設技術、企業文化活動等等諸多方面的努力,可以融洽我們組織的氣氛,卻根本不可能從基因上讓團隊精神融入我們的血脈,這是為什麼?團隊精神的標本兼治的方法到底是什麼?這些問題,幾乎是中國絕大多數企業領導人和管理者苦苦尋思而不得其解的痛苦話題。本課程將追根溯源,打通脈絡,系統徹底的為您釐清這些問題的本源,提供建立優秀團隊的標本兼治的方法,並為您分享幾種團隊強化的技術。

簡介

團隊: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有口才的人和一群用耳朵聽的人

團隊培訓結構的四要素:

內容

包括知識培訓,技能培訓,態度培訓。

工具

有團隊任務分析,任務模擬與練習,反饋,績效衡量,原理與或者原則。

戰略

團隊培訓中通常可以利用課堂講授或者觀看錄像的方式來傳播關於溝通技巧的知識,然後再利用角色扮演法或情景模擬法來為受訓者提供一個練習的機會,從而將在課堂上講授的溝通技巧通過實地練習來進行體會。

經典案例

培訓遊戲:

交通阻塞

道具。比參加人數多一個塑膠地墊。

說明:

將塑膠地墊呈一字型在地上鋪開,讓學員全部站在地墊上。留中間一個地墊不站人。

學員分成兩邊相對而站,通過中間的空格進行移動。

移動的方式是只能前進一格或跳一格,不能後退。

完成兩邊人的互換,並且大家維持同一個方向。

規則:

學員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只要有人後退就要重來。

當有人知道答案時,我們要每個人都知道答案。

報數

(1)所需時間。30~60分鐘,由團隊的人數的多少決定,培訓者打算用多少時間做此練習。

(2)小組人數。越多越好。

(3)所需物品。秒表。

(4)遊戲工具簡述。一個關於促進團隊效率遊戲。

目的:

使團隊通過競爭提高它們的效率。

使隊員看到團隊的責任心。

步驟:

遊戲第一步就是將所有參加的人,要求在2分鐘之內分成平均分成兩組。

挑選男女隊長各一名,組織團隊進行比賽(隊長不參加比賽)。

教練要求隊長宣誓,問三個問題:“有沒有信心戰勝對手”、“如果失敗,敢不敢於面對隊員的指責”、“如果失敗,願不願意承擔由此所帶來的一切責任”。

教練宣布比賽規則。

操作要領

全隊學員進行報數,速度越快越好:

分別進行8輪比賽,每輪比賽間隔休息3分鐘、2分鐘(2次)、1分半鐘2次、1分鐘(2次);

每輪比賽進行獎懲。輸者,由隊長率領隊員向對方表示誠服.並對對方隊員說:“願賭服輸,恭喜你們!”並有男女隊長做伏地挺身10次,如果以後再輸,伏地挺身的次數將會成倍遞增。贏者,將全隊哈哈大笑,以示勝利;

將每輪比賽的結果記錄在白板上:

遊戲結束,播放抒情音樂(熄燈),誦讀一篇散文(記述文,並在最後一輪失敗的人當中在做伏地挺身的時候,讓學員深深感受到責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人生):

誦讀結束,教練引導大家討論。

討論題目:

每個人都同意所有的意見嗎?如果不是,為什麼?

談談責任心對我們人生的體會?

你說我做

(1)道具。七彩積木。

(2)參加人數。20一30人。

(3)用時。約1小時。

(4)遊戲前準備。培訓師先自己用積木做好一個模型。

過程:

將參加人員分成若干組,每組4-6人為宜。

每組討論3分鐘,根據自己平時的特點分成兩隊,分別為“指導者”和“操作者”。

請每組的“操作者”暫時先到教師外面等候。

這時培訓師拿出自己做好的模型,讓每組剩下的“指導者”觀看(不許拆開),並記錄下模型的樣式。

15分鐘後,將模型收起,請“操作者”進入教室,每組的“指導者”將剛剛看到的模型描述給“操作者”,由“操作者”搭建一個與模型一模一樣的造型。

培訓師展示標準模型,用時少且出錯率低者為勝。

讓“指導者”和“操作者”分別將自己的感受用彩筆寫在白紙上。

遊戲點評:

身為指導者的你,體會到什麼?

身為操作者的你,體會到什麼?

當操作者沒有完全按照你的指導去做的時候,指導者的你有什麼感覺?

當感覺到你沒能完全領會指導者意圖的時候,操作者的你有什麼感覺?

當競爭對手已經做完,歡呼雀躍的時候,你們有什麼感受?

當看到最後的作品與標準模型不一樣的時候,你們有什麼感受?

是效率給予的壓力大,還是安全性給予的壓力大?

指導者和操作者感受到的壓力有什麼不一樣?

知名專家

常亮老師為經理人管理與領導技能培訓專家、職業化團隊培訓專家、店長管理與領導技能培訓專家

常亮老師在中國移動深圳公司、上海公司、安徽公司,正大集團、華為、NEC中國、美的集團、英博啤酒、日本三洋、西門子、摩托羅拉、中國工商銀行、殼牌石油、廣州本田、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大公司可獲92分以上的平均評價分並全部多場復訓,為目前中國企業管理培訓市場罕見的大公司每100場培訓平均評分在90分以上的傑出管理培訓專家。公開課足跡遍布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各省會城市。2008年中國移動復訓60天課程,英博啤酒38天課程。國內規模企業客戶復訓率90%以上。

團隊四戒

一戒“團隊利益高於一切”

團隊首先是一個集體,由“集體利益高於一切”這個被普遍認可的價值取向,自然而然地可以衍生出“團隊利益高於一切”這個論斷。但是,在一個團隊里過分推崇和強調“團隊利益高於一切”,可能會導致兩方面的弊端。

一方面是極易滋生小團體主義。團隊利益對其成員而言是整體利益,而對整個企業來說,又是局部利益。過分強調團隊利益,處處從維護團隊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常常會打破企業內部固有的利益均衡,侵害其他團隊乃至企業整體的利益,從而造成團隊與團隊,團隊與企業之間的價值目標錯位,最終影響到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比如說,一個企業內部各團隊都有相應的任務考核指標,出於小團體利益的考慮,某個團隊採取了挖兄弟團隊牆腳等不正當的手法來完成自己的考核指標,而當這種做法又沒有及時得到糾正時,其他團隊也會因利益驅動而群起效仿,屆時一場內部混戰也就不可避免,而企業卻要為此支付大量額外成本,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此外,小團體主義往往在組織上還有一種游離於企業之外的跡象,或另立山頭或架空母體。

另一方面,過分強調團隊利益容易導致個體的應得利益被忽視和踐踏。如果一味只強調團隊利益,就會出現“假維護團隊利益之名,行損害個體利益之實”的情況。目前不可否認的是,在團隊內部,利益驅動仍是推動團隊運轉的一個重要機制。作為團隊的組成部分,如果個體的應得利益長期被漠視甚至侵害,那么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無疑會遭受重創,從而影響到整個團隊的競爭力和戰鬥力的發揮,團隊的總體利益也會因此受損。團隊的價值是由團隊全體成員共同創造的,團隊個體的應得利益應該也必須得到維護,否則團隊原有的凝聚力就會分化成離心力。所以,不恰當地過分強調團隊利益,反而會導致團隊利益的完全喪失。

二戒“團隊本身的內斗”

團隊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適應競爭的需要而出現並不斷強化的。這裡提及的競爭,往往很自然地被我們理解為與外部的競爭。事實上,團隊內部同樣也需要有競爭。

在團隊內部引入競爭機制,有利於打破另一種形式的大鍋飯。如果一個團隊內部沒有競爭,在開始的時候,團隊成員也許會憑著一股激情努力工作,但時間一長,他發現無論是乾多乾少,乾好乾壞,結果都是一樣的,每一個成員都享受同等的待遇,那么他的熱情就會減退,在失望、消沉後最終也會選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方式來混日子,這其實就是一種披上團隊外衣的大鍋飯。通過引入競爭機制,實行賞勤罰懶,賞優罰劣,打破這種看似平等實為壓制的利益格局,團隊成員的主動性、創造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團隊才能長期保持活力。

在團隊內部引入競爭機制,有利於團隊結構的進一步最佳化。團隊在組建之初,對其成員的特長優勢未必完全了解,分配任務時自然也就不可能做到才盡其用。引入競爭機制,一方面可以在內部形成“學、趕、超”的積極氛圍,推動每個成員不斷自我提高;另一方面,通過競爭的篩選,可以發現哪些人更能適應某項工作,保留最好的,剔除最弱的,從而實現團隊結構的最優配置,激發出團隊的最大潛能。

三戒“團隊內部皆兄弟”

不少企業在團隊建設過程中,過於追求團隊的親和力和人情味,認為“團隊之內皆兄弟”,而嚴明的團隊紀律是有礙團結的。這就直接導致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雖有制度但執行不力,形同虛設。

紀律是勝利的保證,只有做到令行禁止,團隊才會戰無不勝,否則充其量只是一群烏合之眾,稍有挫折就會作鳥獸散。南宋初年的岳家軍之所以能成為一支抗金主力,與其一直執行嚴明的軍紀密不可分,以至於在金軍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馬謖與諸葛亮於公於私關係都很好,但馬謖丟失了戰略要地街亭,諸葛亮最後還是按律將其斬首,維護了軍心的穩定。 嚴明的紀律不僅是維護團隊整體利益的需要,在保護團隊成員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著積極的意義。比如說,某個成員沒能按期保質地完成某項工作或者是違反了某項具體的規定,但他並沒有受到相應的處罰,或是處罰根本無關痛癢。從表面上看,這個團隊非常具有親和力,而事實上,對問題的縱容或失之以寬會使這個成員產生一種“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錯覺,久而久之,貽患無窮。如果他從一開始就受到嚴明紀律的約束,及時糾正錯誤的認識,那么對團隊對他個人都是有益的。GE的前CEO傑克·韋爾奇有這樣一個觀點:指出誰是團隊里最差的成員並不殘忍,真正殘忍的是對成員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文過飾非,一味充當老好人。寬是害,嚴是愛。對於這一點,每一個時刻直面競爭的團隊都要有足夠的清醒認識。

四戒“犧牲‘小我’,才能換取‘大我’”

很多企業認為,培育團隊精神,就是要求團隊的每個成員都要犧牲小我,換取大我,放棄個性,追求趨同,否則就有違團隊精神,就是個人主義在作祟。

誠然,團隊精神的核心在於協同合作,強調團隊合力,注重整體優勢,遠離個人英雄主義,但追求趨同的結果必然導致團隊成員的個性創造和個性發揮被扭曲和湮沒。而沒有個性,就意味著沒有創造,這樣的團隊只有簡單複製功能,而不具備持續創新能力。其實團隊不僅

中國文化價值觀下的團隊建設

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結合。團隊精神的實質不是要團隊成員犧牲自我去完成一項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和發揮團隊所有成員的個體優勢去做好這項工作。

戰國時期,招攬門客、擴大家族勢力的做法在豪門望族中十分流行。很多人在對門客的錄用上採取了一定準入標準,因此招攬的人才的特長基本上都差不多,而齊國的孟嘗君則不同,凡有一技之長的,他都一律以禮相待,投奔他的門客特別多。後來他在秦國擔任宰相時,秦昭王因聽信讒言要殺他。他的一個門客用“狗盜”之術潛入皇宮,盜取已獻給昭王的白狐裘,賄送給昭王寵姬,才得以逃脫。等到他與門客日夜兼程來到函谷關時,城門已經關閉了,必須等到雞叫之後才能開門。這時又有一個門客模仿雞叫,引得城內的公雞一起叫起來,終於騙開城門脫險出關。雞鳴狗盜之徒在當時是非常不入流的。試想一下,如果當初孟嘗君在招攬門客時也像其他貴族一樣堅持非飽讀詩書、出身高貴的門客不要的話,那么他後來就不得不冤死他鄉。

因此,團隊的綜合競爭力來自於對團隊成員專長的合理配置。需要營造這樣的適宜氛圍:不斷地鼓勵和刺激團隊成員充分展現自我,最大程度地發揮個體潛能,團隊才會迸發出如原子裂變般的能量。

培訓方案

高尚品格

高尚品格是非凡凝聚力的基石

1.用“人格魅力”凝聚人心

2.塑造自己的領導風格

3.信守諾言——領導者的生命

4.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5.用自信激發團隊的信心

6.寬容是領導必備的品質

共同願景

共同願景是偉大的“凝結核”

1.描繪一片美麗的願景

2.啟動遠景規劃,打造團隊凝結核

3.近 期目標同樣重要

4.制訂科學的行動策略

5.團隊目標一定要清晰明確

團結合作

團隊合作是凝聚力產生的源泉

1.團隊合作是凝聚力的源泉

2.充分發揮個體的獨特優勢

3.協作產生戰鬥力

4.確立主人翁地位,培養員工歸屬感

5.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6.鍛造一支精誠合作的團隊

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永久的“凝聚劑”

1.做能創新的“火車頭”

2.創新文化讓團隊永葆活力

3.和諧成就高效團隊

4.妥善處理團隊衝突

5.信任是高效的第一步

6.建設有“人情味”的企業文化

7.實行有效的績效管理

協調溝通

協調溝通是高效團隊的潤滑劑

1.沒有溝通,就沒有團隊

2.耐心地傾聽不同聲音

3.積極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

4.用各種方式構造萬能溝通

5.順暢的協調溝通

6.協調溝通,快樂工作

7.建立渠道,避免溝通障礙

有效激勵

打造凝聚力的保障

1.團隊成員需要激勵

2.敢於授權,激發責任心

3.讚美可以收到神奇的激勵效果

4.情感激勵,凝聚力產生的源泉

5.高薪酬帶來高效益

6.競爭同樣是激勵

7.危機也可以用來激勵

以人為本

提升團隊凝聚力

1.選好人,才能用好人

2.用重金“買”能人

3.形成平衡互補的人才結構

4.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5.讓員工和企業一起成長

老師

春林老師

職業素養培訓導師

實戰派行銷|管理諮詢專家

從平凡走向卓越終生實踐者中國高級職業經理人特約講師

廈門慧凡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高級講師

精品課程

《從平凡走向卓越》職業素養系列課程

《從優秀走向卓越》行銷|管理系列課程

客戶見證

中國建築 中國人壽 美的集團 鴻興集團 富貴鳥集團

紅塔集團 斯蘭集團 水務集團 鑫華股份 沃登卡集團

廈門菸草 龍巖菸草 東莞證券 金冠食品 久久王食品

浙江風行集團 七波輝鞋業 菲克童鞋 劍橋鞋業 卡丁體育用品

福誠(中國) 龍峰紡織 奇針世家 飛達針織 好衣點服飾

藍博科技 思健科技 泰達機械 東晟建材 奧吉興汽車

廬山酒店 廈門日報 海峽導報 廈門大學 集美財經學院

企業家聯合會 廈門經理學院 福州幹部學院 泉州市人事局 龍巖市經貿委漳州市農辦 龍海市婦聯 平和縣政府 中小企業服務中心······

媒體評價

他曾經招聘、面試、培養數千人;

他從流水線操作工到部門主管到企業負責人;

他的課程被眾多企業和個人稱之為“必修課”;

他是一位“從平凡走向卓越”的終生實踐者;

他是一位把“推動終身學習,實行教育強國”當成自己使命的奉獻者;

他是一位把能幫助更多的企業和個人成長,當成是自己最大快樂的導師。

春林老師曾任職於多家台資企業、港資企業、文化教育中心,廣告策劃公司及多家知名媒體從事行銷、經營管理及教育等工作。具有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通過多年來的學習和實踐,培養輔導了眾多的企業和個人,舉辦過數百場各種活動及講座,多次接受媒體採訪。一直在潛心研究從平凡走向卓越的方法與途徑,對職業素養、團隊打造、行銷及企業經營管理等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本條目在以下條目中被提及

企業文化重組

關係績效理論

壓力暴露培訓

團隊培訓木桶說

知識傳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